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提出了鲍店煤矿北翼轨道大巷、皮带大巷的超前锚杆注浆加固方案。通过井下工业性试验,在上方1306综放面跨采期间,巷道加固段经受住了强烈的动压影响,控制住了巷道围岩的剧烈变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2):92-94
井东四矿4#煤骑跨9#煤回风大巷,在4#煤综放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下,回风大巷部分区域变形破坏严重。通过对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分析得出,破碎围岩、上部煤层回采动压影响、断层以及支护参数的不合理是导致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注浆锚杆加固围岩、改变支护参数、加固关键部位的组合加固方案,并在现场进行加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固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确保了回风大巷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多煤层重复采动穿层巷道围岩变形破碎严重、锚固结构易失效等难题,以发耳煤矿+980m轨道大巷为研究背景,通过围岩组分分析、现场电视探测和数值计算确定了影响+980m轨道大巷围岩变形严重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支护弱结构部位加强支护"的不均匀加固技术,通过Phase软件模拟合理的大巷修复加固方案并提出"锚杆+锚索+钢筋梯+金属网+注浆"联合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与未修复加固段巷道相比,修复加固段巷道在40 d监测期间顶板、底板及两帮变形量仅为22,21,17 mm,巷道围岩裂隙基本被浆液充填,巷道围岩变形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矿运输大巷的破坏状况,论述了锚注加固的机理,分析了大巷的破坏状况及破坏原因,采用了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利用锚杆兼做注浆管,实现"锚注一体化",从而提高岩体自身强度,有效地改变岩体的力学物理性质,实现利用围岩本身作为支护结构一部分,充分调动围岩自承能力,注浆加固后能使普通的端锚锚杆实现全长锚固,提高了锚杆的锚固力和可靠性,有效地控制了大巷的进一步变形破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井下大巷交岔点围岩变形大,为了使大巷变形破坏后易于维护,从分析马兰矿910东大巷交岔点变形破坏原因入手,提出了整体注浆加固技术,并采用注浆加固技术提高大巷交岔点三角区围岩强度,有效地控制了交岔点的持续变形.  相似文献   

6.
针对岳南煤业+690 m水平南翼轨道大巷掘进段存在巷道淋水、底鼓以及两帮变形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原轨道大巷砌碹变形情况,提出了注浆加固联合强力锚杆锚索补强支护的综合加固支护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围岩的变形情况,保证了行人和材料运输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鲍店煤矿北翼轨道大巷、皮带大巷的超前锚杆注浆加固方案。通过井下工业性试验,在上方1306综方面跨采期间,巷道加固段经受住了强烈的动压影响,控制住了巷道围岩的剧烈变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祁南煤矿东翼轨道运输大巷位于313工作面的底板砂岩层中,在工作面接近和跨大巷回采的过程中,大巷受工作面采动的影响,易于造成大巷支护失效、围岩变形严重。虽然采取了巷道围岩注浆加固和锚杆补强的技术措施,但巷道变形控制依然没有明显的效果。为了减小动压影响下的大巷变形,对东翼轨道运输大巷顶板砂岩层实施水力压裂,提前切断采动应力的传播路径,将采动高应力转移至大巷围岩的深部,起到了显著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深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巷道稳定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某矿-850 m二采区轨道下山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指出围岩在强构造应力作用下的碎胀性和长期流变特性是导致该类巷道变形破坏、难支护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强、高预紧力锚杆支护和注浆加固的控制技术。现场应用表明,-850 m二采区轨道下山采用高强、高预紧力锚杆支护和注浆加固支护方式后,不但可以明显限制围岩的碎胀变形,而且还能有效控制围岩的长期流变,保证巷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
贾先德 《煤》2019,(7):28-31
榆树坡煤矿1201首采工作面回采后,其2号煤层辅运大巷对应区段围岩出现明显的失稳变形,影响煤矿正常的安全生产。为避免在1203工作面回采后出现类似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得知1201工作面停采线与辅运大巷间煤柱宽度过小,并确定最佳的煤柱宽度为120 m,根据辅运大巷围岩破坏特征,设计采用让压锚索和注浆锚杆对辅运大巷围岩进行加固,并设计了具体的加固参数。在1203工作面回采完毕后对加固段围岩位移情况进行为期200 d的监测,结果表明:1203工作面回采完毕后,辅运大巷底板底鼓量稳定在160 mm,两帮移进量稳定在76 mm左右,顶板下沉量稳定在54 mm左右,围岩整体稳定性很好。  相似文献   

