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上亚段重力流类型、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一段上亚段主要发育碎屑流、浊流和滑塌沉积3种重力流类型,碎屑流和滑塌沉积在研究区最为发育。碎屑流沉积据其岩性构成可细分为砂质碎屑岩和泥质碎屑岩,砂质碎屑岩以发育块状构造,见泥质撕裂屑、漂浮泥砾为典型特征;滑塌沉积塑性变形构造发育,既体现重力流沉积特征,同时还部分保留牵引流沉积特征。湖平面变化、物源体系、坡折带及沟源通道等耦合控制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分布,在研究区建立了北西物源三角洲-断裂坡折-侵蚀水道和西物源三角洲-同沉积坡折2种经典的重力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建造。综合岩性、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流沙港组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凹陷的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北部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发育重力流沉积。研究区内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类型为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还发育与之伴生的滑塌沉积。这些沉积类型与深水原地沉积的泥岩在垂向上构成泥岩—浊流沉积、碎屑流沉积—滑塌沉积—浊流沉积和泥岩—碎屑流沉积等3种组合形式;重力流沉积一般呈夹层分布于半深湖—深湖区,也有组合成规模较大的湖底扇,湖底扇中的浊流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常呈钟形,而碎屑流沉积常呈微齿或齿化的箱形和漏斗形;湖底扇在地震剖面上的典型特征是丘状反射特征。半深湖—深湖亚相的发育,充沛的物源以及凹陷东西两侧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发育的良好条件。湖底扇生储盖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断陷层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物性差,主要为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具有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的特征;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岩阶段划分认为东岭地区断陷层主要处于晚成岩期的A阶段,腰英台地区断陷层(主要指登娄库组、营城组)主要处于晚成岩期的B、C阶段。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碎屑岩储层评价标准认为: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主要为Ⅲ类或Ⅲ—Ⅳ类储层;有利区主要发育于东岭和双深1井等地区,其次为腰英台地区。   相似文献   

4.
湘黔边境地区位于江南寒武纪边缘海盆和扬子碳酸盐台地的接壤地带。自早寒武世清虚洞期起,湘黔地区碳酸盐沉积相带发育良好而完整。从贵州中部至湖南中部依次发育台地蒸发相、局限海台地相、开阔海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生物礁相、斜坡相、盆地边缘相和盆地平原相。台地边缘带是重力沉积的主要物源区。台地边缘浅滩相主要发育亮晶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生物屑灰(云)岩。台地边缘的兰绿藻礁具有完整的礁组合。礁核主要由表附藻骨架灰岩构成,次为葛万藻粘结岩、纤状藻障积岩等。礁前塌积带由粗砾至巨砾级的礁角砾、生物屑和灰泥组成。礁后带主要为暗色泥晶灰(云)岩、藻屑灰(云)岩,鸟眼构造发育。由于台地边缘的快速堆积及其向海推进而造成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大规模重力沉积的基本因素。斜坡带和盆地边缘发育有类型繁多的重力再沉积碳酸盐岩。即①重力流沉积,包括a.碎屑流,b.浊流及c.颗粒流沉积;②孤立岩块;③滑塌沉积。它们在中、上寒武统各组段地层中普遍发育,其累积厚度超过400米。重力沉积与以纹层状碳酵盐岩为主的垂直降落沉积构成了颇具特色的组合。在各类重力沉积中,以碎屑流和浊流发育最好。碎屑流砾屑灰岩多属斜坡带的水道充填沉积,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向盆地边缘方向,其层数、单层厚度和粒度均明显减小,但分布范围有所加宽,趋近于呈席状分布。本区低密度浊流和高密度浊流均甚发育。低密度浊流沉积的单层薄(<10厘米)、粒度细,以均匀递变的粒序层和鲍马序列发育为特征,在斜坡下部和盆地边缘广泛分布;高密度浊流沉积单层厚度大(>20厘米)、粒度粗(可达中砾级),以具粗尾递变和发育中~大型交错层为特征,并多构成“似鲍马序列”,其分布主要限于斜坡水道内。本区的颗粒流沉积具有三层结构:下部的反粒序段、中部的块状段和上部的正粒序段,其重要性远逊于浊流和碎屑流。孤立岩块是来自台地边缘的巨大的礁灰岩块体,四周为暗色纹层状灰岩所包围,主要分布于斜坡中部。本区还发育由①弯曲纹层、②同生褶皱、③原生错断、④滑塌角砾岩构成的完整的滑塌沉积系列、它是斜坡带的可靠相标志。碎屑流沉积的粒度概率曲线为下陡上缓的两段式或平缓的一段式,浊流以较陡的一段式为主,颗粒流则以下级上陡的两段式为特征。粒度参数离散图可将碎屑流与另两类重力流沉积区分开来;而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所得的因子载荷图则能较好地将碎屑流、浊流、颗粒流三类沉积物相互区分开。在CM图上,不仅三类重力流沉积均有各自的集中分布带,而且国Ⅰ_m值可反映出分选性的好坏顺序,即浊流→颗粒流→碎屑流分选依次变差。