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二连盆地以发育中、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群为特征,具有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针对盆地内断陷湖盆规模小、物源多、沉积快速及相带变化快的特点,以沉积砂体形成、分布过程为主线,通过古地貌及地震沉积相分析、典型沉积砂体剖析等,针对物源供给、运载路径和砂体沉积等进行分析,开展沉积砂体分布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物源、古沟谷和坡折带是二连盆地断陷湖盆沉积砂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凹陷周缘与内部古高地控制沉积物的入湖位置和物源供给,控凹断层等控制形成的古沟谷是沉积砂体的主要搬运路径,不同类型的构造(沉积)坡折带控制沉积砂体的叠合方式及分布特征。断陷湖盆内古物源、古沟谷和坡折带的有机配置,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沉积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2.
三河次凹戴一段深层以寻找岩性油藏为主,但对于三河次凹戴一段是否受西南部张八岭隆起物源影响存在较大的分歧,进而导致该区沉积、砂体及成藏模式的不明确。为了确定物源方向,利用构造演化分析、岩石矿物组分测定、属性预测及砂地比变化特征多种手段,综合开展了物源方向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南部张八岭隆起物源砂体难以越过东阳次凹在三河次凹沉积,东部物源柳堡低凸起、菱塘桥低凸起提供的砂体延伸较远,可在三河次凹沉积,东部地区的砂体组分和东部物源母岩成分类似,存在东西砂体尖灭边界,砂体物源来自东西两支;戴一段主要受东部柳堡低凸起、菱塘桥低凸起及西部建湖隆起两大物源控制,且东部物源可以向西延伸较远;砂体在内坡带与深凹带逐渐尖灭,在砂体前缘可以形成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3.
车西洼陷缓坡带下第三系低位扇勘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车西洼陷缓坡带下第三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缓坡带层序地层模式,并着重对沙四段上亚段低位扇进行了分析。该低位扇为扇三角洲沉积,其展布受控于车西缓坡发育的断裂坡折带。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表明,低位扇的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路径(同沉积断层和不整合面)及同沉积断层、储层展布控制,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利用该分析成果指导该区低位扇油藏的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井楼油田高效滚动勘探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楼油田是典型的复合稠油油藏,具有储层多物源的地质特点。“十五”期间,通过开展砂体展布规律、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结合成藏条件合理预测油层平面展布特征,确定滚动开发增储有利部位,实现了井楼油田含油连片,为河南油田稠油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叠系长8油藏是姬塬油田开发的主力油藏,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长庆油田近年来快速高效建产的典范。该区长8沉积砂体平面上主要受物源控制,呈北东至南西、西北至东南条带状展布,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临近长7生油凹陷,砂体规模大且连片性好、上覆良好盖层,成藏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6.
高尚堡深层北区沙三段二、三亚段沉积特征与砂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尚堡深层油藏的复杂性已成为共识,长期以来储层特征成为制约油田开发生产的瓶颈。通过岩石学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和沉积相序等综合分析,建立了高尚堡深层北区沙三段2+3亚段沉积模式和砂体结构剖面。沙三段2+3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处于凹陷陡坡带相对平缓的斜坡区,为浅水环境,具有近物源、多物源、牵引流与重力流沉积兼有的特点,砂岩含量平均为31%,为陡坡带浅水型多物源扇三角洲沉积。在低可容纳空间下,砂体发育较连片,砂体结构呈拼合板状,此类砂体主要分布在沙三段2+3亚段Ⅱ和Ⅲ油组的中、上部;在高可容纳空间下,砂体结构为孤立的河道砂体,主要分布在沙三段2+3亚段Ⅱ和Ⅲ油组的下部。油田开发中细分开发层系和井网重组时应区别对待这2类砂体。  相似文献   

7.
井楼油田高效滚动勘探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井楼油田是典型的复合稠油油藏,具有储层多物源的地质特点。“十五”期间,通过开展砂体展布规律、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结合成藏条件合理预测油层平面展布特征,确定滚动开发增储有利部住,实现了井楼油田含油连片,为河南油田稠油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任丘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是沙一段和东三段,该区同沉积断层十分发育,属于构造-岩性油藏,但目前成藏规律认识尚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地球物理、测井、地质及试油生产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得到油气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同沉积断层既可以提供油气运移通道,又可以控制砂体沉积;断距直达地表的大断层,存在多期断层活化,附近的油藏多有油气散失;构造转换带附近的成藏规律是反向正断层的下降盘,且油气运移阻力小、路程短,更容易成藏;地堑构造带断层密集部位砂体发育,油气供给充足,容易成藏;贴着断层面的定向井更容易钻遇高产油层,远离断层的井勘探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9.
