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他人建立的富氧燃烧条件下锅炉燃料燃烧计算为框架,结合富氧锅炉热力系统的特点,运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富氧燃烧条件下燃料燃烧计算软件,分析了锅炉操作参数中氧气浓度对锅炉效率、空气量、烟气量的影响;分析了富氧燃烧条件下排烟温度、过量氧气系数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理论空气量和理论干烟气量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锅炉热效率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和过量氧气系数的减小呈上升趋势,而且排烟温度越高,锅炉热效率上升越慢;低氧气浓度下,氧气浓度的变化对锅炉燃烧用空气量、烟气量、锅炉热效率、燃料消耗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高氧气浓度下,影响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2.
热效率就是锅炉输出的热量占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百分数。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排烟热损失、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炉体散热损失。其中排烟热损失是影响热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各项因素的分析,找出提高锅炉热效率的途径:降低排烟温度和过剩空气系数以降低排烟热焓;选用高效保温材料,提高辅射段、对流段、过渡段保温效果,降低炉体散热损失;调整合理的过剩空气系数,保证锅炉良好燃烧,降低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  相似文献   

3.
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燃煤蒸汽锅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燃煤蒸汽锅炉上的应用是局部增氧技术和助燃技术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在燃煤蒸汽锅炉上的实例验证,证明可以提高炉内火焰温度,加快燃料燃烧速度,促进燃烧完全,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节约能源等。同时可以稳定锅炉炉况、延长炉龄。  相似文献   

4.
富氧燃烧技术在锅炉节能方面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富氧燃烧方式的技术特点,对其节能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以某电站300MW电站锅炉为例,采用ASMEPTC4-1998得出了空气和富氧(30%O2/70%CO2)2种气氛下锅炉的热效率,详细计算分析了煤粉在空气气氛和富氧气氛下锅炉各受热面的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O2/CO2的富氧燃烧技术可大大提高锅炉热效率,且锅炉的辐射吸热量增加、对流吸热量降低,在炉内的辐射受热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锅炉的对流受热面积降低很多,同时烟气中高浓度的CO2将会降低分离回收CO2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富氧燃烧方式的技术特点,对其节能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以某电站300MW电站锅炉为例,采用ASME PTC 4-1998得出了空气和富氧(30%O2/70%CO2)2种气氛下锅炉的热效率,详细计算分析了煤粉在空气气氛和富氧气氛下锅炉各受热面的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O2/CO2的富氧燃烧技术可大大提高锅炉热效率,且锅炉的辐射吸热量增加、对流吸热量降低,在炉内的辐射受热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锅炉的对流受热面积降低很多,同时烟气中高浓度的CO2将会降低分离回收CO2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加热炉节能增效,研究了烟气回流掺氧助燃技术对2#管式加热炉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烟气回流掺氧助燃技术,可提高加热炉燃气理论燃烧温度、降低NO排放浓度、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在富氧空气预热温度为155℃、排烟温度为120℃的条件下,烟气回流掺氧助燃技术可使2#管式加热炉热效率提高2.09%~4.09%。当掺氧浓度为24%、排烟体积回流比为32.57%时,燃气理论燃烧温度下NO生成速率为1.26 mg·(m~3·s)~(-1),排烟热损失减少1 583.70 kJ/(1 Nm~3燃气),2#管式加热炉热效率提高3.48%。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所排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提出采用富氧燃烧技术;介绍了高压纯氧降压、调配混合及局部增氧富氧燃烧技术的特点及控制方式;实际应用表明,采用富氧燃烧技术,可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具有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富氧助燃技术是近代燃烧的新突破,它是使燃料中的挥发分和未燃烬的碳粒子在富氧中充分燃烧,在不增加燃料的前提下,火焰温度提高100℃~350℃,使燃烧速度加快,热辐射迅速增强的技术。该技术强化燃烧,降低空气过量系数,降低燃烧后的排气量和粉尘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燃烧效率,使燃料在富氧燃烧中极大地转化成热能,工业炉窑或工业锅炉采用该技术后,一般  相似文献   

9.
锅炉排烟温度高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锅炉排烟热损失是锅炉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热损失。排烟温度过高会造成尾部烟道再燃烧,锅炉部分受热面因超温而造成爆管等一系列事故。近而使锅炉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增加。故降低排烟热损失一项重要的工作。从理论与实践中查找出一些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大的原因:如烟道内存在"烟气走廊"、尾部烟道积灰堵塞、烟道漏风严重。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相结合制定出一系列解决方法,使得排烟热损失得到了一定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链条锅炉燃烧秸秆和秸秆致密成型块时,锅炉效率与污染物排放水平,在DZL2-0.8/160-AII型工业链条锅炉上进行了试烧。研究结果表明,链条锅炉燃烧秸秆时,排烟过量空气系数1.92,排渣可燃炭含量17.4%,排烟中CO和H2浓度为78×10-6和35×10-6;燃烧秸秆致密成型块时,排烟过量空气系数为1.58,排渣可燃炭含量8.7%,排烟中CO和H2浓度为29×10-6和13×10-6。由此可知燃煤链条锅炉直接燃烧秸秆,应该设立挡渣铁和改进后拱结构,以利于提高后拱下炉排温度,降低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和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调节后拱下风室的配风并提高后拱下风室之间的密封能力,以利于降低过量空气系数,从而降低排烟物理热损失。  相似文献   