11.
煤系地层围岩软弱,在高地压作用下开采深部煤层时,由于埋深大使得巷道的围岩变形严重,巷道的顶板及底鼓量均大于浅埋深巷道,导致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与支护的难度加大,影响顶帮的稳定从而使得整个巷道失去稳定。通过分析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根据锚杆索支护理论与注浆加固理论制定了“巷道扩刷+顶帮分区耦合强力支护+底角卸压与加固+底板注浆加固、底板锚索束+喷射钢纤维混凝土+顶板与两帮高压注浆加固”的高强度联合支护方案,确定了支护参数,有效解决了深井强动压大变形巷道的支护问题。通过对现场进行监测,巷道变形量明显减小,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同类条件下的深井强动压巷道的全断面支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九轨下山部分地段变形严重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得出该巷道持续剧烈变形的原因是断层构造多、围岩强度低和巷道施工质量差。分析认为,锚喷巷道在径向上存在分区,由外向里依次为锚喷层、散体层和深部裂隙层。散体层内围岩松散破碎,深部裂隙层内裂隙发育,贯通率高,这些是导致巷道后期失稳的主要因素。注浆加固的机理是固结浅部围岩,充填深部裂隙,为锚杆(索)提供稳定的着力基础,使得松散破碎的围岩与锚杆(索)成为整体,形成复合承载结构,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现场应用表明,九轨下山采用锚喷注加固40d后变形基本稳定,两帮移近量为67mm,顶底板移近量为45mm,满足了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村煤矿11221工作面进风顺槽巷道围岩出现大范围变形破坏,制约其安全高效生产问题,根据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现场观测分析结果,结合巷道恒阻让压耦合支护机理,设计“锚索+恒阻大变形锚杆+钢带梁+底部注浆锚杆”的巷道返修支护方案。通过实践效果分析表明,巷道返修后顶板下沉量为110 mm,底臌量280 mm,两帮变形量为200 mm,变形量在允许范围之内,该方案能够对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阳城煤矿南翼软岩大巷严重底鼓和断面收缩等非线性流变大变形控制难题,综合采用力学试验、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翼大巷围岩的地质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通过建立受二向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巷道力学模型,研究揭示了阳城煤矿南翼软岩大巷变形破坏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地应力环境对大巷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大巷围岩属HJS复合型软岩,节理裂隙发育、松动破坏严重,使得可承载的完整岩层厚度较小是大巷破坏严重的关键因素。基于大巷复杂的破坏机制,提出了以锚注为主体的锚网索喷注联合支护方式,并设计使用了新型的注浆锚索,注浆管+注浆锚索深、浅耦合注浆,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实现了软岩大巷变形的有效控制,为类似巷道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郝凯 《江西煤炭科技》2022,(1):14-15,18
本文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应力区域巷道受力进行分析.以1209材料斜巷为工程背景,对其受采动影响造成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改进支护方式,即巷道顶板采用锚杆锚索、两帮采用锚杆配合槽钢锚索支护,应用表明,巷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彭青阳 《中州煤炭》2018,(9):186-189
为解决耿村矿高应力厚顶板回采巷道变形严重与维护难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巷道围岩变形特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的原因,提出了符合该矿高应力厚顶板巷道的“高预应力锚网喷+注浆+U型钢支架”的支护方案。高预应力锚网喷维护浅部围岩稳定并调动深部围岩承载能力,注浆封闭巷道围岩裂隙并增强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U型钢支架提高支护的承载能力。实践表明,优化方案对高应力厚顶板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保证了巷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高膨胀松软围岩巷道顶板变形量大、锚杆脱落失效等问题,利用工程类比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高膨胀软岩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及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膨胀松软岩层强度低,遇水易膨胀软化,是顶板破坏失稳的内因,围岩高集中应力及支护强度不足是外因,可通过优化巷道布置方式、加强支护提高巷道稳定性。研究确定了高膨胀软岩巷道树脂加长锚固锚杆锚索组合支护方案,主要参数为:锚杆间排距800 mm×900 mm,锚杆预紧扭矩不小于400 N·m;锚索间排距1 600 mm×1 800 mm,每排2根,锚索预紧力为200~250kN,并将设计支护方案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应力极软破碎岩层巷道高强度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王卫军  彭刚  黄俊 《煤炭学报》2011,36(2):223-228
从控制围岩集中应力转移和缩小围岩破碎区范围出发,分析了牛马司矿业公司水井头煤矿-300 m东大巷的变形破坏特征,得出该巷道围岩失稳机制,指出原支护方式的主动让压、支护强度低是导致巷道剧烈变形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提出了采用高强度锚杆、强力锚索、注浆加固围岩的高阻让压和高强度支护技术,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和耦合支护原理,确定了合理的各支护环节的支护时间:U型钢支护在锚杆支护32 h后进行;注浆支护在U型钢支护10 d后进行。  相似文献   

19.
高速冲击作用下锚杆支护巷道变形破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波动冲击理论为基础,利用低能爆炸载荷模拟冲击地压能急剧释放,采用数字散斑光测方法(DSCM),对锚杆支护巷道变形破坏进行相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巷道顶板及模型顶板分别出现竖向和横向裂缝,且顶板有明显下沉,位移约为2.5 mm,进而巷道顶板岩层与锚网脱离、塌落。试验结果也说明锚杆支护方法适用于弱冲击地压等级的巷道支护,对于强冲击巷道支护可采取增设柔性吸能材料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胜  李自强 《煤矿安全》2012,43(4):34-37
针对大埋深大断面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反复维修工程量大,底鼓突出的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巷道的底鼓的变形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巷道的变形破坏规律及影响因素。给出了大断面软岩上山底鼓治理技术方案,确定了锚注联合支护技术的设计参数。现场应用表明,采用锚索、底脚底板注浆锚杆和槽钢耦合支护底鼓控制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底鼓变形,取得了良好的围岩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