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试了废弃混凝土粉料作为掺合料在磷酸镁水泥中的早期强度,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MgO/KH2PO4的比例、废弃混凝土粉料的掺量、缓凝剂用量、水胶比对胶凝材料的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混凝土粉磷酸镁胶凝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并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废弃混凝土掺合量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2.
采用磷酸镁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与不同级配的骨料复合制备生态透水混凝土,分别探讨了胶凝材料体积掺量和骨料粒径对透水混凝土不同龄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并基于大粒径的透水混凝土进行了植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透水混凝土受压破坏大部分是由于骨料之间的点接触产生的局部应力导致骨料破坏。磷酸镁水泥制备的透水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为25.8 MPa,抗折强度为5.6 MPa,透水系数为8.83 cm/s,同时具有良好的植生特性。  相似文献   

3.
陈兵  王菁 《建筑材料学报》2009,12(6):650-655
以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为胶凝材料制备出了表观密度为1 800~750 kg/m~3的可用于结构的磷酸镁水泥-聚苯乙烯泡沫(MPC-EPS)混凝土.试验研究了MPC-EPS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干缩性能、吸水率及抗冻融和干湿循环能力.结果表明:MPC-EPS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且EPS掺量越大,其早期强度发展越快;与普通水泥为胶凝材料的EPS混凝土相比,MPC-EPS混凝土具有较低的干缩变形和吸水率,是一种耐久性良好的保温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镁渣、矿渣、水泥熟料配制镁渣胶凝材料,探讨了镁渣掺量、水泥熟料掺量、物料粉磨工艺、辅助激发剂复掺对镁渣胶凝材料强度(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镁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当镁渣与矿渣掺量相等时,镁渣胶凝材料有较好的强度;镁渣胶凝材料水化较慢,28d后强度还有大幅度的增长;水泥熟料掺量越大,镁渣胶凝材料强度越高;相比先磨后混工艺,先混后磨工艺所制备的镁渣胶凝材料有更好的强度;复掺3种辅助激发剂(水玻璃、硫酸钠、石膏)后,镁渣胶凝材料强度性能达到32.5强度等级复合水泥标准要求.镁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主要由C-S-H,Ca(OH)_2和AFt等组成.  相似文献   

5.
C100高强混凝土的制备依赖于原材料自身特性及胶凝材料的组合设计。在选定机制砂、反击破花岗岩碎石基础上,重点对胶凝材料的密实堆积技术展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胶凝体系中须引入超细粉这种区别于普通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本文中的超细粉料微珠掺量在20%时,胶凝体系达到密实堆积程度,复合胶凝体系的D50为3.44μm,制备的混凝土28d强度达到110MPa以上,满足C100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柳建业  蒙伟国  罗小燕 《混凝土》2012,(11):136-138,141
传统方法计算混凝土减水剂用量是以混凝土所用胶凝材料总质量乘以减水剂掺量(百分比)。这种计算方法在非胶凝材料含粉率较低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建筑业高速发展引起人工砂的大量使用,这种计算方法已经难以适用,因为,非胶凝材料中粉料的大量增加,吸附并消耗了不少减水剂,此时仍然用胶凝材料计算减水剂用量已经不能满足混凝土对和易性、工作性的要求。将非胶凝材料中的粉料纳入减水剂用量计算范围,更能反映混凝土因原材料中非胶凝材料粉料大幅增加后对减水剂的确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构件用的环氧类胶在70℃左右即失效,氯氧镁胶凝材料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但是在高温下其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折性能损失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氯氧镁胶凝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高铝水泥量对氯氧镁胶凝材料在常温和高温后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寻求改善氯氧镁胶凝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及掺和高铝水泥的最佳掺量.试验结果表明,高铝水泥是一种理想的添加剂,能够有效的提高氯氧镁胶凝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废弃混凝土粉末、水泥与粉煤灰三种胶凝材料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快速碳化法测试五种不同胶凝材料比例下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结果表明:⑴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中水泥比重越高,抗碳化能力越强;⑵当胶凝材料中水泥用量相同时,掺加废弃混凝土粉末的碳化性能比掺加粉煤灰的差;⑶当胶凝材料中水泥、粉煤...  相似文献   

