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以适合本地区的冬季通风降温和春季密闭隔热为基础、夏季空调控温为重点的控温储粮技术要点开展高大平房仓准低温储存稻谷和小麦的实仓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空调有效控温,可以确保稻谷和小麦在本地区基本达到准低温储存要求,控制储粮害虫发生,实现免熏蒸、绿色无公害储藏.  相似文献   

2.
对立筒仓门、窗、空、洞等部位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安装空调机后可应用空调控温准低温储存技术,调整仓温,仓温基本控制在20℃左右,表层粮温控制在20℃以下,粮温基本控制在16℃左右,达到准低温储粮的标准。对减少储粮水分损失、保持稻谷品质、抑制稻谷陈化等方面有一定成效,对保持稻谷品质和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方地区夏秋季仓温高、粮堆上层易发热、粮食食用品质下降、减量较大、储粮成本高、处理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基于空调控温及仓房隔热保冷工艺技术的夏季准低温稻谷储藏实仓试验。在气温最高的9月,试验仓粮堆上层粮温比对照仓低7.5℃以上,实现控温储藏稻谷夏季上层平均粮温小于20℃的准低温储粮。空调6~9月运转期间,平均日耗电45 k W·h,最高日耗电70 k W·h,整个夏季吨粮电耗1.8 k W·h;试验仓没有虫、霉及黄粒米发生。  相似文献   

4.
控温储粮不仅能保证粮食的安全储藏,同时也符合当今绿色储粮,经济储粮的趋势。主要介绍一些控温储粮的方法:通风储粮技术,机械制冷储粮技术,隔热保温储粮技术及新型综合控温储粮技术。同时,对我国未来储粮技术做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5.
根据储粮生态环境,将我国分为三个典型的低温储粮生态区域,即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提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对仓房隔热条件和气密条件的要求及不同地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低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通风降温 夏季隔热 适当控温;中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机械通风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必要的控温;高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为: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或谷物冷却机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谷物冷却机降温。同时给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优化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调控温和内环流控温两种储粮技术,开展东北粳稻品质变化研究实仓实验,分析粮情、储存品质、蒸煮品质、质构品质及能耗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温储粮期间,两种技术能使仓温保持在20~25 ℃,表层粮温控制在23 ℃以内,但空调控温效果更明显,而内环流储粮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其表层粳稻水分含量下降了0.2%,且运行费用较低;储藏期间,两试验仓粳稻的水分、品尝评分值、米汤pH值、米饭的粘性和弹性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酸值、米饭吸水率、膨胀率、米饭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在储藏过程中,两种储粮技术均能有效延缓粳稻的品质劣变,确保东北粳稻的安全度夏和实现绿色保质储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宁省铁岭地区仓储企业绿色控温储粮技术现状的调研和总结,提出了本地区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应用前提条件、空调的选择与安装以及操作管理等经验做法,对推进本地区绿色控温储粮技术运用、降低储粮成本和保证粮食储备安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北地区大型粮仓夏季表层粮温高、粮食劣变快等问题,开展粮仓专用空调控温储粮实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空调控温储粮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仓温和表层粮温,延缓粮食品质陈化,从而确保粮食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9.
在仓房隔热密闭的条件下,研究了平房仓内环流均衡温湿度对储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系统可有效控制仓内粮堆温湿度,减缓玉米品质的陈化速度,推迟虫害发生时间,且降低储粮成本、操作简单,适用于高温高湿地区储粮应用。  相似文献   

