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自重、恒载和附加变载的作用以及地基土体的长期固结,既有建筑产生的变形,本文称之为“既有变形”。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既有建筑物变形,本文称之为“增量变形”。建筑物的总量变形为既有变形与增量变形之和。为确保盾构穿越过程中既有建筑物的安全,要对既有建筑的总量变形进行控制;而要确保隧道施工不会对既有建筑产生明显破坏,则要对既有建筑的增量变形进行控制;从而提出要对建筑物的总量变形和增量变形进行控制的双控控制标准。基于建筑物的差异沉降变形,提出了建筑物的空间扭曲变形控制指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下穿越历史建筑,通过现场检测得到建筑的既有变形。根据双控控制标准,建立穿越过程中既有建筑的差异沉降与空间扭曲的增量变形与总量变形控制指标,施工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测,结果显示,穿越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既有建筑绿色化、低碳化改造是未来建筑改造的发展趋势。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与建筑一般性改造相比较会产生一定的增量成本。在分析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内涵、比较建筑绿色化改造与一般性改造区别的基础上,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增量成本来源、增量成本结构展开梳理,并就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增量成本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同业在进行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2021,13(2)
我国既有建筑存量巨大,在结构安全性、运营能耗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既有建筑改造以提升建筑安全性、功能性和降低能耗为目标,引起了相关管理单位和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介绍当前既有建筑改造的常见技术类别和改造原则、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 BIM 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价值,探索提升既有建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既有建筑的生态节能适宜性改造有助于实现良好的生态功能以应对日益严苛的生态环境和环保要求.既有建筑改造是对当前建筑的整体改造施工,从其基本结构和相关功能入手综合提升既有建筑的生态适宜性和功能性,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通过分析既有建筑的资源条件和能源供需情况,提出较为可行且经济实惠、可靠、低耗的建筑节能改造适宜技术方案,对建筑行业的节能施工与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对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境友好性,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首个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三星级标识项目的技术措施和增量成本的介绍和分析,阐明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技术路径,并说明了绿色建筑的实际增量成本通常远低于统计数据。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扭转大众对绿色建筑高增量成本的错误认知,为大量既有建筑的涅槃重生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照。  相似文献   

6.
施工管理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 51141-2015(以下简称"《标准》")将改造施工部分纳入评价体系中,并充分考虑既有建筑改造施工的特点,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及施工管理等方面规定了应执行的控制项和参与评分的项目。同时,根据评分项对绿色施工的重要性确定了其不同的分值,体现了既有建筑改造施工中应贯彻绿色施工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实际,分别从方案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出发,介绍了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BIM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现有建筑改造的施工技术水平,对处理既有建筑改造中所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伴随低碳理念,我国建筑业发展正在步人低投入低消耗的现代化改造、维修与加固时期.托梁拔柱作为一种扩大柱间距较好的技改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改造过程的结构时变特性以及现场作业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高风险性.为此,结合既有建筑托梁拔柱改造实践,在系统探讨托梁拔柱改造施工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基于现代工程安全理论,分析了既有结构承载能力降低风险、设计完整结构在施工过程呈现的阶段非完整性失效风险、托梁拔柱施工质量风险、施工过程人身伤害风险以及托梁拔柱工程使用安全风险.综合应用建筑防倒塌设计方法和建筑加固技术,提出了既有建筑托梁拔柱改造的构造设计、极限状态设计、变形与刚度控制和结构布置防倒塌设计原则,并建议了结构加固、托梁原位制作以及截柱卸载施工技术要点,最后介绍了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框架办公建筑托梁拔柱改造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正>详细阐述了济南市既有居住建筑外墙、屋面及外门窗等外围护结构的改造原则及构造做法,明确了近年来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某些特殊部位的改造措施及要点。0引言既有居住建筑改造,是指对尚未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既有居住建筑,应用节能技术与装备使其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过程,是对其围护结构、供热系统、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我国城镇存在大量未  相似文献   

10.
瞿燕 《建筑节能》2013,(7):63-69
根据对上海某既有办公建筑改造前的现场调研与测试,掌握了该楼的实际建筑性能。通过明确绿色化改造目标,提出十三项适宜的绿色技术,对建筑进行改造再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与运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并对改造后的建筑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改造前后测试数据的比对,客观评判绿色化改造的效果,为国内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俊 《建筑》2020,(17):12-15
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已由快速开发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发展阶段,以既有建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截至2018年底,我国既有建筑总量为601亿平方米,其中既有公共建筑总面积已达124亿平方米。针对既有公共建筑总量大、分布广、类型多样的特点,科学制定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改造路线,对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筑师》2017,(2)
通过分析英国卡迪夫大学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典型案例,归纳出针对建筑单体尺度、规划群体尺度的不同改造策略和操作流程。其中详细剖析了英国的建筑用能现状、既有居住建筑的分类方法、卡迪夫大学威尔士建筑学院模拟预测工具,并借助案例的运行监测揭示单项与整体改造不同的成本增量与节能减排潜力,得到有效的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方法,期望对我国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外包型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能不增大构件截面尺寸,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柱的承载力。碳纤维片材具有高强、轻质、抗腐蚀、耐老化等卓越的性能,是既有建筑改造加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材料,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阐述外包钢法和碳纤维法在既有建筑改造加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9,(10)
目前大量的既有建筑外窗设置不合理、质量差、功能单一、老化严重,是导致建筑能耗大、室内环境品质变差的重要原因。本文对目前既有建筑常用的建筑外窗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既有建筑外窗改造重点内容及改造基本原则,梳理既有建筑外窗改造技术措施,并简述外窗改造技术特点、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构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潜力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德菲尔法及离差最大化法对权重分配及归类原则进行重新确定,建立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选取既有建筑改造实际案例,对改造前后情况进行纵向验证,计算得出改造前建筑绿色度较差,急需改造;对该建筑进行改造后绿色程度良好,无需进一步改造。结果表明,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潜力进行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隔震新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已实施项目的研究总结,从造价、施工周期、结构合理性等方面总结出了隔震技术加固既有框架结构建筑的适用条件,提出了设计流程、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探讨了隔震技术施工关键技术,归纳了该技术的推广优势,对隔震新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隔震新技术应用于既有建筑加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在未来的防震减灾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既有建筑墙体节能改造与新建建筑墙体节能施工的区别,研究了既有建筑的墙面构造、建筑环境和节能改造工期的特点,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外墙面粘结强度、施工环境和施工工期的要求,指出了适合于节能改造的外墙保温体系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既有建筑改造是提升老城区经济活力、改善城市面貌的重要途经,结构拆除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在详细介绍人工拆除、机械拆除、爆破拆除、静力拆除四种拆除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朝天门广场建筑局部结构拆除为例,对建筑各部位结构拆除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了静力拆除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既有建筑改造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铭 《建筑施工》2013,(10):919-921
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工程往往涉及使用功能、建筑布局的调整,因此常用的局部加固改造技术已无法达到要求.通过新、老结构置换流程的设计,以及受力体系的转换分析及风险预判和控制,形成了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也为相关施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甄诚 《安徽建筑》2023,(5):121-124
自2008年推广绿色建筑开始,我省绿色建筑蓬勃发展,但是当前的绿色建筑绝大部分集中在新建建筑范围,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方面涉及极少。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了一般办公建筑项目中既有绿色改造设计的相关技术路径,探讨了如何落实绿色建筑的因地制宜、经济高效的设计原则,结合自身情况、地域特色等因素对建筑进行绿色改造,对绿色改造关注的重点进行综合诊断评估,确定合理的绿色改造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