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药用真菌多糖的免疫活性及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真菌多糖种类较多,具有复杂的单糖组成和结构,因其具有免疫活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开发药用真菌活性多糖资源,本文综述了6种重要药用真菌多糖的免疫活性和化学特征在近5年内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功能性多糖的构效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真菌多糖是保健食品和药品的重要资源,因其广泛的治疗功效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现普遍应用于食品、药学、医学、化妆品等领域。本文阐述了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旨在为真菌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药)用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食(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以及食(药)用真菌多糖产品的开发现状,展望了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新荣  叶润 《化学试剂》2020,42(3):269-274
真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等行业。基于植物内生真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药用植物生理活性的多样性赋予了其内生真菌活性的多样性,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开发新型天然活性多糖的资源宝库。综述了近些年来关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作为诱导子调节植物生长、代谢及其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抑菌、降血糖等多种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菇多糖对植物真菌和病毒病害的抗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菇多糖(LNT)属于真菌多糖,具有与葡聚糖激发子类似的抑病、抗病活性,可诱导植株或细胞产生并积累抗病性物质,如植保素、几丁质酶等。综述了食用菌香菇中的有效成分香菇多糖对植物真菌及病毒病害抗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多糖类物质作为杀菌剂的开发和用于防治植物病毒病等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糖的提纯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医药化工》2006,(1):31-37
多糖又称多聚糖(polysaccharide),由单糖聚合而成,是聚合度大于10的极性复杂大分子,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达数百万。它作为来自高等动植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细胞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构成生命活动的4大基本物质之一。目前已发现的活性多糖有几百种,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真菌多糖、高等植物多糖、藻类地衣多糖、动物多糖、细菌多糖5大类。  相似文献   

7.
寡聚糖与多糖混合诱导蔬菜抗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秋  李宝聚  陈捷 《农药》2005,44(2):63-65
喷施人工合成的植物诱抗剂葡聚六糖与人工发酵的真菌多糖和果胶多糖的混合物,可诱导黄瓜、番茄抗病性的增加,且混合糖的防效要好于各单剂处理。葡聚六糖与多糖混合诱导间隔期为5d时的防效最好,防效达74.6%,7d时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一株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内生真菌CSL-27进行液体发酵,利用醇沉的方法得到粗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了粗多糖的含量为60.63%,通过红外光谱对粗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表征,结果表明其含有吡喃糖环和α、β两种糖苷键。此外,在溶血和脂质过氧化实验中,CSL-27粗多糖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应的EC50值分别为0.2和0.1 mg/m L。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多糖是从其真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类可以控制细胞分离分化、调节细胞生长和衰老的活性多糖,是由醛基和酮基通过糖苷键链接起来的天然生物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食用菌多糖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领域,食品工业等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当前,我国食用菌多糖提取方法工艺主要采用传统的单级间歇式罐式工艺,装备过程落后,生产效率偏低、耗能大、操作复杂、产品质量均一性差、价格高昂等弊端。本文主要介绍了食用菌的成分,生理活性特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食用菌多糖水解液的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食用菌多糖的应用价值及食用菌多糖的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
柏叶蕨藻中硫酸多糖抗凝血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柏叶蕨藻为原料,用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得到4种硫酸多糖馏分,用色谱法进行了纯化,并对这些物质进行组分分析及抗凝血和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入0.5 L和0.3 L丙酮所获得的多糖馏分所具有的抗氧化及抗凝血活性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煤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从煤的聚集态结构入手,总结了几种主要显微组分的成因、结构及其溶胀特性,分析并讨论了近年来煤结构模型(包括化学结构模型、物理结构模型及综合模型)的研究及其发展情况,提出了煤结构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并指出了煤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后通过总结煤结构研究在新材料制备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揭示了煤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变药型、以不同盐溶液为内水相、化学发泡法3种方法制备微气孔球扁药。利用测量堆积密度和扫描电镜观察药粒剖面结构等手段表征孔隙率和孔结构。结果表明,将球状药改型为球扁状药,药粒中大孔和小孔均为通孔结构。当内水相盐浓度高于0.20g/cm3时,药粒中大孔和小孔均由闭孔结构向通孔结构转变。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微气孔球扁药,小孔均为闭孔结构,不同驱溶量发泡对大孔结构有很大影响,驱溶量为29%时,发泡制备的球扁药中大孔为通孔结构。实验采用的3种方法均能有效控制微气孔球扁药中的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3.
