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奎 《福建电脑》2012,28(10):115-117
脉冲编码调制(PCM)是一种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利用Simulink可视的动态的环境,文中提出从整个通信系统的角度上给出真实语音PCM编码的通信过程。系统在发送端系统对WAV文件进行采样,模拟真实语音,然后利用A律压缩、量化及编码,形成PCM编码,加上信道编码和交织后最后送入基带数字调制系统。接收端通过数字解调、信道解码、PCM解码最后恢复语音信号。仿真系统得出不同信噪比下的系统误码率和还原语音的MOS主观测试。  相似文献   

2.
DirectShow技术在音频格式转换及音视频分离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燃  潘接林 《计算机应用》2005,25(Z1):387-390
目前语音识别系统的输入都是线性PCM格式的音频文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识别各种格式音频文件以及视频流中的音频,在开始识别前,需要进行音频格式转换并从视频流中进行音频提取.因此,音频格式的转换和从视频中分离出音频信号已成为语音识别系统一种必需的预处理过程.文中介绍了一种将Microsoft的DirectShow技术应用于Windows平台的多种压缩音频格式转换为Windows PCM WAV格式以及从多媒体视频中分离音频信号的方法,并分析了常见音频压缩编码格式经转换后对语音识别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对于语音识别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PCM编解码原理构建了基于Simulink的PCM编解码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PCM编解码。分析了A律压缩PCM编码的意义和方法,对各环节仿真波形进行了分析,对比了A律压缩的函数准确实现和13折线近似实现以及信道有干扰情况下有无信道编解码实现检错纠错对PCM解码信号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运用PCM编解码技术。  相似文献   

4.
1.6Kb/s类MELP语音压缩编码器的FPGA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PU软核 模块算法IP"的方法对一个1.6Kb/s类MELP语音压缩编码算法进行了实现,并将整个语音压缩编码器在FPGA上进行了整体验证,实验结果说明本文给出的语音压缩编码器的实现结构是可行的,能够满足语音压缩编码算法对实时性的要求,从而为下一阶段语音压缩编码器的芯片设计提供有力的可行性论据.同时,由于本文给出的语音压缩编码器的实现结构中的各模块算法IP对于许多语音压缩编码算法中都适用,因此该语音压缩编码器的实现结构对不同的语音压缩编码算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语音信号在离散余弦变换( DCT)域的近似稀疏性和量化压缩感知理论,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量化压缩感知的语音压缩编码方案。编码端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将语音信号投影成数据量大大减少的观测序列,然后对观测序列采用Lloyd-Max量化得到量化后的观测样值;解码端直接利用量化后的观测样值,结合重构算法重构出原始语音信号的DCT系数,经过DCT反变换得到重构后的语音信号,并采用后置低通滤波器改善重构语音的听觉效果。该编码方案解码端不需要进行反量化,而是直接利用量化后的观测样值进行重构,有效降低了解码端的运算量及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量化迭代硬阈值(QIHT)算法重构效果优于迭代硬阈值算法(IHT),重构语音的信噪比能达到20 dB以上,MOS分达到3.26。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监控系统只有视频监控而缺少语音通信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无线语音通信及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算法进行语音编码压缩,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算法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采用TCP/IP协议,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实现了视频监控及语音实时通信,且性能可靠,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监控系统只有视频监控而缺少语音通信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无线语音通信及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算法进行语音编码压缩,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算法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采用TCP/IP协议,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实现了视频监控及语音实时通信,且性能可靠,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简述 1.PCM数字音频格式特点 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数字通信的编码方式之一。是最常见的音频数字格式,由取样、量化和编码三个基本环节完成PCM调制,形成二进制序列,并录制在记录媒介上。它没有附加的文件头和文件结束标志,一般采用16位44.1kHz的采样率。PCM编码的最大优点就是音质好,但其无压缩编码使得占用体积很大,故一张AudioCD光盘的容量只能容纳74分钟音乐信息。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语音数据压缩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B样条曲线拟合的语音压缩算法,为语音数据的压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PCM语音文件中,采用分段直线的方法对语音样本数据进行拟合,其处理结果与ADPCM的处理结果相近,如果采用高次的B样条曲线来拟合语音数据,在压缩率略有下降的情况下,话音质量将明显提高。算法具有实现简单、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分组语音就是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后,进行压缩变成分组数据包,然后通过IP、Frame Relay或ATM网络进行传输。分组语音与传统的语音相比,占用的通讯带宽非常低。传统的电话需要64Kbps的带宽,分组语音只需8Kbps的带宽。很多单位到电信局申请的数据专线其实有一部分带宽可用来传输分组语音。从而可以节省单位的长途费用。分组语音采用的压缩算法主要是G.729,该算法能将语音编码为8Kbps的数据流,通话质量能达到32Kbps ADPCM的效果。语音压缩的质量可以用MOS(Mean Opinion Score)来衡量。MOS的范围是0至5,标准PCM的质量是4.4,G.729的质量是4.2。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DVSI公司AMBE-2000TM声码器语音压缩解压芯片的应用以及工作原理;结合实例给出了语音通信系统中AMBE-2000TM声码器与PCM编解码器AD73311的A/D-D/A接口电路。声码器在低速率下能够提供优良的语音质量,能实现全双工、实时语音压缩解压等功能。因此在卫星通信、数字移动通信、保密通信、语音邮件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Nios Ⅱ的语音加密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Nios Ⅱ的语音加密传输系统。介绍了进行语音信号处理的功能模块,包括语音采集回放模块、基于G.729A的语音压缩与解压缩模块和基于AES的数据加解密模块。在控制模块的协调下,使得语音数据通过MODEM能够在公共电话网中安全地传输,实现了语音的保密通信。  相似文献   

