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其肇基和演进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其营城规则和街巷空间的建造规则,积淀了历史文化并成就了城市的风貌形态特征。在当今城市存量提质的发展路径下,各城市在改造街巷空间的同时,保护、延续和凸显文化特征成为更新提质工作的重点,并制订了多个层面的更新导则,以协调街巷物质空间的整治更新工作。在老城的建造规则中,街巷空间不仅成就于物质界面,更与人群的生活行为紧密相关。人们生活行为构成了街巷空间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且街巷空间的尺度对风貌特色的存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挖掘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宜为街巷空间更新提质实践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巷的保护与整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巷由于周边环境的限制,其保护与整治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化龙池保护实例研究,对历史街巷保护与整治的原则、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历史街巷的规划实施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喻斐 《山西建筑》2008,34(8):31-32
针对传统街巷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街巷空间的发展历史,从街巷的场所感、奇妙的空间结构、生动有趣的人文历史三方面探讨了街道的人性化,同时论述了现代街巷的尴尬,以促进传统街巷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洛阳明清老城历史街巷为例,通过文献史料分析、测绘数据整理、数值比较分析等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老城的街巷格局、历史遗存分布、街巷空间尺度、街巷界面及建筑风貌等与老城街巷空间特色高度关联的几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探讨了老城街巷空间的特色所在。并由此进一步对位提出了老城街巷空间特色保护的相关对策,对洛阳老城风貌延续、城市特色营造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山西碛口古镇是著名的晋商发祥地之一,位于山西省与陕西省的交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街巷空间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本文以山西临县碛口古镇街巷为研究对象,针对碛口古镇的历史发展、街巷格局、街巷空间尺度、街巷界面及建筑风貌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探讨了古镇街巷空间的特色所在,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古镇街巷空间特色保护的相关对策,对碛口古镇风貌延续、城市特色营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传统街巷是江南古镇最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根基。文章围绕甪直古镇传统街巷,通过实地考察,从街巷的特征、功能及保护现状入手,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街巷保护理论和原则,确定了因地制宜保护甪直古镇传统街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甪直古镇街巷的长远发展策略,为推动古镇街巷保护和发展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倩  张斌  李果 《华中建筑》2014,(10):174-176
凤凰古城传统街巷是湘西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多民族文化和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拥有了独具的特性。文章从古城传统街巷界面独具特色的物质形态要素的延续性、界面中所包含的多彩的民俗文化的延续性、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空间界面的中介性和互动性、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在时间上和民族文化上的多义性四个方面对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特性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和保护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特性。  相似文献   

8.
街巷是我国古代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基本的城市线形开放空间,既承担了交通运输任务,同时又为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场所。本文通过对城市街巷发展历程的分析与理解,从中总结阐述城市街巷空间的艺术本质——其内在精神体现了一种朴实城市生活艺术;外在形式展示其作为城市形态的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9.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街巷肌理是保护传统村落街巷历史风貌,进而传承传统村落原生性景观特质的重要前提。而量化街巷肌理形态是难点。本文从人在街巷中的步行体验、视觉感受与街巷形态之间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界面密度、贴线率,并创新提出正面率,作为量化街巷肌理形态的指标。以太湖西山多个典型传统村落的主要街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指标对其进行肌理形态定量分析。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客观反映了传统村落街巷在空间形态上的丰富程度,从而为保护和传承街巷传统风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传统街巷空间保护利用为目标构建了街巷空间价值评估体系,利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山口老街作为实证案例进行研究。首先,对山口老街的历史性保护项目现状进行梳理,提炼本地传统街巷的价值特色,从"历史原真性、生活延续性、风貌完整性、改造合理性"出发,建立价值评估体系;然后,利用德尔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矩阵计算权重,最终得到加权总和各个指标层的综合分值,针对分值划分空间价值等级,根据价值等级不同,提出相对应的保护策略。结果表明:增加"改造合理性"指标有别于以往的传统街巷空间价值评估体系,能够进一步分析出改造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空间感知,且为今后传统街巷空间感知的维护和塑造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秦岭山地历史文化名镇调查及街巷风环境实测,发现街巷风速较小、风速分布不均匀、总体风环境较差等现状问题。针对街巷两侧建筑界面形态、街巷宽度及街巷两侧建筑高度等要素,剖析了街巷尺度与风环境的作用关系。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分别以人感觉舒适风速的上下两个极限值及平均风速为初始条件,对不同高宽街巷进行风环境模拟。并采用夏季舒适风速比率、冬季舒适风速比率、静风区比率及风速均匀度等多个量化指标从不同角度对街巷内部风环境进行分析评价,确定了在秦岭山地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延展过程中具有舒适风环境的街巷尺度。  相似文献   

12.
以庐陵古村街巷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从街巷格局、界面特征、尺度和比例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庐陵古村街巷的空间形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传统街巷空间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镇江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空间特色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镇江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特色,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街巷建筑尺度控制和街巷界面延续等方面提出了保护镇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特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儿童视角创新社会治理,盘活存量、赋能旧城更新已经成为当下城市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从儿童行为特征出发,以贵阳市旧城电台街为研究地,采用GIS场景量化分析法解析儿童在旧城街巷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儿童行为特征的旧城街巷空间评价指标体系,从安全性、可达性、趣味性、环境特性四个维度展开评价,针对耦合关系下街巷空间存在的弱势指标,分别从点、线、立体三种空间类型展开在地性的空间更新研究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旧城街巷空间微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西关传统街巷空间是广州市历史城区文化特色的重要表现,也是健康生活的载体。本文总结了西关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其丰富多样、紧凑高效、舒适宜人的空间特色,认识西关街巷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传统街巷空间形态特色,促进健康城市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平遥古城城墙的发展历程,从视觉、感知、格式塔心理、心理取向四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平遥古城的街巷现状,研究了古城街巷的建造理念与方式,为现代街巷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安阳老城区街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街巷的功能类型、景观类型等进行分析,对其历史形态进行了研究,分类总结了安阳老城区街巷空间的整体现状,并探讨了老城街巷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运用类型学对安阳老城街巷进行保护和更新,有利于城市风貌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南京市街巷路整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治街巷路的对策建议。应从服务百姓和完善路网两个层面上,高度重视街巷路整治,以优化环境和完善支路街巷系统为目标,按照规划先行、拓改并举、综合整治、成片改造、联片推进、长效管理为原则,推进街巷整治,形成大、小循环相联通的道路系统,提高道路利用率,消除道路网络功能性缺陷,避免“大路宽而挤,小路窄而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东莞市西溪村的整体空间布局,以街巷空间为分析重点,对其界面特点、街巷比例与尺度、空间节点等进行梳理分类,总结街巷空间的等级与分布关系,分析对照粤中广府村落的特点,认为有目的的预先规划和商业空间的营造决定了西溪村的街巷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0.
传统街区街道空间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传统街区的街道空间,并对街巷的平面形态、街巷的比例与尺度、街巷的结点及其结点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了解街道空间对传统街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