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8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成藏组合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构建了3种成藏模式:(1)营城组火山岩油气成藏组合主要表现为近源、近火山口亚相、断裂输导、区域盖层、继承性古隆起控油气富集;(2)营城组下生上储式碎屑岩成藏组合表现为直接盖层、不整合—断裂复合输导、近源、继承性斜坡带(超剥带)控油气富集;(3)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成藏主要表现为优势相带、埋深、反转构造带控油气富集。基于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成藏组合油气评价关键参数及标准,分类分区计算了不同成藏组合的油气富集概率,指出了查干花地区营城组火山岩成藏组合、东岭斜坡带、龙凤山反转构造带以及伏龙泉地区致密碎屑岩成藏组合为下步重点勘探方向,尤其是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火山作用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一直都认为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火山岩不发育,因而制约了对该类型气藏的勘探。最近,中石化风险探井——YS1井在川西地区二叠系钻遇厚约300 m的火山岩,储层物性好、气显示强烈。为了评价该区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前景,基于对已钻探井的新认识,结合构造演化及其对火山活动控制作用的分析成果,对该区二叠系火山岩的形成发育特征、储层特征、天然气成因及成藏组合等开展了研究,确定了火山喷发机制、火山机构分布模式及火山岩气藏成藏模式,并评价了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二叠系火山岩发育,具有与峨眉山玄武岩一致的构造环境,是峨眉山地幔热柱的产物;②火山岩受垂向断裂的控制,发育多个火山机构,存在着多个喷发旋回,火山岩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③该区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及储层特征与川西南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以爆发相凝灰岩为主,存在着部分溢流相玄武岩,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以角砾之间的骨架孔隙、溶蚀孔隙及基质微孔隙为主。结论认为,围绕该区火山岩储层段发育有多套有效烃源岩,并且与前者构成了有效的天然气成藏组合,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泥页岩中具有多种类型孔隙,为页岩油气富集提供了重要的储渗空间。恢复泥页岩孔隙演化史,是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与区带优选的关键,同时也是开展烃源岩排烃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泥页岩中压实作用减孔、生烃作用增孔以及构造作用造缝是泥页岩孔隙形成的重要机制。基于这3种成孔机制,采用泥岩压实模型计算不同深度泥页岩孔隙度减少量,结合泥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含量以及物性等实测数据,建立了地史演化过程中泥页岩有机质孔与有机碳变化量(ΔC)的数学模型;在拟合不同成因孔隙类型演化趋势模型的基础上,综合构造、岩相、成岩以及应力场特征,建立基于孔隙成因的多类型泥页岩孔隙恢复方法。应用该方法恢复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3种成因类型孔隙的演化趋势,并预测了不同成因类型孔隙的空间展布,进而确定了其泥页岩总孔隙度的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较吻合,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岭断陷早白垩世地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和火山改造影响,地层结构复杂、对比困难等问题,该文运用新采集的岩心、测井、地震及测年资料,在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火山作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断陷层结构及层序地层特征开展了研究。提出了“火山岩+碎屑岩”二元结构的层序界面识别方法,建立了长岭断陷早白垩世断陷层层序地层格架;提出了3种层序构成样式,分别为火山断陷湖层序构成样式,“火山岩+碎屑岩”二元结构的缓坡坡折型层序样式,“火山岩+碎屑岩”复合层状层序样式。这3种层序构成样式能有效确定生储盖层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5.
