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综合反映生态补水措施下刁口河尾闾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为基础,对刁口河尾闾湿地构建了包括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程度、湿地年来水量等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Fuzzy-AHP法计算指标权重和隶属度矩阵,根据综合评价指数(CEI)确定不同时期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显示: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个时期刁口河尾闾湿地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433、0.696和0.808,分别处于"亚病态"、"一般"和"亚健康"状态。在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中,状态层的制约性最强(0.576 2),响应层居中(0.219 7),压力层最低(0.204 3);在20个评价指标中,植被覆盖面积、生态恢复工程、湿地年来水量等是影响刁口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随着生态补水工作的有序开展,刁口河尾闾湿地生态系统向健康方向发展。但要使湿地健康状况达到"健康"标准,仍需长期规律的水量保障措施以及一系列湿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了包括人口密度、水体面积、湿地管理水平等15个指标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指标权重和指标隶属度,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亚健康、脆弱、病态、疾病"5个等级,根据综合评价指数确定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17年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为0.696,处于"脆弱"等级,接近"亚健康"状态;压力、状态、响应3个目标层中,状态层的约束性最强(0.548 5),响应层次之(0.241 0),压力层最弱(0.210 5);在15个评价指标中,物质供应、生态环境恢复、科研娱乐和湿地受胁迫程度是影响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界定湿地自然水文过程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湿地内部生态系统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城市湿地本身的景观结构与功能和国内外42套相关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结构和功能梳理出植物特征、水文特征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管理4个二级指标。采用频度分析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筛选出8个三级评价指标。以期给城市湿地健康评价及景观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或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  黄思平  杨轩 《人民长江》2010,41(12):7-12
在充分研究和详细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及其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等方面的进一步识别,从河流生态系统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8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标准,同时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在进行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时增加了生态服务功能指标。通过系统分析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系统,筛选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分级评价标准,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总体评价进行了探讨,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综合反映生态补水措施下刁口河尾闾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 PSR( Pressure-State-Re- sponse) 模型为基础,对刁河尾闾湿地构建了包括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程度、湿地年来水量等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 Fuzzy-AHP 法计算指标权重和隶属度矩阵,根据综合评价指数( CEI)确定不同时期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显示: 2010 年、2015 年和 2018 年三个时期刁口河尾闾湿地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 0. 433、0. 696 和 0. 808,分别处于 “亚病态”、“一般”和 “亚健康”状 态。在压力、状态、响应个子系统中,状态层的制约性最强( 0. 576 2) ,响应层居中( 0. 219 7) ,压力层最低( 0. 204 3) ; 在 20 个评价指标中,植被覆盖面积、生态恢复工程、湿地年来水量等是影响刁口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随着生态补水工作的有序开展,刁口河尾闾湿地生态系统向健康方向发展。但要使湿地健康状况达到 “健康”标准,仍需长期规律的水量保障措施以及一系列湿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河口边滩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平衡正成为目前湿地保护与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国内外对河口边滩湿地的研究较少。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湿地生态功能评价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河口边滩湿地的特点,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两个方面,初步构建了河口边滩湿地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奠定了开展湿地功能和健康评估的技术基础,以期为湿地保护与管理以及功能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梁滩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梁滩河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状况资料,并利用遥感解译技术,分析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因素,采用指标体系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立梁滩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计算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并对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梁滩河上、中、下游生态系统分别处于"亚健康"、"不健康"和"亚健康"级别。该研究结论将为重庆市正在开展的梁滩河保护规划和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湖泊是城市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发展,对城市湖泊各种资源的需求日趋加强。在分析城市湖泊特征的基础下,提出了城市湖泊健康的内涵,基于此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湖泊状态、人-水关系的健康两方面提出12个指标描述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并给出各指标的量化标准。以苏州市吴江市潜龙渠为例进行研究,计算表明潜龙渠健康综合指数2011年与2014年分别是0.343和0.582,可见潜龙渠已从"微病态"过渡为"亚健康"状态,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明显,说明该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充分体现城市湖泊的特征,评价结果较为客观,易于推广。评价结果表明,潜龙渠生态修复措施颇有成效,梳理潜龙渠生态修复方案以供其他城市湖泊借鉴,为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与某河流生态状况、水电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某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河流功能与服务、结构组织、恢复力三因素共计15个评价指标,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标准化值、权重及综合指数评价标准。计算结果表明,规划河段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良好,优化后的规划方案实施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但能满足基本健康的最低要求,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可以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目标,因此该规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河口生态系统特征和健康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完整性出发寻求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适宜指标。根据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在充分考虑黄河河口区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从黄河河口区的生物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管理措施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筛选出50个评价指标,并对每个指标的获取方式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构建了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一个由目标层、子系统、准则层、指标层构成的4层递阶层次指标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贝  刘杨  杨平 《水资源保护》2011,27(2):80-86