根据本区可靠的地质记录可以得到如下认识:①碎屑流、浊流等不同类型重力流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或部分转化;②粗粒浊积岩中出现中~大型交错层是不奇怪的,这与粒径大小对床沙形体的控制作用有关;③浅水碳酸盐碎屑流沉积的保存潜能大得足以使其留在地质记录中。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源分析是盆地沉积相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目前物源分析的方法有: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孢粉分析法、沉积法、裂变径迹法、地球化学法和同位素法等。根据碎屑岩类分析法、重矿物法和地球化学法等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来自北东方向,其母岩类型主要为片麻岩,且长6沉积时期大地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心及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及元素分析、测井电性响应特征、岩相类型及展布等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的碱湖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风城组主要发育6种岩相类型,其中含碱性矿物岩相主要发育在风二段,富有机质泥岩岩相广泛分布于风一段上部和风三段下部,常与白云岩及云质岩类岩相呈互层产出。风城组古环境演化主要受火山活动和古气候控制,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风城组一段沉积前期)火山活动强烈,气候较干旱,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发育;第2阶段(风城组一段沉积后期)火山活动减弱,气候较湿润,富有机质泥岩发育,形成风城组主要烃源岩;第3阶段(风城组二段沉积早期)气候转向干热、湖盆开始萎缩,盐度逐渐升高,白云岩及云质岩类发育;第4阶段(风城组二段沉积后期)气候持续干热、湖平面低、盐度高,天然碱等特殊碱性矿物析出,标志着碱湖的最终形成;第5阶段(风城组三段沉积期)气候再次转为湿润,湖平面升高,湖盆开始淡化,以陆源碎屑岩、云质岩类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21Ma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磊  王英民  徐强  李冬 《石油学报》2012,33(5):798-806
深水重力流沉积是南海北部陆坡主要的沉积类型,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分析,对南海北部白云凹陷21 Ma所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系进行识别、解释和预测。识别出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朵体3类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呈杂乱反射特征,底部发育侵蚀擦痕;水道作为重力流的搬运通道,呈弱振幅U或V形特征;重力流溢流形成的堤岸呈强振幅楔形特征;水道与堤岸构成水道堤岸复合体具有典型的海鸥翼状特征;位于水道前端的朵体表现为强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在平面上具有朵状特征。块体搬运沉积体系逐渐向水道、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朵体演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不同流态的深水重力流之间的相互转化。综合地球物理学、沉积学以及海洋地质学等方法,对南海北部陆坡21 Ma开展重力流沉积体系研究,建立深水沉积模式,对研究深水重力流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源分析是盆地沉积相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目前物源分析的方法有: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孢粉分析法、沉积法、裂变径迹法、地球化学法和同位素法等。根据碎屑岩类分析法、重矿物法和地球化学法等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来自北东方向,其母岩类型主要为片麻岩,且长6沉积时期大地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
<正>"地表就是映照地层的镜子"。4月10日至13日,中石化西北油田塔河采油一厂组织20名油藏地质研究和技术人员,开展"巴州开都河流域-三角洲沉积相地质精细考察与研究"。本次考察由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专家蔡习尧、西北油田研究院总地质师李雪等专家进行理论与实践授课。塔河油田碎屑岩目前的主力开发层系为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储层,而开都河沿途现代沉积地质现象非常丰富,其中主要构成为湖相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及曲流河沉积体系。这一地质特征与目前塔河油田碎屑岩油气开采的目的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考察组分别对开都河自上而下"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湖相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以此来揭开碎屑岩油藏地质结构"神  相似文献   

10.
