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清代皇家园林与苏州私家园林中小建筑的符号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非 《华中建筑》2009,27(7):159-161
清代皇家园林和苏州私家园林中的建筑风格有明显不同。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符号包括能指与所指,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号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符号均存在于古典园林之中。该文引入符号学的观点对两类园林中的小建筑如亭,墙进行比较,分析建筑符号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差异,由此探讨园林与文化之间深层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羌式建筑符号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是实现羌式建筑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建筑符号学,试图从总体型态、建筑空间、建筑形体、建筑构件、建筑装饰五个方面,对传统羌式建筑符号进行现代转变的引导研究,总结出体现现代羌式建筑风格策略和方法等,为现代演绎型的羌式建筑的创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文化是建筑创作的艺术源泉.本文基于建筑符号学和环境色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鄂温克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从建筑、服饰、日用品中提炼民族传统文化符号与民族传统色彩,用于设计内蒙古鄂温克族聚居地的新型民居.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在当代少数民族住宅设计中传承和诠释民族文化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孙亮 《山西建筑》2004,30(15):17-18
介绍了建筑符号学的理论 ,从建筑符号学的抽象性、建筑符号学中新符号的产生、建筑符号的失真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对建筑符号学这一理论的价值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5.
刘书宏 《山西建筑》2009,35(19):16-17
对符号学、符号学在建筑上的应用、符号学的层次等进行了介绍,研究了符号学的观点,指出结构符号学的理论产生跟后现代建筑的兴起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对建筑符号的理论分析,帮助人们认识建筑的文化意涵及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今天建筑学领域中,符号一词不再陌生,符号学对建筑设计的补充.无疑给建筑界添加了不少心的活力和生机。本文围绕着建筑符号学这一概念进行了介绍和研究,通过符号、符号学及建筑符号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和建筑符号学的应用特征等几方面分析,从而使我们对于建筑符号学有更深的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7.
马佳  付瑶 《四川建筑》2008,28(1):63-64
符号学的引入对探讨建筑问题很有意义,使建筑与文化之间建立起清晰的联系.文中概括地介绍了一般符号学理论和建筑符号学理论,对符号理论在中国传统建筑之墙的研究中的应用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实例的介绍,详细阐述了建筑符号学的概念,并指出建筑符号学对于建筑形式表达发挥的作用,同时探究了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得以更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领域中的符号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伟  李骁晔  常江 《山西建筑》2006,32(19):12-14
从符号学入手来分析有关建筑符号学的内容,对建筑符号学这一理论的价值进行了肯定,并从建筑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三个方面,批判地揭示了建筑符号学在建筑实践中所暴露的局限性,旨在探索建筑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为设计提供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当今的建筑学界,作为理论工具的建筑符号学仍有相当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简述了建筑符号学的理论背景,并针对建筑符号学的基础概念进行探讨,重新思考与辨析建筑符号学中的"符号"定义,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建筑符号是指对建筑实体或空间的、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  相似文献   

11.
龚志刚 《山西建筑》2008,34(17):69-70
探讨了构成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构成法则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现代主义之前的建筑风格的异同,并从构成角度分析研究了建筑风格的四个时期,阐述了各个时期的美学原理,对创建新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晓华  王瑛 《山西建筑》2008,34(3):16-17
介绍了民国傅公祠西部祠堂院和东部接待区的建筑组织方式和建筑形式处理,并对其多元的建筑语言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从中得出民国傅公祠四种建筑语言处理方式,以期为同期相关的建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云鹏 《山西建筑》2007,33(21):26-27
介绍了文脉与建筑文脉的基本概念,回顾了建筑文脉思想的历史演变,着重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和新理性主义两种不同学派的文脉观点,从而寻求建筑的传统风格,探索城市传统文化的延续及发展,对城市建筑文脉问题的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托斯卡纳建筑风格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玲 《山西建筑》2010,36(5):42-43
通过风景如画的托斯卡纳景色,阐述了其建筑风格及特点,然后举例说明托斯卡纳建筑风格在中国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灵活运用,最后指出托斯卡纳不仅是一种建筑形态、建筑符号,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5.
张平 《山西建筑》2011,37(35):17-18
针对目前建筑设计的特性,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建筑模数及优先尺寸等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所在,并提出了提高建筑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实行建筑工业化,最后指出建筑模数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胡利民  李先科 《山西建筑》2007,33(10):76-77
论述了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及社会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指出了建筑作品是三者的有机统一,三者不可重此轻彼,这是建筑作品成功的基本因素,为创造出成功的建筑作品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浅谈建筑造型设计手法与风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渊 《住宅科技》2009,28(1):44-46
对建筑造型手法在传统单一风格、学派风格和建筑师个人风格三种运用结果作了介绍,阐述了建筑造型设计手法与风格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以丰富建筑创作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陈锋 《山西建筑》2007,33(9):41-42
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赉安洋行在上海十几年中设计作品的四个阶段,并分别阐述了各阶段的建筑风格,指出赉安洋行通过对西方新艺术和新风格的不断研究,在建筑形态上引领了法租界建筑设计的潮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建筑财富和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9.
对花溪民居的建筑风格和自然环境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民居建筑立足地方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归纳了传统城镇在自然环境中的类型,研究了花溪风景旅游区的建筑风格,最后强调了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从审美的角度谈建筑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锋  牛力 《山西建筑》2004,30(15):4-5
从审美心理、建筑技术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 ,分析了以先锋姿态出现的建筑形式雏形是如何完成其自身发展、成熟终至衰败的进程 ,力求探寻建筑风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内在影响因素和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