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荣辉  万建蓉 《人民长江》2009,40(22):30-31
采用HELIU-2软件进行了白马航电枢纽正常蓄水位183 m、死水位181 m方案库区泥沙淤积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白马航电枢纽为径流调节电站,库区泥沙淤积不严重,运用10 a末排沙比就可达到97.7%;在水库运用的1~50 a间,水库泥沙淤积量基本集中在坝前1~8 km以内;水库运用20 a末时,总库容可保留98.5%,遇5%洪水时水面线相对水库初始运行时水面线水位最大抬高值仅为5 cm,遇20%频率洪水时,最大水位抬高值均出现在距坝5 km处,抬高值为1 cm。泥沙淤积对库区洪水位的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指导电站运行调度,龚嘴发电厂与有关单位开展了大量的泥沙观测工作,以坝区泥沙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坝前泥沙淤积过程中含沙量及颗粒级配沿垂线的分布规律;底孔开启时机及排沙效果。研究表明,库区悬移质淤积洲头在达到坝址之前,坝前含沙量分布较均匀,底孔排沙作用不大,为减少了底孔的冲刷和气蚀,少开底孔的意见是正确的。当淤积洲头推至坝前后,入库悬移质大量出库,掌握时机开启底孔排沙对减少邻近机组过机含沙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坝址区地质条件以及泄水建筑物总布置的基本要求,研究了泄水建筑物总布置方案。泄洪建筑物有21孔泄洪闸、6条排沙洞,承担整个工程的泄洪任务;6条排沙洞与电站下3条排沙底孔,共同承担排沙任务。泄水建筑物布置的关键是解决发电及引水建筑物进口的泥沙淤积问题及确保水库的调节库容,使库区形成高滩深槽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水库排沙     
结合伊朗塞菲德吕德大坝,综述水库淤积、水库排沙、流域治理等问题。塞菲德吕德坝运用冲沙方法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这个1961年竣工的高坝形成的原始水库库容有18亿m ̄3,但是到了1981年由于泥沙淤积已经损失了8亿m ̄3,后来经过8年的冲沙运用,约3亿m ̄3泥沙山5个与河底高程相同的大坝底孔排出了水库。当不发电时,这些底孔还可用于灌溉取水。  相似文献   

5.
万建蓉  宫平  王成 《人民长江》2008,39(4):94-95
利用一维不平衡输沙原理对乌江银盘水库正常蓄水位214 m,死水位211.5 m运用方案对银盘水电站进行了库区泥沙冲淤计算分析.计算成果表明:由于银盘水电站为径流电站,在水库运用初期,悬移质排沙比即可达到96%;库区泥沙淤积不严重;悬移质泥沙集中淤积于距坝25.65 km以内河段,推移质泥沙大部集中淤积在距坝25.65~42.54 km河段内.水库运行至20 a末时,遇5%频率洪水,相对空库水位最大水位抬高值为 0.42 m.  相似文献   

6.
针对典型有坝渠首台兰河引水工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渠首的排沙运行方式对于坝前泥沙淤积的影响。试验研究了电站引水排沙和泄空排沙,分别模拟了一年一遇和多年一遇工况下的排沙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电站引水排沙的每年排沙量为10.87万t,泄空冲刷排沙的每年排沙量为33.67万t。根据河道来沙情况,每年泄空冲刷2~3次可满足水库一年调蓄的泥沙量。排沙流量选用70~110 m3/s较为合理。分析了引水排沙和泄空排沙的优缺点,对引水和库型要求较严格的水库和渠首提供了另一种排沙思路和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叶小刚 《陕西水利》2010,(1):110-110
水库泥沙淤积是影响水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只有采取有效合理的排沙减淤措施才能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王瑶水库的运行方式和淤积规律,通过对比泄空排沙、基流排沙、机械清淤排沙几种排沙方式,结合水土保持和工程措施,制定出周期性汛期空库排沙,汛末蓄水兴利的运行方式,保证了王瑶水库长期良好运用。  相似文献   

8.
