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多元流的相互影响逐步成为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动力。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城市群内的联系情况,研究基于“多元流”的发展视角,选定哈长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1个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特征,以网络爬取的开放大数据与传统静态数据为基础,选取资金流、交通流、物流、信息流等“多元流”要素,分析城市群的“点-线-面”的空间结构特征,形成相关驱动因素和机制,得出哈长城市群发展弊端和规划建议,以期为后续合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多元流的相互影响逐步成为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动力。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城市群内的联系情况,研究基于“多元流”的发展视角,选定哈长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1个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特征,以网络爬取的开放大数据与传统静态数据为基础,选取资金流、交通流、物流、信息流等“多元流”要素,分析城市群的“点-线-面”的空间结构特征,形成相关驱动因素和机制,得出哈长城市群发展弊端和规划建议,以期为后续合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创新和创意活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从创新联系视角,观察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和网络关系成为创新地理学的研究热点 以长三角和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为例,以各城市在PCT申请的专利合作数为参数,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社会网络关系、空间组织特征等维度分阶段对两大城市群的创新联系进行对比观察.研究表明:(1)社会网络关系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参与创新合作的城市更多,网络密度更高,层级和子群团体更为丰富,“多中心百花齐放”的“众创”特征明显;(2)空间组织.与长三角“单中心、多节点、单层次”的简单网络相比,美国东北部城市群表现出“多中心、多节点、多层次”的复杂关联网络特征.(3)节点联系长三角局限于行政辖区的“近域合作”,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以“近域合作”和“跨区域联系”两种方式相结合(4)演进特征长三角表现为“直线上升型”的演进特征,美国东北部城市群表现为“起伏式”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源大数据,从对外交通设施区域联系水平和城市群人口联系特征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可达性上,长株潭城市群由内向外形成了"公路+高铁"的核心交通网络、"高铁为主+公路补充"的扩展交通网络和"高铁为主+普通铁路和航空补充"的辐射交通网络;省外城市(群)中,长株潭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有紧密联系,对周边中小城市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省内城市中,长株潭城市群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3+5"城市群;内部联系上,长株潭城市群内部交互强度与成熟城市群还有差距,一体化尚处于初步对接阶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1年—2014年晋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两两城市间百度指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核心—边缘、凝聚子群、Net Draw三个模型分析了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以促进城市区域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和网络联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50-52
合理有效的区域物流空间关联网络有利于区域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运行,实现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05—2016年我国五大城市群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借助引力模型确定城市间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析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探究其运行效应发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具有典型的多级分化现象;五大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紧密度逐步增加,网络等级度变化相对平稳,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网络结构日益稳定;网络密度的提升和网络效率的下降有助于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区域内差异的缩小,森严网络等级结构的破除有助于京津冀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在其他城市群作用不显著),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的提高有助于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中介中心度的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因此,为更好地推动城市群物流业协调发展,一要充分考虑各城市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明确各城市在城市群物流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推动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产业联动与空间协同,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高度扁平化功能分工格局以及高效运转的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二要增强物流枢纽城市空间生产能力,强化其对区域内落后城市的辐射力,实现整体繁荣与区域协调发展,避免断崖式局面的出现;三要积极改善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消除要素流动制度性障碍,通过要素流动、区际贸易、企业分工合作等多种渠道实现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优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配置,强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使之高效低成本运转,提升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度一体化、各级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是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时期重要的国家战略。