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确定了碳含量和退火温度对含有残余奥氏体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含有0.12%~0.4%碳,1,2%硅和1.5%锰的冷轧薄钢板进行临界区退火,在400℃温度下进行等温转变。在接近Ac1的温度下退火,接着在4000℃温度下等温转变100~300s,可使强度和塑性都达到最佳。极限抗拉强度的变化范围为590MPa(含0.12%碳的钢)~980MPa(含0.4%碳的钢)。总延伸率由39%变化到33%,在强  相似文献   

2.
前言 高铬钢通常是指铬含量≥12%~14%并含有碳及其他合金元素的钢。这种钢通常要进行两种类型的热处理:含碳量0.1%~0.2%C的奥氏体钢,用1150℃淬火 高温退火;而马氏体钢则用1050℃淬火 低温回火热处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炼钢工艺的改进,结合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炼钢厂现有条件,实践确定将转炉冶炼重轨钢终点碳含量提高到0.1%~0.2%的范围可行,结果表明钢水终点磷、氧含量大幅降低,终点碳质量分数提高到0.145%,终点磷质量分数降低到0.006%,可以满足钢厂生产高品质重轨钢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钼业》2005,29(2):49-49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包含17%~23%(质量分数,下同)铬,19%~23%镍,1~6%钼。在本发明铁基合金中添加钼增强了其耐高温腐蚀性。奥氏体不锈钢可以主要由17%~23%铬,19%~23%镍,1~6%钼,0~0.1%碳,0~1.5%锰,0~0.05%磷,0~0.002%硫,0~1.0%硅,0.15%~0.6%钛,0.15%~0.6%铝,0~0.75%铜,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本发明的奥氏体不锈钢在高达至少1500℃的温度下具有增强的耐盐腐蚀性。  相似文献   

5.
 以析出热力学为基础,同时考虑碳含量对碳和铌在奥氏体中活度的影响,对含铌高碳钢中碳化铌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积与碳含量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含铌高碳钢中碳化铌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积随碳含量的变化关系;利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对碳的质量分数为0.75%的高碳钢进行了析出相定量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推导得到的高碳钢中碳化铌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积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说明该公式可以用来研究高碳钢中碳化铌在奥氏体中的的沉淀析出规律。  相似文献   

6.
冶专 《中国钼业》2005,29(1):25-25
一种具有改进热加工性的二联不锈钢,可用于需要兼有强度和耐腐蚀性的结构部件。本发明基于如下研究成果:如果铜含量被限制在0%~1.0%并提高锰含量,则可提高热加工性。而且,本发明集中于这一事实:锰与钼和钨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热加工性。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热加工性的高锰二联不锈钢,包括(质量分数):小于0.1%的碳;0.05%~2.2%的硅;2.1%~7.8%的锰;20%~29%的铬;  相似文献   

7.
《柳钢科技》2006,(4):56-57
1概述 用于汽车结构部件的微合金高强度钢板,其碳含量为0.06%-0.09%。降低碳含量可以降低偏析的发生。在包晶反应过程中,危害最大的就是中碳钢中的枝晶偏析。这是由于体心立方晶格δ铁素体相变成面心立方晶格奥氏体,加剧收缩,并且合金元素中所富含的残余熔融物沉积在枝晶间里。  相似文献   

8.
车轮钢摩擦热影响区的相变及其损伤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有限元热力耦合一温度场分析与材料相变特征的实验研究相结合,研究了高速度(200kin/h)、大载荷(10^5N)条件下车轮摩擦热影响区的相变过程,探讨了材料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一轨摩擦导致的车轮踏面局部升温可超过材料的奥氏体相变的临界点,碳含量为0.5%时,完全奥氏体化层的深度可达0.6mm;过冷奥氏体高速冷却,几乎全部形成脆硬的马氏体薄层,造成踏面剥离。通过降碳来降低车轮钢奥氏体相变的临界点,可以显著抑制踏面马氏体层的形成。随着碳含量从0.7%降至0.4%,材料的Ae3提高45℃,马氏体层的厚度减小30%,有助于减少车轮踏面的热疲劳损伤。  相似文献   

9.
低碳钒氮微合金钢中V(C,N)在奥氏体中的析出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控制VN在奥氏体中的有效析出是利用VN诱导晶内铁素体细化铁素体晶粒的关键技术。采用应力松弛方法研究了低碳钒氮微合金钢中V(C,N)在奥氏体区的等温析出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析出-温度-时间曲线(PTT)呈典型的C形,本试验条件下析出开始时间最短的“鼻子”温度为870℃左右。钢中的碳、氮含量以及变形量对PTT曲线有较大影响,它们增加均使C曲线向左移,特别是氮含量对V(C,N)析出的影响最显著。在碳含量约为0.10%的试验钢中,当氮含量从0.0036%增加到0.0140%时,可使870℃的析出开始时间从400s缩短到70s左右。  相似文献   