嘉陵江亭子口水库泥沙淤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建蓉  宫平 《人民长江》2006,37(11):33-34
利用一维不平衡输沙原理对嘉陵江亭子口水库正常蓄水位458 m运用方案进行了库区泥沙冲淤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水库运用20 a,库区三角洲淤积体的顶点在距坝80 km左右,水库运用50 a三角洲淤积顶点下延至距坝60 km左右;当枢纽运用至100 a末时,库区泥沙淤积量为21.81亿m 3,水库泥沙淤积大部分集中在常年回水区;当枢纽运用至20 a末时,遇不同频率洪水时,受库区泥沙淤积影响,昭化以下41.9 km河段及昭化以上10 km左右河段水位抬高1.05~2.53 m.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泥沙淤积对白水水库库容及死水位选择的影响,对水库来水来沙和淤积形态进行计算分析,设计水库淤积形态,从而确定坝前淤积高程、死水位和水库淤积后有效库容。为了工程更安全的兴利运用,采用锥体淤积形态设计。根据设计成果,白水水库运用50a后,库区淤积泥沙187.78万m~3,坝前淤积高程为1 218 m,正常蓄水位下有效库容约1 094万m~3。综合考虑泥沙淤积、灌溉效益、库区淹没影响及工程投资等主要因素,确定水库死水位为1 226 m,为工程规模论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龚嘴拦河坝是按高坝设计低坝施工,设计低坝运行年限为15年,目前已运行24年,且高坝方案尚不能在短期内上马,因此水库泥沙调度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以龚嘴水库实测泥沙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库区泥沙淤积规律,降低库水位排沙和底孔排沙效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调沙方式,即采用分期分流量级控制库水位的运用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还对龚嘴水库泥沙淤积发展情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工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区进行了特征洪水过程及电站运行的联合模拟试验。试验表明在输沙槽与拦沙潜堰共同作用下,电站进出水口的含沙量得到有效控制。在来水含沙量低于3kg/m3时,进出水口含沙量都满足电站运行要求,但是在含沙量较高的洪水期,底部浑水会逆行至电站进出水口附近,导致过机含沙量较高,因此提出了增设非封闭式拦沙潜坝的修改方案。修改方案改善了进出水口前的水流结构,起到了良好的拦沙截淤作用,进出水口前含沙量及泥沙淤积大幅减少,蓄能期过机含沙量降低13%~22%。在含沙量较大的洪水期,电站不宜抽水运用,但适时采用发电运行有助于减轻下库进出水口前的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把握长系列年水沙过程对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区河床调整的影响,以天池抽水蓄能电站下库为例开展了不同长系列年库区冲淤变形的数值模拟。根据下库水位周期性变化的运行特点,建立了基于MIKE的水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调试与验证;模拟给出了长系列年的库区淤积总量及排沙比;同时也给出了库区淤积的沿程分布与特征河段的淤积过程。成果分析表明:库区淤积发展状况与水沙系列相互响应,泥沙淤积主要呈现三角洲形态,淤积重心主要集中于拦河坝上游0.5~1.8 km范围内;不同河段的淤积特性不同,淤积物组成也不同,主要与其所处环境的水力与边界特性有关;频率洪水在长系列年水沙过程中虽然占据时间不长,但在库区河床冲淤量中有重要影响;要提高排沙效率、减小淤积,需要进一步调整改善下水库的洪水调度与电站运行。研究成果与同步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供抽水蓄能电站水库调度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卡拉贝利水利枢纽进水口塔群设计面对高烈度地震频发、多泥沙、高水头运行等不利条件,通过对塔群设计遭遇的这些难题的分析认为,需从塔群布置、枢纽防沙、孔口尺寸和高程的确定及抗震设计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因此提出了如下措施:设置高水头下的深式进水口,为确保水库运行安全,有条件时建议设置两条深孔泄洪洞;由于水库调节库容设计时已考虑水库运行50年泥沙淤积量,因此枢纽防沙主要是电站防沙,设计中通过抬高发电洞进口底板高程、前沿平齐布置等措施减少泥沙对机组磨损,同时制定合理的水沙调度方案使水库长期发挥效益;深式进水口各进口尺寸高程的确定需满足淹没深度、高水位泄洪、低水位排沙、导流度汛及放空等要求;综合分析考虑有限元和材料力学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在回填混凝土顶面竖向应力较大处应增加竖向钢筋,以加强