13.
目前,日本已开发出一种多路PCM伴音卫星广播传输方式,该方式采用PCM多路高音质伴音时分复接的方法。本文主要描述了这种伴音传输方式的准瞬时压扩技术、误码控制技术、比特交织技术和加扰技术,并对它们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采用当前广泛应用的C~( )语言作为工具。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离散余弦变换(DCT)的方法,并在MATLAB数学分析工具环境下,探讨了DCT在语音和图像信号变换及压缩中的应用。仿真实验表明,用MATLAB来实现DCT变换的语音和图像压缩,具有方法简单、速度快、误差小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数字信号压缩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离散余弦变换(DCT)的方法,并在MATLAB数学分析工具环境下,探讨了DCT在语音和图像信号变换及压缩中的应用。仿真实验表明,用MATLAB来实现DCT变换的语音和图像压缩,具有方法简单、速度快、误差小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数字信号压缩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P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l voice transmission quality. The NISTNet emulator is used for adjusting the IP channel network.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criterion is an MOS parameter investigated using the ITU-T P.862 PESQ, future P.863 POLQA and P.563 3SQM algorithms. Jitter and packet loss influence a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CM codec and the Speex codec.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采用不同编码方式的语音信号采集与回放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主要结构由语音前级处理通道、A/D转换模块、单片机控制兼数据处理模块、D/A转换模块、键盘模块和后级处理通道组成,实现了语音的采集与回放功能。系统采用32kB的62256芯片作为语音存储介质,在PCM、DPCM、IV三种编码模式下都能较好地实现语音回放功能。整个系统结构简练、友好,具备较高的性能指标,设计的整体实现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压缩速率、传输距离和音质还原等因素,利用合适的语音压缩编码技术G.729A,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广播系统。该系统能实现话音和高品质音频信号(MP3文件、WAV文件)在CAN总线网络中的实时传输,方便扩展系统的各项功能,设计成本低,实际安装维护方便,在煤矿井下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卫文慧  魏免 《工矿自动化》2015,41(2):103-106
针对传统定压广播、局部扩音电话及小灵通等广播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和CAN总线的煤矿语音广播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软硬件设计及关键技术。该系统采用PCM和Ogg Vorbis音频编解码方式,通过以太网和CAN总线传输数据,可实现远程低速率语音通信和流媒体在线播放。  相似文献   

20.
在排队论的基础上,文章对CAN总线协议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使用Matlab仿真平台分析了通信系统中语音与数据混合传输的性能,阐述了系统负载与帧传输平均时延的关系;使用微处理器PIC18F258、语音处理模块AMBE-2000、模数转换器PCM3500等芯片建立了一个小的硬件通信系统,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测试,实现了语音与数据的混合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