浊流与等深流的流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交错纹理、大型纵向交错层和粘性交错层不可能在浊流沉积体中存在,从B、C、D、E 段的沉积特征上唯一能得出的结论是组成这些单元的颗粒在沉积前或搬运的最后阶段是被牵引流搬运的,并非浊流成因。浊流沉积仅仅是发育在A 段的重力流沉积,在B、C、D、E 段转化为等深流,等深流在浊流的后期广泛发育并占主体地位。从沉积相、相组合、古流向以及遗迹化石的生态特征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碎屑岩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识别出碎屑岩等深岩体,认为拉什仲组不存在鲍玛序列。  相似文献   

11.
金湖凹陷古近系灰岩段是重要的油气产层,但灰岩段沉积特征和成因机理认识不清,给油气储层预测带来困难。通过岩心资料、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灰岩段为混合沉积,有别于中国东部其他盆地古近系混积岩。金湖凹陷灰岩段沉积相类型包括湖泊相、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其中湖泊相是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受断层和物源的控制,主要分布在靠近物源的区域。自下而上,灰岩段中碎屑岩的含量逐渐减少,表明湖侵的规模逐渐扩大,因此灰岩段形成于湖侵期。灰岩段沉积期研究区广布的同沉积断层是碎屑沉积物运输的通道,对碎屑岩的分布具有调节作用。同时,碎屑岩的填平补齐及物源的改道使地势变得平坦、水体变得清澈,因此生物灰岩常分布于碎屑岩的上部,且灰岩中不含有碎屑岩。总之,物源和同沉积断层是研究区灰岩段混合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安塞油田长2油层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2油层沉积期为湖相三角洲平原亚相,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和复杂成岩作用;胶结作用是降低孔渗性能的主要因素,方解石类、高岭石、绿泥石、沸石类矿物等成岩矿物的大量析出与次生孔隙发育密切相关;溶解作用使碎屑岩产生粒间溶孔、溶缝、溶蚀填隙物内孔隙和铸模孔等次生孔隙。不同沉积微相形成砂体的孔隙大小及孔隙结构不同,其相应的渗透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主要为湖泊和三角洲相沉积,岩石类型主要有泥岩、碳酸盐岩和细粒级碎屑岩。发育上、下2个致密油甜点体,下甜点体以细粒级碎屑岩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远砂坝和席状砂是储层甜点发育的主要微相类型;而上甜点体以碳酸盐岩类沉积为主,微相类型为滨浅湖滩坝。上、下甜点体厚度大,分布稳定,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重力流沉积与矿产资料的关系是重力流沉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的结果,对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重力流积的类型平面展布等进行了研究。认为陆东凹陷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总体上为一套半深湖一深湖相泥页岩油源层,重力流沉积的水下扇砂岩夹于泥夺中构成了好的储集层。重力流沉积的类型有碎屑流、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平面分布为水下扇。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中扇和扇亚相,中扇可分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的厚层砂岩为深水沉积。为研究该地区深水沉积过程和岩石成因机理,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和录井资料以及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资料,对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物在沉积期所遭受的重力流事件、火山事件、地震事件和缺氧事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力流沉积事件在整个沉积过程中频繁发生,是造成砂体在深湖区大面积多层堆积的直接原因;②火山活动的强度和影响范围相对于长7油层组沉积期较小,凝灰质泥岩平均厚度仅为1.74 m,且主要分布在长62~63砂层组中,形成凝灰质泥岩的火山灰主要以河流搬运方式进入湖盆沉积;③岩心上的沉积构造特征反映了地震事件频繁发生,推测震级约为4.5~5.5级;④上述地质事件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沉积期湖盆的缺氧事件的发生,致使深湖区沉积了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储集砂体在纵向上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6.