基于“流空间”和“中心流”理论,以长三角城市群的沪宁、沪杭走廊地区为实证案例,揭示城际铁路对区域极化—均衡发展及其对城市群空间结构重塑的作用。以县级市(区)为基本分析单元,重点考察城际铁路沿线这类二级节点与区域核心节点、一级城区节点之间的空间网络关系。对比城际铁路开通初时和开通数年后各节点之间的空间网络变化,结果显示城际铁路沿线地区形成了“水平嵌套+垂直极化”的复合网络模式,表明城际铁路在总体上促进了城市群的空间网络扁平化,尤其是沪宁走廊上海一常州区段的多中心水平联系增强;而沪杭走廊的网络均衡效应较不显著。最后,提出了基于城际铁路的城市群多尺度交通整合和空间网络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已成为当前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前沿热点,而空间协同是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C"综合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绩效的评估框架,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为实证案例,从3个层面观察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特征和属性,主要结论有:①3C理论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动态框架,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有一定适用性。②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城市群创新网络联系较弱,网络空间上呈现不均衡三角形结构;创新协同网络层次、节点较少,空间结构不明显。③3C评价结果显示3个次级城市群发展困境不同,应制定不同的创新发展策略。④3C结构是一个非线性发展过程,从低水平扩展到开放式均衡发展,若发展不均则进入过均衡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联系已成为城际要素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流动空间理论,利用可表征互联网搜索量的"百度指数"来模拟城际信息流联系,分析成渝城市群2012年、2015年、2018年三个时段的区域城市网络演化特征,并比较其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20)》空间结构目标的契合度,进而讨论基于信息流视角的成渝城市群空间格局影响及启示.主要结论有:从信息流城市网络的整体演化过程看,成渝城市群显现出成都、重庆双核引领的非均衡态势,分析结果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的空间结构目标基本吻合,但城镇密集区等次级区域的发展水平仍较弱;在信息流视角下,区域空间的结构优化要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须利用城市的自然、人文特色来提升城市的信息影响力,促进民众的城际认知和交流,进而推动区域在信息时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联系及其复杂网络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开展城市群地区功能联系的时空实证探索正成为学术热点。以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网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09年的总部——分支机构企业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服务业、制造业等三个产业部类度量城市间的功能联系变化,并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网络的连接效率、出入点度、规模匹配性。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内部不同价值区段的功能联系呈现出集聚与扩散同时并存的演化趋势:北京、天津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部集聚主导了区域发展,但是其他城市的一般服务业、制造业也开始在高等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区位空间组合利润的最大化,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居环境的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也是主要的人居环境。从人居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将受制于在相对狭小的宜居空间内集聚大规模人口的特殊国情,同时受到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发展的影响。将城市群视为不同尺度空间之叠合,一是在国家/区域尺度上以快速交通网络为骨架的城市节点网络空间;二是在区域/地方尺度上以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中心地体系。基于"网络"与"中心地体系"的空间特征,提出了模拟城市群空间格局的"递归近邻搜索法",模拟了快速铁路网络条件下由3个世界级城市群、5个国家重点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组成的中国城市群新格局。对城市群的未来格局进行展望,并提出优化我国城市群的人居环境的建议,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跨城出行联系测算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区域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首先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内居民跨城出行联系。不同时段跨城出行联系表达了城市群内部不同类型的功能联系。随后,综合运用5种方法测算了跨城出行联系表达的城市等级。与基于人口规模等级结构相比,基于功能联系的城市群等级结构更具有扁平化特征,基于功能联系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等级结构也具有时间维度特征。上海依然是核心城市,杭州市区的等级显著提升,昆山市等城市在跨城功能联系网络中的地位也较高。对照已有城市群相关规划,功能联系维度下高等级的城市主要是部分传统中心城市和部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一些传统地区中心城市的等级降低。城市等级结构具有空间不平衡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融合流空间理论和中心地理论,从联系强度、联系方向和节点中心度三方面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经济、交通和信息三个城市网络系统的量化分析得出城市群综合网络结构,总结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成因,并结合区域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单核心,沿陇海铁路"...  相似文献   