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向家坝水电站泥沙淤积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研究上游为两个水库共同调度的情况下水库泥沙的淤积特性,选取了金沙江干流向家坝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开发的一维非恒定流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对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具体对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水库河床纵剖面变化、水库库容损失、水库排沙比、库区坝前泥沙淤积厚度作了计算,进一步分析泥沙淤积形态、泥沙淤积速度、库容损失以及排沙比的变化特点,得出了以下结论:由于上游水库的调度作用,使库区来水来沙较天然大不相同,导致库区泥沙淤积呈现带状淤积为主;前期泥沙淤积速度较慢,以后逐年加快,接近平衡时,淤积速度才又减慢;库容损失逐年增加;排沙比较大,水库运行前期排沙比较大但逐年减小,以后又逐年增大至水库淤积平衡.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向家坝、溪洛渡以及雅砻江上的二滩电站的联合运行的综合拦沙效应.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江河大多泥沙量大,所建水库淤积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库容损失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淤积上延影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库变动回水区的冲淤对航运带来不利影响;坝前泥沙淤积影响枢纽的安全运行;水库下泄清水对下游河道河床的冲刷以及附着在泥沙上的污染物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等。本文对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水库淤积观测资料和分析、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水库异重流、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形态、水库排沙及运行方式、变动回水区的冲淤、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形,以及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大盈江四级水电站水库库容小,不能起到有效调沙作用,电站机组投入运行一个汛期后,发现水轮机因泥沙磨蚀受损严重,设计单位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在输水发电系统增设沉沙池的补救方案。沉沙池投运后,对电站进水口与厂房尾水含沙量、泥沙级配以及沉沙池泥沙沉降率、泥沙颗粒级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沙池沉沙效果显著,沉沙作用明显,大大降低了机组过机泥沙含量,减少了泥沙对机组的磨损。经对导水机构过流部件检查,未发现明显磨损。  相似文献   

17.
水库泥沙淤积引起库区水位抬高,侵占调节库容,造成库容损失,且有害粒径对水轮机造成磨损,从而引起水轮机运行效率下降、出力和年发电量减小、检修间隔缩短和费用增大。以云南某水电站水库为例,利用非恒定一维模型对库区泥沙淤积形态、泥沙冲淤、过机含沙量等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泥沙淤积对调节库容的影响较大;通过水轮机水流的含沙量较小、粒径较细,泥沙对水轮机的影响较小;泥沙淤积数值模拟与实测资料相符,因此采用非恒定一维模型进行泥沙淤积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可有效地解决云南地区泥沙淤积数值模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近期潼关水沙变化对河床冲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以来,潼关水量和沙量大幅减少,洪峰少,流量小,历时短,含沙量高。1986-1999年汛期平均水量120亿m^3,比前期减少40%-60%,日平均流量大于3000m^3/s的出现天数和水量均减少90%以上,沙量变化较小,含沙量成倍增加,致使潼关高程汛期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偏小,比非汛期上升偏小0.10m,比建库前汛期平均下降值偏小0.08m,若与控制运用初期相比,则偏小0.30m为了适应入库水和条件的不利变化,水库运用方式多次进行调整和改善,但河床淤积仍较1985年前严重,潼关高程逐上升,尤其1994年以来,入库水沙量在前期大幅减少的基础上又明显减少,潼闹程居高不下,长期变动在328.00-328.35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