何鑫  陈凯华  何筱姗 《上海涂料》2014,52(11):29-31
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减振降噪结构,目前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降噪机理,近10年来我国对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的研究成果,以及黏弹性阻尼结构在各领域的应用,特别对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在青岛地铁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王耀东 《大氮肥》2014,(3):149-152
针对目前粉煤气化装置结构型式及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设计经验,对采用纯钢结构、S/SRC竖向混合结构以及S/RC竖向混合结构三种粉煤气化装置框架结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各种结构型式的特点及优劣,并通过实际案例对S/RC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验算.通过结构选型综合分析,找出结构经济性最优、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阴离子聚合反应中微观结构调节荆的发展历史、分类和特点,介绍了它们在聚丁二烯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溶聚丁苯橡胶(SSBR)和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集成橡胶(SIBR)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各种微观结构调节荆对橡胶聚合物链中的聚丁二烯的1,2-结构和聚异戊二烯的3,4-结构的调节能力,并指出了结构调节荆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即调节体系由一元体系向二元体系发展。调节荆分子结构由对称向不对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泥窑在处置固废过程中,尤其是处置含氯元素较高的固废时,氯元素容易在回转窑系统内循环富集并致系统结皮和堵塞,旁路放风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取风骤冷器结构是旁路放风系统的关键部件。利用有限元分析对水泥窑旁路放风系统的取风骤冷器结构(直通式结构、直切式结构、旋转套筒式结构)分别进行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套筒结构比直通式结构和直切式结构更为合理,内部速度场混合更充分、温度场更均匀;旋转套筒结构能够保证高温烟气进入取风骤冷器后实现骤冷,且骤冷器内没有明显的温差界面,能保证烟气中氯化钾或氯化钠在骤冷过程中冷凝至粉尘中。  相似文献   

17.
屈宁博 《水泥工程》2023,36(4):78-80
熟料库顶钢结构主要有网架结构和实腹梁式结构。网架结构不需要临时钢支架,可以采用自承式安装,常用吊装机具即可完成,施工周期相对更短;实腹梁式结构需要提前准备库内临时钢支架,需要借助大型吊装机具才能进行安装,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也更高;以国内、外两个10 000 t储料库项目为例,从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施工成本方面对比分析网架结构和实腹式钢梁结构的技术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18.
郝文魁  刘智勇  杜翠薇  李晓刚 《化工学报》2013,64(11):4143-4152
利用U形弯试样浸泡实验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16Mn钢及其模拟热影响区在不同硫化物浓度的碱性(pH=11.7)介质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与机理。结果表明:16Mn钢原始组织、粗晶组织(空冷组织)和硬化组织(淬火组织)在碱性硫化物环境中均能形成保护性腐蚀产物膜、导致电极过程近似呈钝化状态,钝化电流密度依次降低;淬火组织析氢电流密度较高,腐蚀速度较低,长期服役后会造成靠近熔合线部分腐蚀深度大而暴露出残余拉应力区,引起SCC;HAZ中硬化组织、粗晶组织和原始组织在碱性硫化物环境下SCC敏感性逐渐降低,硬化组织具有较明显的SCC敏感性,粗晶组织和原始组织SCC敏感性小;硫化物浓度升高,16Mn钢及其模拟热影响区SCC敏感性增加;16Mn钢焊缝区在碱性硫化物环境中SCC裂纹扩展机制为阳极溶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塑料管道套合用接头(套管接头)的结构进行了塑件分析,并设计了注塑模具。详细介绍了套管接头注塑模具型腔的组成与分型面的选择,以及该模具浇注系统结构、螺纹型芯结构及自动脱螺纹机构的设计。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具设计方案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动作可靠,且无运动方向改变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嫣然  葛亮  李兴亚  徐铜文 《化工学报》2022,73(6):2397-2414
三相结构离子交换膜是一类具有惰性相、离子交换基团相和辅助功能基团相的特殊结构材料。传统两相结构离子交换膜受限于离子通量和选择性的相互制约,难以实现两者同步提升。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新型三相结构,以改善离子传质路径。综述了离子交换膜从两相结构到三相结构的发展,介绍了微相分离离子交换膜、自具微孔离子交换膜、有机硅烷杂化离子交换膜和基于氧化石墨烯或金属有机框架的“三相”结构离子交换膜,讨论了离子膜介尺度中的相结构、孔道结构和缺陷等问题,并概述了三相结构在燃料电池、液流电池、一/二价离子分离和酸碱回收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以期给三相结构指导离子交换膜制备并提升性能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