结合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分析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以及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介绍人工湿地在国内外农村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技术上,人工湿地对有机物去除率较高,可达60%~99%,采用系统完善、组合湿地、联合其他工艺等改进方法后,人工湿地对氮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经济上,人工湿地投资运行费用远远低于传统工艺,经济可行性好。指出虽然人工湿地存在气温影响、系统堵塞、植物选择等问题,但作为一种在国外农村地区广泛成功应用的处理工艺,在我国农村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流健康指标是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和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标尺,是准确、全面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基础。国内现有河流健康指标大多针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性,而对河流的功能性关注不多。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外河流功能性指标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对两种的典型功能性指标的应用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介绍。以日本大山川减水河段环境流量修复为案例,使用典型功能性指标和结构性指标对环境流量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功能性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对流量变动的响应。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我国河流健康评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深圳典型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深圳市的3条河流为实例,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水化学和水生物指标为基础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提出了基于模糊概率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以反映河流健康状况以及不同健康状况河段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深圳河流有70%以上河段处于亚病态和病态状态,仅有45%的河段达到健康水平,说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严重,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湿地补水项目带来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我国湿地生态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湿地补水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模型应用于湿地补水项目评价。为了从实践角度说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选取3个典型的湿地补水项目,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获得原始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合理,熵权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模型也能够对已实施的湿地补水项目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淮河中上游水生态健康影响因子及其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其亭  陈豪  张永勇 《水利学报》2015,46(9):1019-1027
在对淮河中上游10个断面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栖息地状况等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提出的河流水生态健康定义,采用频度统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健康评价标准体系;运用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法和水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对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60%的监测断面处于"亚病态"或"病态"水平,其中监测断面D5(槐店闸)处于"病态"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该河段水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监测断面D5是"重污染"。研究表明淮河中上游水生态退化较严重,需要加强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洪泽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洪泽湖野外调查采样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通过选择湖泊生态健康评价指标、计算各指标指数、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计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等步骤,分区评价洪泽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结果表明,洪泽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呈现由西北部湖区向湖心区和东南部湖区递减的趋势。通过对洪泽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分区评价研究可以找出湖泊生态脆弱区,进而为湖泊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遵循独立、科学、系统、层次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大量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防汛防台抗旱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行政管理、水利工程完好率、人才保障能力、资金保障能力等6项准则层的浙江省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法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模型。对浙江省2015年的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将结果与2020年的预期值进行对比,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借鉴压力-状态-响应指标结构模型,构建了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由年径流量波动比、年泥沙量波动比、人海段面CODMu、DO超标率、COD超标率、DIN超标率、DIP超标率、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桡足类密度比例、浮游植物甲藻种类比例、类大肠菌群超标率等22个敏感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5级评价标准,建立了基于最大熵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模糊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长江口生态系统健康的现状、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长江口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可为长江口综合整治及其他河口同类牛态律设工程槔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景观环境用水是再生水回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其安全性做出合理评价是再生水回用的关键.根据我国再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及其可能的暴露途径,结合国内外相关水质标准,探讨了再生水回用于景观环境水体的安全评价指标.分析了人体健康安全指标(包括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和生态安全指标(包括综合毒性指标和富营养化指标)的意义和适用性,建议研究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定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