9.
以硫氧镁水泥-烟气脱硫石膏复合胶凝材料为基本体系,研究了柠檬酸掺量对硫氧镁水泥-烟气脱硫石膏复合胶凝材料凝结时间、力学强度、耐水性能及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分析手段分析了柠檬酸对硫氧镁水泥-烟气脱硫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硬化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可以延长硫氧镁水泥-烟气脱硫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大幅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配合比计算和正交试验手段,以大掺量机制砂和低胶凝材料用量制备了自密实混凝土,并对其工作性和硬化后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在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基准胶凝材料体系和混凝土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性能、强度、抗碳化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了18组低胶凝材料用量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正交优选试验,研发出胶凝材料用量为380kg/m3、机制砂掺量达50%的水泥-粉煤灰-矿渣粉体系的C30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比同强度等级普通自密实混凝土低15%~20%。结果表明,利用大掺量机制砂可制备出满足自密实工作性要求的普通强度等级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2016,(4)
用于绿色混凝土的生态型胶凝材料,具有利用废弃资源、水化热低、标准稠度用水量低、收缩小等特点。本研究研究的生态型胶凝材料采用低熟料组成和分磨工艺,为避免现代混凝土生产中由于三氧化硫缺失引发的问题,生态型胶凝材料制备中对三氧化硫的进行了优化。在生态型胶凝材料中,三氧化硫的改变不仅起到调节凝结时间的作用,而且影响着生态型胶凝材料的需水行为、强度与收缩性能。通过研究三氧化硫对生态型胶凝材料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强度以及干缩性能的影响,提出生态型胶凝材料适宜的三氧化硫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磷酸镁水泥为胶凝材料、碳酸氢盐为发泡剂,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性能磷酸镁水泥泡沫混凝土,并对泡沫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泡沫混凝土具有早强、高强的特性,与传统的泡沫混凝土相比具有更低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3.
通过配制五组胶凝材料水平不同的混凝土,研究了胶凝材料以及胶凝材料的矿物掺合料比例的不同对中低强度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水胶比不变时,适当提高浆体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增加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掺量,有利于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粗集料种类、集料粒径、用水量、胶凝材料组成及相对掺量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同时基于不同粗集料粒径对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匹配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表明在分别经过粗骨料优化选择和胶凝材料体系优化设计后,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较基准配合比分别提高了7%和17%。通过最佳粗集料的选择及优化胶凝材料各组分掺量,实现了在降低混凝土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粒径的钢渣作为骨料,具有快硬早强的磷酸镁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制备高强透水混凝土。研究了钢渣骨料粒径大小和成型方式对透水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磷酸镁水泥具有较高的黏结强度,配制的透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早期力学性能和优异的抗折强度。在相同成型条件下,中粒径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且透水系数良好;对比三种成型方式,振动成型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意义,进行了超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探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水胶比、胶凝材料总量以及矿物掺合料掺量对超高强混凝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水胶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矿物掺合料掺量对超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但对后期强度的影响降低;胶凝材料总量对超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最小,胶凝材料总量为600 kg/m3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硫氧镁水泥胶凝材料为基本体系,研究了氯化镁掺量对硫氧镁水泥胶凝材料凝结时间、水化硬化热效应、力学强度、耐水性能、体积稳定性以及可溶出氯离子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兵  刘宁 《建筑材料学报》2016,19(6):1046-1050
采用磷酸镁水泥(MPC)、粉煤灰和油菜茎秆制备新型绿色混凝土,探讨了该混凝土作为保温隔热墙体材料的可行性,并讨论了油菜茎秆的掺量和尺寸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所制备的植物茎秆增强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植物茎秆增强混凝土可以满足承重和非承重墙体材料的技术要求;油菜茎秆的多孔隙特征保证了该绿色混凝土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特性;与硅酸盐水泥和石灰等其他胶凝材料相比,磷酸镁水泥更适宜制备植物茎秆增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韦华  陈迅捷  张燕驰 《混凝土》2011,(3):136-138
在试验基础上,分析了P·O42.5级水泥掺量、钢渣微粉掺量对胶凝材料安定性影响规律;对比了钢渣微粉与粗钢渣对胶凝材料安定性的影响.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使胶凝材料中工业废渣的比例超过70%,且拌制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膨胀率较小;用优化后的配合比生产混凝土防渗U型渠槽,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表观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20.
张富群 《四川建材》2006,32(2):11-12
本文提出了复合胶凝材料配制混凝土的思路,开展了复合胶凝材料胶砂强度的测定工作。验证了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之间Bolomey线性关系的存在。通过回归,建立了常用水泥和掺合料组成的复合胶凝材料胶砂强度和混凝土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