14.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兰西 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 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区域 性城市群。运用基于“流动空间”理论的城市 网络方法,从客流、货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 分析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网络结构特征,结合 统计数据与“规划”相关要求,探讨兰西城市 群的区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三个角度的城 市网络特征分析均表明,兰西城市群的空间 结构呈以兰州、西宁为主、副中心,东强西弱 的格局,其城市网络还处于初期构建阶段, “规划”现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兰西地区 向成熟“城市群”迈进。构建兰西城市群空间 格局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当地的自然条件,正 确把握其战略定位,高度重视生态优先的基 本原则;近期应重点发展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海东都市圈,注重次级节点城市的培育,逐步形成兰西城市群网络化格局,以确保其在 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温建筑技术》2020,(2):24-29
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流空间"的诞生,并成为研究城市网络的新视角。位于东北亚腹地的黑龙江,是我国"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重要之地,探究其城市网络特征,有助于针对省域内城市空间联系的现状问题,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体系规划提供意见。因此,文中以黑龙江省为例,基于交通流空间构建城市网络模型,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由城市网络中的个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对网络的城市节点属性、城市局部联系、城市整体联系三个维度展开特征识别,以期为黑龙江省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流动空间”及“全球城市区域”等理论概念的指引下,运用城市网络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各县市单元以企业分支机构空间数据为支撑的网络联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获得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组织特征与演变趋势的认知.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组织关系呈现出不断强化的网络化特征.在演变进程中,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了巩固,网络能力不断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跨省域近域都市圈也已形成且不断发育;而南京、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其各自省域范围内的中心功能和核心功能腹地亦很显见.在省会以下层面的地级城市则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专业化节点的功能特征,其本级城市和直接腹地空间则受到了多个强中心的辐射而同时融入了不同都市圈;总体而言,在市场经济的自组织作用力下,长三角区域空间的网络化格局日趋显著.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对我国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要义、趋势和取向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尽管物流联系是城市要素流动的 重要方面,但因相关数据获取困难,相关研 究一直不多。本文以深圳市货运车辆GPS数 据为基础,通过货车停留行为与行驶轨迹 数据识别深圳市主要的物流节点区域与货 车流量廊道,同时对主要物流节点区域货车 起讫点(OD)构成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 发现,深圳市城市物流空间主要依托东、 西部港区与平湖物流园,构成了“蛇口—西 丽—大浪—平湖”、“盐田—横岗—平湖” 两个物流扇面,需要关注东、西港区之间的 货运车流联系,发展海铁联运,建立多通路 的物流联系廊道。  相似文献   

18.
信息流是信息时代测度区域城市网络格局的核心指标。为探索京津冀“城市—区域”网络格局演变规律,选用京津冀13个城市2011—2019年的百度指数数据,依托ArcGIS、Ucinet及地理探测器,计算信息流总量、网络密度、优势流、中心性、QAP相关系数,剖析长时序截面城市群网络格局演变特征及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趋于均衡,呈现以等级指向和中心指向为主的“弓”形分布特征,核心网络由强“轴—轴”结构向“多边形”稳固结构演进;(2)城市层级波动趋于缓和,“一核双城多支点”格局更加明晰,单核集聚现象依旧突出;(3)多要素耦合作用下人口规模不再构成影响城市网络的最重要因素,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网络均衡化的稳定加速器。未来需加强区域资源共享与协调联动,资源配置向节点/边缘城市倾斜,并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城市网络格局优化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百度迁徙大数据,运用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分析方法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际出行网络模型,测度并分析其空间结构。结果显示(:1)城际出行网络形成"东强西弱、南北均衡"的格局态势,并形成以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主的多中心辐射格局特征(。2)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城际出行网络分布上呈现"一大三小"的多中心网络空间格局,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4个节点城市在整个网络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3)长三角各个城市在中心性、结构洞水平、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整体来看,上海、南京、杭州的网络地位较高,铜陵、宣城、池州、滁州、金华、台州、舟山等的网络地位较低(。4)基于城际人口出行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为中心的4个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20.
莫滨  丁扬 《规划师》2013,29(1):71-75
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作为全国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应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非常策略,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跨越发展路径。研究在归纳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城市群跨越发展的对策,即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发挥集聚效应;加强港口建设,发展进出口贸易;实现城市群人才开发和使用一体化;进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采用竞争力培育型空间管制策略;确保生态优先,建立环境友好型城市群;构建新型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加强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进一步完善物质网络组织,促进区域城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