10.
周荣锋  杨王玥  孙祖庆  张艳 《钢铁》2004,39(8):93-99
研究了碳含量对低碳(锰)钢过冷奥氏体压缩变形过程中铁素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锰含量相同时,碳含量提高,低碳钢形变强化相变孕育期延长,完成相变所需总应变增加,转变动力学曲线整体向高应变方向移动。铁素体在畸变能较高的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前沿奥氏体区反复形核并以链状向奥氏体晶内推进,获得2~4μm的微细等轴铁素体晶粒。碳含量提高有利于铁素体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11.
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Ni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12.
在Fe-0.1%C—X%Nb三元合金中,当铌含量超过1%时,在初生枝晶臂间距中形成奥氏体晶界。说明δ初生枝晶排列组的形态可能预示着奥氏体晶粒在其后形成,这与加入合金元素所形成的铁素体有关,例如,铌。本文研究了从δ相到奥氏体相的相转变,并且研究了在各种不同磷含量的碳素钢中,磷对8枝晶排列组的形态和奥氏体晶粒的影响。结果表明:δ相、奥氏体相和它们共存相的出现可能与Fe-1.0%C—x%P合金假二元相图中的每个相相一致,其中x%P指P的浓度介于0.01%和0.40%之间。而且,在P含量大于0.26%的合金中,初生δ枝晶排列组的形态与后来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相符。然而,在P含量小于0.18%的合金中,即使能够看见枝晶形貌,δ枝晶排列组的形态与奥氏体晶粒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保护性气氛Ar气压力对燃烧合成TiC:WC=5:5的单相(W,Ti)C碳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0.1-0.3MPaAr气压力范围内,增加Ar气压力,可阻碍燃烧坯体的膨胀或裂纹的出现,从而提高(W,Ti)C中的合成碳含量,并有利于其中游离碳含量的控制,当预热温度为800℃、Ar气压力为0.2和0.3MPa时,(W,Ti)C中游离碳含量分别为0.062%、0.32%。以0.3MPaAr气压力下合成的(W,Ti)C粉末与WC及Co粉为原料烧结制备YT15硬质合金时,WC在(W,Ti)C中有一个继续固溶过程,烧结后的合金硬度为92.1HRA、横向断裂强度为13251.9MPa。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攀钢09SiVL钢连铸板坯形成表面纵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钢中碳含量是板坯形成表面纵裂的决定性因素,保护渣粘度对板坯形成表面纵裂的影响显著,要消除表面纵裂,应将钢中碳含量控制在0.08%~0.10%,当钢中碳含量为0.11%~0.13%时,使用粘度适中的保护渣能减少表面纵裂。  相似文献   

15.
姜广林 《山东冶金》2002,24(6):40-42
利用 Gleeble-15 0 0热模拟试验机 ,研究了 Ti含量对 AH3 6钢粗化温度的影响 ,同时利用二辊轧机研究了轧制温度、变形量对 AH3 6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钛含量增加 ,钢的粗化温度提高 ,该钢合理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2 0 0~ 12 5 0℃。在轧制温度一定时 ,变形量和钛含量增加 ,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Gleeble 1500热应力 应变模拟机研究了铌含量、热变形参数(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含铌实验钢的残余奥氏体量、残余奥氏体相中的碳含量、宏观维氏硬度和抗拉强度与常规低碳硅锰系TRIP钢的水平相当;增加铌含量,残余奥氏体量和残余奥氏体相中的碳含量有所下降,而宏观维氏硬度和抗拉强度提高;铌含量为0014%、终轧温度为780 ℃、卷取温度为400 ℃时,残余奥氏体量、残余奥氏体相中的碳含量与宏观维氏硬度和抗拉强度具有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
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海涛  唐荻  刘强  刘仁东  严玲 《钢铁》2007,42(8):60-63,82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贝氏体等温转变后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IP钢在贝氏体转变区400~440 ℃保温120~300 s,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断增多,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呈降低趋势.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主要以薄膜状、粗大块状和细小粒状的形态存在.粗大块状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最差,薄膜状次之,细小粒状最稳定.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足,或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偏高造成碳含量的不足,都会导致TRIP钢综合成形性能的降低.此外,贝氏体等温处理时间过长,渗碳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从而降低了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C-Mn钢热轧带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尺寸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板带控轧控冷过程中钢中显微组织演变过程奥氏体再结晶、碳氮化合物析出、奥氏体相变和组织性能对应关系的物理冶金模型的基础上,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得出成分(%)0.16C,0.06Si,1.30Mn钢在1173~1081K经7道次热变形后奥氏体晶粒尺寸为43μm,同时实测7道次变形后轧钢组织中奥氏体尺寸为38μm,相对误差13%。计算机模拟计算的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尺寸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李亮  徐芳泓  邹勇 《钢铁》2010,45(11)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开发了0Cr18Ni9不锈钢碳含量在线预报模型。模型经过生产现场连续58炉在线验证,预报碳质量分数与实际碳质量分数误差在±0.015%之内的命中率达到89.66%。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碳含量和退火温度对含有残留奥氏体的冷轧钢板机械性能的影响,对含0.12~0.40%C、1.2%Si、1.5%Mn的冷轧钢板在Ac_1以下400℃等温转变处理和临界退火、等温转变时问为100~300秒,结果获得最好的强度和韧性配合。最终强度为590MPa(0.12%C)~980MPa(0.4%C)。总延伸率为33~39%。优于类似强度级别的普通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这些试样含有7~20%的残留奥氏体且与碳含量呈线性关系。与普通双相钢比较,残留奥氏体的机械性能稳定性得到改善,在高强度情况下韧性也得到提高。保持了最佳的强度和韧性配合。由于高韧性的铁素体含量增加,即使碳含量不高亦能保持较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