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国内外结构钢产品的晶粒度要求和晶粒度检验标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不同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结构钢产品标准和晶粒度检验标准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课题从公司重要C客户标准的识别开始,通过对C客户新标准和新方法的认识、归纳和选用,研究人员对这些标准在试制和生产过程中所开展的试验和应用进行研究,总结了C客户渗碳轴套和直淬轴套的晶粒度、渗碳淬火硬化层、表层氧化物和表层屈氏体等十多个新项目的试验内容和方法。该文着重介绍了晶粒度试验过程和20Cr晶粒度浸蚀显示方法的确定。根据C客户轴套产品的试验结果、经验和相关资料,建立了C客户轴套产品理化检验方法。最后,对C客户轴套产品进行了质量分析,制定了热处理工艺,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传统的浸蚀方法无法直接检验出交货状态材料的实际晶粒度。为此通过试验得到了不同热处理状态GCr15钢晶粒度显示所需的最佳浸蚀条件,证明了可以通过优化的浸蚀方法显示出原奥氏体晶界,从而确定退火、热轧状态GCr15钢的实际晶粒度。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对GB/T 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中,通过加热处理形成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修订建议,即对金属经过加热方法所形成的晶粒度和不经过任何加热处理直接侵蚀得到的晶粒度应进行区分,并提出"标准晶粒度"的概念以区分"实际晶粒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利用计算机数码技术对金相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采集、处理、分析以及晶粒度评定,从而代替传统的金相分析技术和晶粒度评定方法。结果表明:在该系统下采集的显微组织图像清晰,晶粒度评定也相比传统方法更加快捷、准确;该系统已应用于川气东送管道工程X65和X70钢级各种规格热煨弯管的金相检验,能够满足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用热煨弯管的金相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6.
选用不同钢种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采用比较法和截点法对两种常用的奥氏体晶粒度显示方法,即氧化法和晶粒边界腐蚀法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法显示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准确性能够满足生产检验的要求,氧化法与晶粒边界腐蚀法所显示的奥氏体晶粒平均弦长的差值会受钢种及加热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晶粒度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了标准图谱中铁素体晶粒度图形有分形维数。考察了晶粒度与分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晶粒可用分形维数定量描述。在1~8级晶粒度内,随着晶粒度级别的提高,分维数值逐渐增大,其中以1~5级内增大得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YB/T51 48- 1 993《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是现行的行业标准 ,该标准中取消了测定钢的本质晶粒度的规定。多年实验证明 ,本质晶粒度的测定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测定钢的本质晶粒度规定加热温度一律为 930°C,随之而来的是本来按正常热处理加热温度处理后钢的晶粒度细于 5级为合格品 ,而按930°C加热测定后有可能粗于 4级而变为不合格品 ,即将合格品按本质晶粒度概念错误的判为不合格品 ,这给生产造成了不可估计的人力、物力的损失。美国冶金学家早在 40年代之前就拚弃了“本质晶粒度”的概念 ,他们认为晶粒度是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GB/T 6394-2017《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即将替代GB/T 6394-2002,于201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编辑部友情提示各相关单位做好该标准的更新和宣贯工作。  相似文献   

10.
某批次Q345E钢在进行低温冲击试验时,发现其低温冲击性能不满足标准要求。采用扫描电镜分析、夹杂物评定、金相检验、晶粒度评定等方法,分析了其冲击性能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钢材中的硫化物在心部偏聚,夹杂物的存在导致基体连续性被破坏,当受到冲击作用力时,钢材的有效受力面积和冲击吸收面积变小,裂纹在该处萌生并快速扩展;钢材的晶粒尺寸较大,使金属间的结合力变小,最终导致该钢材的低温冲击性能不合格。  相似文献   

11.
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误差测量与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电能表法常用于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误差测量。本文叙述了检验电能表检验装置的测量方法,给出了方差、灵敏度和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误差测试来分析电能表检验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从而给出电能表检验装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测试》2014,(Z1):118-120
国内外晶粒度测定标准中对单向合金的测定方法给予明确指示,但对于两相及多相合金的晶粒度测定只给出宽泛的、指导性的定性规定,在实际的实验中,操作性并不强。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两相及多相合金的晶粒度测定方法。以两相钛合金为例提出一种两相及多相合金晶粒度的测定方法,先采用金相图像定量分析法来测定不同相的含量,忽略含量少于50%的相,把占多数的相的晶粒度认定为整体的晶粒度,然后采用比较法、面积法或截点法测晶粒度。实践表明,提出的测定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质量平衡法是确定有机类标准物质纯度的经典方法,利用质量平衡法研制了GBW(E)100373酸性橙Ⅱ纯度标准物质,介绍了标准物质样品的制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定值、不确定度评定及比对和验证等严格的研发程序。最终获得了纯度认定值为99.2%,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0% (k=2)的酸性橙II纯度标准物质,可以在食品和化妆品分析中的仪器校准和方法评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某DL05电缆钢盘条出现晶粒不均匀的形貌特征,通过晶粒度评价试验,形成了一套针对DL05电缆钢盘条不同晶粒形貌的成体系、全方位的表征和评价技术,并将其应用在DL05电缆钢盘条的技术开发、生产检验中,有效地提升了DL05电缆钢盘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不同路径下等径角挤压过程,分析材料等效应变分布情况,通过等径角挤压实验、半固态等温处理实验、金相显微镜、金相检验软件系统等实验方法和分析设备,研究铝合金3A21半固态坯料显微组织晶粒尺寸同等效应变的关系,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晶粒等积圆直径和形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材料经过ECAE后等效应变的增大,半固态坯料晶粒尺寸减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增大、圆整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晶粒之间的连接性、晶粒取向,以及磁通钉扎是影响超导临界电流Jc的主要因素.要全面了解不同的结构特性就必须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为检验退火过程中的相转变、织构(晶粒取向一致度)、化学计量的变化只能采用高能同步加速X射线衍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研究1mm2~2mm2面积大小的平均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直线截点法对某金属晶粒的平均截距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的每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然后根据不确定度传播规律求出了平均晶粒度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并最终给出了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试验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U=0.1,包含因子k=2,平均晶粒度级别数G=8.4±0.1;该次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较小与所测金属晶粒大小均匀、晶界清晰、仪器状态良好、检测人员水平接近、直线截点法本身的测定精度较高等因素有关,试验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苯系物溶液标准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祺  何雅娟  纪洁 《计量学报》2003,24(3):240-244
论述了苯系物溶液标准物质的研究工作 ,系统地介绍了标准物质原材料的选择、特性量值的测量方法、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以及定值测量。对样品的均匀性、测量的分散性及其他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分析和确定后 ,给出了整个测量过程不确定度的合成结果。对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其均匀性符合F检验和T检验 ,满足标准物质的技术规范。对苯系物溶液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 2年的考察 ,证明该标准物质是稳定的 ,浓度值的不确定度为 2 8%。苯系物溶液标准物质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19.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溴酸盐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B/T5750.1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建立了离子色谱色谱法测定水中溴酸盐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从测定程序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并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得出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为该检验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检定规程,研制了生化分析仪检定用杂散光标准溶液。简要介绍了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重点介绍了标准溶液的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定值方法,详细分析了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