10.
空调控温储粮是一种安全、经济、绿色的储粮技术。通过对山东地区空调控温技术的应用进行调研与分析,初步得出空调控温适用于稻谷、大豆、玉米等不耐储品种,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降低损耗、延缓劣变等多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在双向混流通风降温及环流控温过夏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全国性的生态储粮新要求,增加了粮仓专用空调和配套臭氧发生装置。该系统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全部采用电器控制,非常适合全自动储粮科技发展方向,以低温控温储粮为主线,粮食储存品质最优,每一项技术都会充分利用而不会闲置。能适应各种不利的储存环境,粮温高、水分高、霉菌量高都能得到有效地化解及控制,是储粮科技手段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温度为22 ℃、日开启时长13 h和温度为24 ℃、日开启时长24 h的空调控温模式下高温高湿储粮区稻谷储藏过程粮堆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了控温储藏前后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深度粮堆水平方向上各层温度变化差异,评估了利用空调控温实现准低温储粮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空调运行模式下,粮堆平均温度和最高粮温均缓慢升高。空调控温储粮对粮堆表层温度影响较大,对中层粮温影响较小,在空调控温储藏期间下层粮温可能受地坪温度影响。降低控温温度但缩短其控温时长的控温模式更加经济高效,采取22 ℃+13 h的控温模式比24 ℃+24 h的控温模式能够节约12.4%左右的用电费用。同时,控温空调对基础粮温较低的粮堆在仓温、表层粮温以及平均粮温的控制效果上较为明显,粮堆基础粮温对控温储粮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始终是我们仓储工作者的落脚点。以控温储粮为方向,以保持储粮品质、延缓粮食陈化为目的,是仓储工作的努力方向。而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储粮手段也有所差异。湖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在亚热带地区主要使用五大储粮技术,即隔热控温技术、机械通风技术、粮情检测技术、环流熏蒸技术、谷物冷  相似文献   

14.
"四合一"储粮技术的提出,推动了粮食行业对储粮技术的研究发展热潮。空调控温技术是低温储粮技术的一部分,是粮仓进行夏季控温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为读者介绍空调控温技术的原理和运行方式,阐述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应用前景,为我国空调控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湖南地区夏季湿热,稻谷易发热霉变等问题,利用空调控温技术对高大平房仓开展储粮度夏实验,对稻谷粮温、水分、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能耗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湖南省准低温科学储粮提供有效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空调控温技术在湖南地区的最佳使用时间段为7~8月高温阶段,该技术的运用可实现高大平房仓的准低温储藏,减少稻谷水分的流失,有效延缓稻谷脂肪酸值的上升速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堆虫害的发生,使稻谷安稳度夏,保证粮食品质和安全,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立筒仓玉米的储藏保管过程中进行了两种储粮模式的应用对比试验,从粮情变化、经济效益分析和玉米品质变化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智能气调+空调控温的储粮模式安全有效、绿色经济,是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可以大力推广的立筒仓储粮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粮食储藏过程中,温度是影响储粮品质的重要因素。高温将导致储粮产生虫霉,营养品质下降等不利影响。控温储粮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储粮技术,能够预防和消除储藏过程中的发热并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为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各种控温技术随之诞生。随着浅圆仓在我国的推广建设,各种控温技术在浅圆仓应用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我国浅圆仓储粮控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适合各生态储粮区的控温技术,并分析了浅圆仓控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浅圆仓控温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空调控温与充氮气调技术结合应用,通过向充氮气调仓内空间通入冷气,使仓温保持在较低水平,减少外温对表层粮温的影响,达到整仓准低温储粮的目标。在对比研究试验仓与对照仓粮食品质及粮情变化情况后,得出采用空调控温与充氮气调技术相结合可以较好的控制整仓粮温,有效解决粮堆表层粮温上升过快、品质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空调控温储粮试验,分析探讨不同粮层深度下的稻谷储藏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储藏期内,试验仓和对照仓各层稻谷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水分、发芽率、品尝评分值呈下降趋势,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粮层深度的稻谷品质变化情况,发现第1层(粮面)稻谷的各项品质指标变化幅度最大,而在相同粮层深度下,对照仓各层稻谷品质指标均比试验仓变化幅度大;试验证明,采用空调控温储粮,能有效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速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稻谷安全储藏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佳  曹毅  赵旭 《粮油食品科技》2020,28(3):144-147
针对偏高水分稻谷过夏储藏期间易发生品质劣变的情况,利用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开展偏高水分稻谷品质变化研究实仓实验,跟踪测定过夏期间水分、脂肪酸值和米饭硬度等质构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温期间,偏高水分稻谷品质变化情况为水分基本保持不变;脂肪酸值、米饭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上升;弹性和粘性下降;内聚性基本不变。由此可见,利用低温储粮技术偏高水分稻谷可以安全过夏,并能达到保持储粮品质,保证储粮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