王集油田处于物源交互部位,以东北部侯庄物源为主,其次为西北部张厂物源和北部王集物源。通过对重点单砂体的岩石相和测井相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储层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微相为主,主要包括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沉积,前缘席状砂沉积分布面积广;构造与储层匹配关系好以及泥岩盖层发育是油气富集、成藏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东营期受陆源碎屑供给变化的影响,储层多期叠加,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通过对高柳地区东营组物源、沉积体系研究,明确了沉积时期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特征;在沉积体系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沉积体系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东营组物源主要来自柏各庄凸起和马头营凸起方向,东营期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等沉积体系,东营组可分为陡坡带成藏体系和缓坡带成藏体系,油藏类型主要包括上倾尖灭油气藏、超覆不整合及扇根侧向封堵型油气藏,东营组斜坡带油气成藏明显受到沉积特征控制,岩性油气藏是下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南部,其东西两侧分别为红岗阶地及华字井阶地,是纵贯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大型凹陷。地层划分为三大构造层,即基底构造层、断陷构造层和坳陷构造层,构造演化史与松辽盆地相似,热演化的历史特征决定了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分为裂谷盆地的形成、断陷、断坳过渡、坳陷和挤压反转5个盆地演化阶段。长岭凹陷油气成藏受各种成藏要素及其有机配置关系所控制,通过研究认为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有利储集相带和运移通道条件3种因素控制,主要有5种油气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成藏模式、近源成藏模式、远源侧向成藏模式、阶梯成藏模式和垂向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为典型的淡水湖相沉积,前期评价致密油资源量高达9×108t,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在烃源岩、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生产动态数据,重点解剖了淡水湖相沉积区源储配置关系对致密油富集区的控制作用。通过解剖表明,淡水湖相沉积区源储配置关系受沉积微相控制,可以划分为厚储下薄源上、厚储上薄源下、厚储夹厚源、薄储夹厚源以及源储侧向接触5种类型。实验模拟表明,源储空间配置关系是控制致密油富集程度的关键。典型油田勘探开发实践揭示,滨湖沉积相带下的厚储下薄源上配置类型最好,浅湖沉积相带下的厚储夹厚源配置类型其次,半深湖沉积相带下的薄储夹厚源配置类型相对较差。根据上述源储配置模式和目前的勘探开发实践情况可以得出,滨湖沉积相带是致密油的现实勘探区域,半深湖沉积相带是页岩油气的勘探区域。这一认识可以为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相—势”控藏作用原理分析及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营凹陷洼陷带岩性油藏勘探形成的"相—势"控藏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势"控藏研究文献调研,对"相—势"控藏作用原理进行了解剖,并以东营凹陷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为例进行"相—势"控藏作用研究,验证了北带砂砾岩体成藏受"相—势"控制,总结了东营北带的"相—势"控藏特征,完善和发展了"相—势"控藏理论。同时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油气成藏是一个动态过程,虽然现今储层有利相带及成藏动力的耦合是成藏的关键,但是研究证实储层的物性、地层压力的动态演化对圈闭含油气充满度影响很大。应对油气成藏关键时期及其以后的储层物性及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动态演化进行研究,实现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成烃史、油气充注史、"相—势"控藏历史等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势"控藏理论,必将带来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理论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大的地层和岩性隐蔽油藏成为目前勘探首要选择。为了有效勘探该类油藏,提出并发展了沉积约束油藏勘探技术。构建了研究地区古地貌、构造演化、沉积演化、沉积相等地质模型,并在其约束下,开展了沉积相带、储集带研究,分析和解剖了沉积物源、输导体系,有效地预测了油藏分布并指导油藏勘探。该技术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强凹陷长北地区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凹陷前辛断裂背斜构造带为凹陷的油气富集构造带,长北地区位于该带的北端,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复式油气聚集区。该区具有两套烃 源岩系、多个储集体和多种构造类型;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式”为主。区内断层十分发育,油气运移条件好;油藏类型可分断裂背斜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喷发岩潜山裂缝油藏等四类。文章从构造特征、沉积相类型、储集层条件、油藏类型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长北地区油气聚集带的主要含油气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旨在对其他凹陷及类似该构造带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陆家堡凹陷油藏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陆家堡凹陷油藏形成的石油地质条件、已知油藏类型及分布的分析认为:生油区、生储配置关系、储集物性、沉积相带和二级构造带控制了油藏的形成和展布,其中围绕生油洼陷的油藏含油最丰富;夹持或嵌入主要生油层中,储层发育、储集物性又相对较好的九佛堂组上段是主要含油层段;近岸水下扇的扇中和扇三角洲前缘是最有利的相带;凹陷的陡坡带以构造油藏为主,斜坡带以构造-岩性及储层上倾尖灭油藏为主,深陷带主要为透镜状岩性油藏。该结果为陆家堡凹陷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柳屯一海通集洼陷是东濮凹陷继承性发育的第二大生油洼陷,生油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生油强度高.为柳屯一海通集环洼带和西部斜坡带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区内发育的多条Ⅲ级大断层及其配套、派生的次级断层都对不同层系的油气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于靠近西部物源.所以具有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和组合特征.储集砂体类型多.同时在洼陷内部深层存在高压异常带.其保存的有效储层有利于深层油气成藏;地层沉积稳定,砂泥岩成组性好.盖层条件优越;多种类型圈闭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好。通过对该区带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西部断阶带一台阶、文西断层下降盘的反向屋脊带、刘庄构造带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垦西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垦西地区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油气资源丰富,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地区,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油气油个成藏期,垦东营沉积中后期的沙四段烃源岩成熟藏期和明化镇组沉积中期的沙三段烃源岩成熟成熟期,油气藏油断裂带和渤南洼陷南缘斜坡呈现状分布,沿同向和反向断层纵向分布悬殊,不同圈闭类型的油气藏发育部位不同,稠油与稀油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沙四段,沙三段源岩均具有侧向和垂向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青南洼陷沉积特征、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南洼陷是济阳坳陷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首先以地质研究为基础,分析地层和沉积演化特征,其次从生油岩评价、储集层研究和生储盖组合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青南洼陷的成藏条件,指出该区具有E2s3、E2s4“双油源”的有利条件;发育多套储集体和3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提出了在南、北两个斜坡带近期可供钻探的有利目标.为胜利油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车拐地区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按照断块油气藏的思路, 车拐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进展缓慢。通过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分析, 该区侏罗系具备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油气勘探, 深刻剖析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 认为: 古凸起高部位有利于形成地层圈闭, 近东西向的断裂与南北向的沉积体系和东南倾的鼻状构造相配置, 有利于形成断层- 地层、断层- 岩性圈闭; 低位域的八道湾组和高位域的三工河组是最有利的勘探层位; 坡折带之下的三角洲前缘是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疏导体系是控制古生新储型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