11.
苑卫军  陈玲  郭健 《玻璃》2009,36(6):14-16
根据计算和实测数据,从助燃空气量、烟气量、煤气理论燃烧温度、单位产品燃料消耗及节能效果等几各方面,就浮法玻璃生产线利用系统副产氧气,采用熔窑富氧燃烧和富氧气化煤气燃烧两种方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比较,指出在熔窑上直接使用富氧燃烧可节煤1.26%,而使用同样的富氧来生产煤气,由于煤气热值的提高,可节煤5.7%。  相似文献   

12.
计算了玻璃熔窑采用全氧燃烧时,燃天然气和燃重油2种燃料分别需要的理论氧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并以600 t/d浮法玻璃熔窑为例,进行了天然气和重油2种燃料在使用不同纯度氧气情况下,全氧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量和产生的烟气量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3.
气体燃料具有易于点火、燃烧迅速、燃烧完全等特点,且氮、硫、灰分低,因此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属于较清洁的燃料,且国家燃气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气体燃料燃烧近年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更加严格,控制气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至关重要。笔者介绍了不同种类NOx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基于NOx的产生机理提出控制措施,分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燃气燃烧技术的低氮原理及应用现状,最后提出燃气燃烧器应用的展望。燃气燃烧过程中主要以热力型NOx及快速型NOx为主,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是影响NOx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温度高于1 500℃时,热力型NOx呈指数型增长,温度是影响NOx生成的最重要因素。根据NOx产生机理,低NOx燃烧技术的实质是降低最高燃烧温度,控制燃烧区燃料浓度以及氧浓度,缩短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破坏NOx生成的最佳条件,最终抑制NOx的生成。低NOx燃烧技术一定程度降低了NOx的生成,但又会破坏整个燃烧进程,对燃烧和放热过程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了燃烧效率和传热效率,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燃烧技术,同时可将不同燃烧技术相结合起到稳燃、低氮的效果。应用较广泛的燃气燃烧技术主要是阶段型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无焰燃烧技术等,其中催化燃烧技术发展前景较好,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寿命问题是限制其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某梭式窑热平衡测试的陶瓷工业窑炉节能技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某公司梭式窑进行热平衡测试,根据计算结果,结合目前热工设备和燃料燃烧等新技术(如采用天然气作燃料,使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技术),通过进行Matlab编程分析研究,得出进行技改的节能潜力。同时根据企业技改面临的资金、技术等难题,提出要大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在陶瓷工业技改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热电联产及其燃气轮机蒸汽联合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本刚 《化肥设计》2004,42(6):55-57
阐述了各种热电联产及燃气轮机蒸汽联合循环的形式、适用燃料及效率,介绍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及供热在我国合成氨厂的应用,指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将是热电联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汪自谦 《聚酯工业》2010,23(6):50-52
分析了链条型有机热载体煤炉(设置前后拱)的后拱长度对烟气辐射传热、炉膛温度及容积热强度、煤燃烧、热效率及热损失、辐射烟气流速、煤炉最大供热量的影响。指出在使用不同煤品和热负荷链条炉时,优化其后拱长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陈然  熊云  杨浩  吴芃 《当代化工》2016,(1):81-84
在柴油中添加节能助燃剂能提升燃油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污染。介绍了柴油节能助燃剂的发展、分类及研究现状,对不同类型添加剂的功效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评价方法;同时指出节能助燃剂的今后发展方向,为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加热炉基于CO分析的燃烧控制技术基本原理和控制过程设计,对比分析当前基于O_2分析控制燃烧技术的不足,阐述了CO控制技术在镇海炼化延迟焦化加热炉安装、过程调试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投用基于CO控制的低氧燃烧技术后,屏蔽了加热炉本体漏风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燃料气与氧气在接近理论配比范围内燃烧;在相同的加工负荷条件下,加热炉氧含量下降至1.0%以下,烟气中的CO含量能稳定控制在40~50μg/g,加热炉热效率从92.03%上升至93.14%,鼓风机变频从35%下降至28%,烟气中NO_x下降至30 mg/m~3以下,减少烟气排放52 000 k Nm~3/a,加热炉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排烟热损失约占锅炉全部热损失的一半以上,回收烟气余热有助于节能减排。针对烟气余热回收中的腐蚀问题,基于导热塑料设计了耐腐蚀的翅片管换热器。结合1000 WM火力发电机组烟气余热回收的运行参数,运用经验证的模型计算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外形体积,简要分析了塑料热导率和凝结水流程对这些设计参数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有望为烟气余热回收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