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重力流水下扇砂岩储集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流沉积与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的关系是重力流沉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的结果,对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重力流沉积的类型、平面展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陆东凹陷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总体上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油源层,重力流沉积的水下扇砂岩夹于泥页岩中构成了好的储集层。重力流沉积的类型有碎屑流、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平面分布为水下扇。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中扇和外扇亚相,中扇可分为中扇内缘沟道和外缘叶状体两个微相。中扇内缘沟道由碎屑流和高密度浊流组成,中扇外缘叶状体由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组成。研究区内有63%的油层由叶状体砂岩组成,有32%的油层由沟道砂岩组成。叶状体砂岩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排驱压力低,是最好的储集层;沟道砂岩次之。水下扇砂岩储集物性不受泥质含量影响,但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明显。得出的结论对该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早三叠世三角洲相及伴生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库车坳陷下三叠统为三角洲、湖泊沉积。北缘发育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是本区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以突发的灾变事件产生的重力流与牵引流沉积共存为特点。前者以碎屑流成因的块状砾岩为主占主导地位,后者为扇面河道砂体,多呈透镜状分布于重力流沉积物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以正常牵引流尤以河道沉积为主,砂体呈层状,侧积交错层发育。二者自成体系却又相互联系,构成两个密切相关的演化阶段,受控于坳陆边缘断裂活动的强度和延续时间。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岭断陷早白垩世地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和火山改造影响,地层结构复杂、对比困难等问题,该文运用新采集的岩心、测井、地震及测年资料,在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火山作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断陷层结构及层序地层特征开展了研究。提出了“火山岩+碎屑岩”二元结构的层序界面识别方法,建立了长岭断陷早白垩世断陷层层序地层格架;提出了3种层序构成样式,分别为火山断陷湖层序构成样式,“火山岩+碎屑岩”二元结构的缓坡坡折型层序样式,“火山岩+碎屑岩”复合层状层序样式。这3种层序构成样式能有效确定生储盖层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9.
四川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受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Ⅲ-1层序先后沉积了包括碎屑岩构成的低位体系域,泥岩、砂质泥岩构成的水进体系域和砂岩、砂质泥岩、煤层构成的高位体系域,显示了由川中向川西前积充填的特征;Ⅲ-2层序则先沉积了由湖泊及进积三角洲沉积构成的低位体系域,后又沉积了主要由泥质岩构成的水进体系域,形成由周缘向盆地内部充填的沉积格局;Ⅲ-3层序在沉积了由巨厚盆底扇构成的低位体系域后,继之形成了由湖泊、退积三角洲沉积体系构成的水进体系域,后又充填陆源碎屑为主的高位体系域,亦具由周缘向盆地内部前积充填的沉积特色。水进体系域因其泥岩厚度大,有机碳丰富为主要烃源岩及区域盖层,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由于砂岩孔渗性好是为储集层。川中、川西北以Ⅲ-1层序低位体系域为主,次为Ⅲ-2层序低位体系域,川东、川南以Ⅲ-3层序高位体系域占优势。显示天然气成藏分布由须家河组二段低位体系域占优势转变为须家河组五段上部高位体系域为主,有利储集相带向东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湖盆碎屑岩沉积体系中,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水下角砂体是内陆盆地的主要油气储集体。湖盆四扇的形成和发展与水流作用密切相关,水流作用是主要搬运动力,贯穿于湖盆四扇沉积始末,湖盆碎屑岩沉积基本上都是由水道相和非水道相两种主要相单元构成,这两种基本相单元组成了湖盆四扇碎屑岩储集层沉积的骨架砂体。作者提出了湖益四扇储集层沉积模式,总结出组成湖盆四角两种基本相单元的沉积学特征及其开发地质学特征。水道相是开发的主力油层,非水道相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