长岭断陷南部断陷层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明确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对其非均质性的刻画意义重大。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两套烃源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利用元素含量比Al/Ti值评估烃源岩古生产力,同时利用V/Cr、 V/(V+Ni)、Sr丰度、Sr/Ba、Sr/Cu和古气候指数来评估沉积环境。研究表明,长岭断陷断陷层优质烃源岩层位(沙河子组上部)发育于原始生产力中等、气候潮湿、低盐度、沉积速率较低的高位域和湖侵域,具有富集Al,Ba,Cu,Cr,V和Ni,亏损Mn,Pb和S的特征;而差烃源岩层位(营城组)发育于原始生产力较低、气候半干燥、半咸水、沉积速率较高的低位域,具有富集Co,Sr和V,亏损Al,Ba,Cr,Cu,Mn,Pb和Ni的特征。由此认为,体系域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中等-好的初级生产力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首要条件,而潮湿气候、较低的盐度和沉积速率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不同构造区带油气藏类型及规模差异较大。基于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对长岭断陷的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特征、断层形成机制及活动性质开展了研究,结合勘探实践,探讨了断层对长岭断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不同构造区带的重点勘探方向。长岭断陷发育断陷期、拗陷期及反转期3期不同性质的断层,断层形成机制为在北北东向左行拉张走滑的应力背景下,产生次级的北东向(P剪切)、南北向-北北西向(R剪切)以及北西向(T破裂)断层。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活动有较大差异,断层对长岭断陷烃源岩分布、相关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运移和调整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构造定型早、拗陷期断层活动微弱的地区,原生油气藏保存较好,要注重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原生油气藏的勘探。而在断层活动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存在反转的深大断层及走滑断层地区,次生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的形成受周缘构造带多方向、不同性质构造应力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盆地演化过程,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的梨树断陷具有多种构造活动叠加复合演化的特征,是揭示周缘构造带活动过程及盆地构造—沉积响应的良好窗口,走滑构造活动是否控制了盆地沉积过程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开展精细解释,结合断距统计、构造模式分析等研究手段,对梨树断陷内桑树台断裂和秦家屯断裂早白垩世早期的伸展活动开展了研究。桑树台断裂演化过程受近东—西向伸展构造应力控制,断裂初始形成时规模较大,因而桑树台断裂受伸展方向调整影响较小;秦家屯断裂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沉积期受北东东—南西西伸展方向控制,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期受北东—南西伸展方向控制。梨树断陷早白垩世早期伸展活动和区域性走滑活动引起了伸展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页岩油选区评价研究的需要,以东营凹陷为例,基于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岩心、岩石薄片、钻井和录井资料,开展了纹层状细粒沉积岩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对比现代和古代湖泊纹层状细粒沉积物,总结出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岩中发育的5种纹层类型,包括粉砂质纹层、泥质纹层、碳酸盐纹层、富有机质纹层和混合纹层,分析了各纹层的成因及形成环境。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从物质来源、搬运动力和沉积环境3个因素为出发点考虑,认为构造、气候和物源共同决定纹层的发育特征:(1)从沙四上段到沙三下亚段,纹层状细粒沉积岩发育区自东向西迁移,与构造沉降中心的演化趋势一致,另外,不同的构造单元发育不同的纹层类型,富有机质纹层主要位于开阔湖中的深洼区和内斜坡,粉砂质纹层分布于中央背斜带和南部斜坡带,碳酸盐纹层位于内斜坡区,混合纹层位于中央背斜带和南部斜坡带,泥质纹层分布范围广泛,在以上构造带均发育;(2)干旱的气候条件容易形成碳酸盐纹层,沙四上亚段碳酸盐纹层相对更发育;湿润的气候更容易形成富有机质纹层,在沙四上和沙三下湖扩体系域中,富有机质纹层十分发育;(3)物源对灰质纹层的分布范围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三下亚段纹层状岩相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安断裂是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内的典型正反转构造。为探讨大安断裂正反转构造成因机制,本文主要采用地震解释方法,分析大安断裂正反转构造形态特征,发育、发展过程,及先存构造对正反转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大安断裂正反转构造在动力学机制上属于"主动反转构造",在形成机制上属断层型反转构造,先存构造的发育、发展决定了正反转构造的演化。在大安断裂正反转构造前期拉张下沉过程中发育了沙河子组、火石岭组优质烃源岩,在其后期挤压隆升时,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圈闭,并与油气大量生成运气相匹配形成了油气藏,证实了大安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藏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相。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同沉积断裂可划分为西部伸展调节断裂系、东部走滑调节断裂系和中部变换调节断裂系。中央调节断裂带两侧断层在流沙港组一段的差异性活动,导致地层厚度中心从早期到晚期具有一个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通过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得出,三角洲砂体展布范围在流沙港组一段也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研究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系展布具明显的控制性,并提出了3种断层控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