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乔万金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12):1006-1006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确处理水资源承载能力,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让水资源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莱芜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莱芜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以及莱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这是从事和关心水利建设同志们盼望已久的大事,是建国后的第一部水法,是三十多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丰富经验总结。水是构成环境的要素,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法”的明确宗旨是“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水法”的颁布施行,必将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更大地发挥水  相似文献   

4.
梅海鹏  王兵  孔令健 《治淮》2020,(1):18-2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对于促进阜阳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对阜阳市水资源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该市供需矛盾突出、治污任务艰巨及地下水超采的问题,总结分析出阜阳市水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师俊萍  杨艳 《陕西水利》2010,(4):121-122
本文分析了流域水资源特征、保证程度、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总结了水资源、流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了制约和影响地区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疆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参照全国水资源供需分析中的指标体系,结合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点,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和生态用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各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达一定规模,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应加快建设社会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6,(2):63-66
基于复合系统理论,利用分层和矩阵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4个层次16个指标对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分为50%频率年的大于75%频率年的,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准则评分随不同年型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而水资源禀赋准则的变化规律为50%频率年的评分小于75%频率年的,说明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8.
王强  刘万杰 《治淮》1999,(5):36-37
矿坑排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能变废为宝、综合开发利用的再生水资源。随着水危机的日益加剧,开发利用这部分在传统意识上被人们忽略或废弃了的水资源,实现废污水资源化,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随着长江流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加快发展以及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的用水要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对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基础上进行供需平衡分析,其成果为有效控制和管理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短缺的水资源形势己对湖南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如何综合规划,科学管理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续利用,是我们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要求,提出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盖州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从分析可以看出盖州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区域分布不均,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地区间用水水平差异较大。文章通过对盖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评价,旨在为今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区域内如何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凌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同时浪费和污染现象加剧,导致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分析了杨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论述了杨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开采不合理、利用浪费和河流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和田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和田河流域水资源情况,结合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工程现状,随着水资源的规模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分析和田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水与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模式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密市工业、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省内居于领先地位。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已超过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3个方面着手,构建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城市水资源的供给需求是有一定保障的,城市水资源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分区城市中,厦门市与漳州市城市水资源状况较为紧张,厦门市未来城市水资源形式不容乐观。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城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资源节约、水资源良性循环、生态环境保护等角度出发,建立了综合反映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量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为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效益评价提供科学方法,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矿坑排水是莱芜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变废为宝、综合开发利用的再生资源.莱芜市现已开采煤矿20余座,铁矿10余座.随着全市水资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开发利用矿坑排水,实现废污水资源化,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能客观、准确地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符合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基于极限学习机(ELM)算法原理,构建了ELM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流域及主要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RBF、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评价模型。采用随机内插的方法在各评价分级标准阈值间生成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在达到预期评价精度后将模型运用于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ELM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流域及主要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等级为4~8级,处于有潜力至失衡之间,与长江流域各主要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相符;该模型的评价精度和泛化能力均优于RBF及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是合理可行和有效的,可应用于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具有参数选择简便、评价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矿坑排水是莱芜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变废为宝、综合开发利用的再生资源.莱芜市现已开采煤矿20余座,铁矿10余座.随着全市水资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开发利用矿坑排水,实现废污水资源化,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