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祠堂作为徽州建筑“三绝”之一,具有维系徽州宗族社会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黄山区程氏宗祠的测绘,分析其总体布局、平面构成及形态特征,以求对大中型祠堂作深入研究的补充,作为古祠堂异地重建保护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区域文化变迁的文化线路研究,以及同一文化圈内建筑形式的差异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  相似文献   

2.
祠堂作为徽州建筑"三绝"之一,具有维系徽州宗族社会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黄山区汪氏宗祠的测绘,分析其总体布局、平面构成以及形态特征,以求对大中型祠堂作深入研究的补充,作为古祠堂异地重建保护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区域文化变迁的文化线路研究,以及同一文化圈内建筑形式的差异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  相似文献   

3.
纪敏 《山西建筑》2009,35(25):38-39
从选址、空间结构、平面布局、典型特征等方面描述了祠堂建筑的特色,介绍了祠堂建筑的外观美,分析了徽州建筑的装饰特点,即砖雕、石雕、木雕,以帮助人们认识无锡李公祠的徽派建筑。  相似文献   

4.
祠堂作为徽州建筑"三绝"之一,具有维系徽州宗族社会的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黄山区七甲祠的测绘,分析其总体布局、平面构成及形态特征,力求弥补对中小型祠堂研究的不足,作为古祠堂异地重建保护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区域文化变迁的文化线路研究,以及同一文化圈内建筑形式的差异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  相似文献   

5.
王晓华  王瑛 《山西建筑》2008,34(3):16-17
介绍了民国傅公祠西部祠堂院和东部接待区的建筑组织方式和建筑形式处理,并对其多元的建筑语言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从中得出民国傅公祠四种建筑语言处理方式,以期为同期相关的建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力 《室内设计》2010,(4):41-48
本文在对南粤地区多处祠堂建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中山市南镇陈氏宗祠和南区功建铁城梁公祠为例,从建筑空间与装饰两方面分析了南粤地区祠堂建筑的普遍特征,进而探讨了祠堂建筑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罗东舒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观的建筑规模等角度,通过对罗东舒祠的再认识、再分析,解读了这座明代徽州古祠堂所蕴含的建筑历史文化,以及这种祠堂文化对古祠堂建筑风格的影响,以便使徽州传统祠堂建筑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
徽州祠堂是徽州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下产生的独特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浓郁的乡土本色。本文在分析徽州祠堂文化源起的基础上以古徽州婺源县俞式祠堂为例,探讨了徽州祠堂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9.
徽州祠堂是徽州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下产生的独特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浓郁的乡土本色。本文在分析徽州祠堂文化源起的基础上以古徽州婺源县俞式祠堂为例,探讨了徽州祠堂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0.
祠堂是古徽州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祠堂戏场建筑作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一种典型类型,对于维护宗族制度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徽州地区10余处祠堂戏场建筑,结合文献阅读以及修缮复原设计,将其空间功能分为引导空间、入口空间、表演空间、观演空间、仪式活动空间和祭祀空间,同时对其相对应的祠堂前广场、仪门、戏台、前天井及廊庑、享堂、后天井及廊庑、寝殿的空间形态加以分析,旨在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调研,对灵山县祠堂建筑进行了测绘,选取了当地建于清中后期的具有代表性的祠堂与民居,对其建筑形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以期为广西灵山县祠堂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9)
徽州的古祠堂在建筑特征上经历了极为长期的演变,最终沉积而形成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并发展成为徽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建筑的有效载体,是一种承载当地特有历史文化风景的重要城市建筑,意义深远。笔者主要分析徽州文化在当地古祠堂建筑特征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期为促进对相关地区文化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宋元徽州建筑研究——兼论徽州建筑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徽州建筑面貌如何?这是我们今天每每留连于明清徽州建筑:祠堂、牌坊、宅第、书院,发出的追问。一方面,现存的几件宋元徽州建筑实物,主要为塔、城楼、桥,偏离了微州健筑主要类型,已很难反映宋元徽州建筑整体面貌。另一方面,徽州又保存着极丰富的宋元以来方志、族谱、杂谭、文书资料,有待挖掘整理。本文在文献疏理基础上,结合田野考察资料,对宋元徽州建筑,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徽州地区,祠堂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至今仍保留很多遗存。在徽州游历不可避免地会遇见祠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祠堂。本文所陈述的是祠堂中的最重要类型——宗族祠堂。文中概述了祠堂的起源以及宗族祠堂与徽州宗族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几种类型的宗族祠堂之间的异同,使人们对徽州宗族祠堂有一个总体而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三大文化地域之一,与敦煌学、藏学齐名,其内涵之丰富,发展程度之成熟,使其成为一个独立而完善的体系,在国内外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重要代表,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1]。徽州建筑的形成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细节精湛,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块瑰宝。牌坊、祠堂、民居一直被并称为“徽州三绝”,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因为徽州多山地,川谷崎岖、峰峦掩映,中原移民到此处,往往聚族而居。宗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为徽州地区独特的社会结构形态,而祠堂则是维系和强化这种宗族社会的重要工具[2]。  相似文献   

16.
和顺堂古戏台是徽州祠内戏台的典型代表,是戏台建筑与徽州宗祠建筑完美结合的建筑形式,整座祠堂建筑由前进门屋(戏台)、前天井、中进享堂、后天井、后进寝殿等组成,从和顺堂古戏台的历史沿革入手,分析了其建筑布局特点和建筑形制特色,并探讨了其所具有的典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文化生态"概念为切入点,以徽州古祠堂的保护为研究内容,在归纳徽州祠堂的历史概况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古祠堂在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生态"保护的内容并构建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徽州古祠堂的保护理论体系,为解决当下预防"建设性破坏"的古民居保护、促进建筑文化遗产的更新保护等提供借鉴与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操瑞峰 《安徽建筑》2012,19(5):26-27
徽州建筑自成一派.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筑派别,融古雅、简洁和富丽于一体。无论是民居、祠堂、牌坊、亭榭、街道、园林,还是桥梁、寺观等的选址、布局、造型、结构、功能到装饰美化等都别具一格,成为徽派建筑艺术。文章首先分析徽派建筑的形态与构造,进而介绍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审美,最后重点探讨徽派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肖旻  杨扬 《华中建筑》2012,30(6):147-151
论文引用了31个广府地区明清时期祠堂实例的测绘和调研数据。以清代三开间的小型至中型祠堂为代表,通过对祠堂中主要单体建筑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建立了广府传统祠堂中厅堂建筑的标准尺度模型,给出了厅堂平面、立面、剖面和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度参考值,并绘制了标准图。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尺度模型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论文成果为开展结构分析、形制分析和进一步深化地方传统建筑尺度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研究方法的示范。  相似文献   

20.
冯江  郑莉 《南方建筑》2009,(5):48-52
兆祥黄公祠修缮工程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度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该祠堂是佛山老城内所保存的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其材料、构造和细节做法在广府地区清末民初的同类建筑中较为典型,本文针对该建筑中的一些地方性的材料、工艺和习俗进行了探讨.在八十余年的使用过程中,兆祥黄公祠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本文基于对古建筑的修缮原则与修缮技术之间关系的理解,回顾了修缮过程,并就其原有做法和修复中采用的做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