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对流域风险源污染防控区划分、风险源预警和风险源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级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对博斯腾湖流域环境风险源进行有效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流域较大和一般环境风险源企业分别为13和103家,分别占流域企业总数量的10.32%和81.74%;食品加工企业是博斯腾湖湖流域的主要环境风险源。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7年博斯腾湖北4县农业面源污染实测资料及博斯腾湖水质历史资料,计算了农田排渠污染物入博斯腾湖总量,并分析了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TN、TP和COD的总量分别为5.86万t、1.55万t、10.06万t,其中95%以上的污染物来自畜禽养殖活动和化肥的施用;流域内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主要通过33条排渠进入博斯腾湖,TN、TP、COD和盐量分别占入湖总负荷量的21%、21%、24%和48%,且排放时间主要集中每年4—9月;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了博斯腾湖的咸化与富营养化趋势。根据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推广节水灌溉、适度开发焉耆盆地地下水资源、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博斯腾湖流域经济总产值占全州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巴州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聚集区域。然而,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污染物的产生量、入湖量和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逐年加剧,博斯腾湖已由淡水湖泊演变为微咸湖。因此,建立二维水质数学模型,分析矿化度变化规律,为博斯腾湖的环境管理及环境保护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在此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水利体制改革致使博斯腾湖水资源管理从地方直接管理划归流域管理。基于此,流域管理机构在管理水资源时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博斯腾湖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体系的构建非常必要。本文在了解博斯腾湖发展现状以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水资源管理背景的情况下,阐述了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体系指标选取原则,再通过分析流域环境风险源风险度构建博斯腾湖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指标体系,以此为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提供一套完整成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博斯腾湖流域风险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弥补博斯腾湖流域传统风险源管理系统中缺乏空间实体定义能力、空间关系查询能力、情景预测分析能力等问题,综合采用Arcgis Engine2010与Visual Studio2008集成技术及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开发平台开发了博斯腾湖流域风险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风险源数据的输入、定位、储存、管理和污染风险预警等功能.可以从宏观上清晰地掌握全流域风险源的基本情况,为风险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6.
由于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和等级划分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方法,在分析流域环境风险源风险度的基础上,从"驱动力—压力—状态"的框架模型出发,构建了博斯腾湖流域环境风险源识别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指标选取和等级划分等内容,并采用多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博斯腾湖流域环境风险源进行风险源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风险源识别区分度较高,识别指标体系合理,评估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构建的环境风险源识别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识别方法符合开展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为环境风险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让罗布泊干涸、艾比湖水萎缩等严重环境演变事件的重演,保证博斯腾湖流域的稳定发展,开展面雨量和气温时空分布的研究。通过选择面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博斯腾湖流域气温时空分布特征,探讨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等,来确定博斯腾湖流域夏半年面雨量和气温对径流的影响。通过实际分析明确了影响夏半年月径流量逐年变化的因素,认为气温对径流的影响比降水量对径流造成的影响要大。我国曾经最大的博斯腾湖淡水流域因为污染及不合理开发,而变成现今的微咸水湖。因此,开展博斯腾湖流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博斯腾湖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土地利用形式转化、产业结构大幅调整等因素都加剧了湖泊水质的恶化。因此,对流域社会经济进行调控,达到减少湖水水质污染的任务势在必行。针对博斯腾湖流域现行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控措施,以期为流域产业结构和人口布局的调整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博斯腾湖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目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被誉为巴州人民的母亲湖。随着人口增加,农业开发活动加大,流域面源污染逐年加剧。分析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以期为合理控制流域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同时探讨了国内外较流行的生态修复技术的特点、作用原理等,指出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科技路线.该技术完全可以用于修复并加强博斯腾湖水环境的自净和自我循环能力,还原该湖区水体生态结构功能,较好解决湖体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开-孔河流域包括开都河、孔雀河、博斯腾湖和诸小河流,国民生产总值占巴音郭楞蒙古自制州的80%以上,是该自治州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近十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流域内的天然调节水库-博斯腾湖水位持续下降,孔雀河下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流域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开-孔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原因,对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保护博斯腾湖和生态环境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3-2012年MODIS-NDVI数据,结合23个气象站同期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10年间博斯腾湖流域NDVI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0年间,博斯腾湖流域NDVI呈波浪式上升态势,NDVI显著增加和极显著增加区主要分布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博斯腾湖附近的核心绿洲区,NDVI变化不显著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7.35%;近10年博斯腾湖流域的降水和气温都呈下降趋势,气温增温率自流域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增,增温中心位于库尔勒和焉耆附近的核心绿洲区,降水倾向率自流域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减,研究区中部降水减少最明显;年际水平上,10年间博斯腾湖流域NDVI总体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极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巴伦台和巴音布鲁克附近,月际水平上,4-10月博斯腾湖流域NDVI与同时期降水和气温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滞后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其生态安全问题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博斯腾湖的流域特点与实际情况,并基于DPSI模型建立起由4个方案、9个要素、43个指标所组成的博斯腾湖生态安全综合评估体系。通过计算该模型,获取了该流域2001~2010年的标准生态安全指数(SESI)。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整体呈下降趋势,因此需采取一定对策阻止湖泊生态系统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14.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农业灌溉面积扩大和引水量的增加,博斯腾湖水位持续下降,这不仅影响流域生态安全,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安全。就博斯腾湖水位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设计开发了针对该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基于Microsoft.NET平台,采用Visual Studio、SQL Server、ArcGIS工具集开发,在流域“地-云-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地图要素管理、基本水文信息、流域生态流量等主要模块,实现了流域空间可视化查询、实时流量动态模拟、流域生态基流计算以及水资源管理配置等功能。结合博斯腾湖流域1956—2019年水文资料及目前数据获取情况,系统可为不同发展模式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多方面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撑,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管理部门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6.
流域生态补偿能有效解决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上级政府与上、下游地方政府的三方动态演化情景,以新疆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对象,设定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上级政府对违约方征收的罚金高于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成本和下游生态补偿金时,上、下游才能达到“保护”和“补偿”策略的稳定均衡状态。基于演化结果测算的博斯腾湖生态补偿金、生态保护成本分别为2.64×107、2.20×107元/a。采用“关键污染因子超标赔偿法”确定以CODMn、NH3-N、TP三类污染物超标为评价依据的处罚标准分别为1 312.51、9 181.56、13 115.08元/t。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博斯腾湖水质资料,应用属性识别模型进行博斯腾湖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水质基本良好,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排水,有排水口的区域水质较差,没有排水口的湖区水质均为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中小河流非点源污染治理负荷估算及分区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小河流非点源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河流数量众多、基础资料缺乏、重点难以把握等状况,提出一套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污染负荷估算方法,识别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确定重点防治地区和流域。以哈尔滨地区为例,在分析非点源污染来源基础上,使用输出系数模型(ECM)估算2010年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及空间分布特征,计算TN、TP等标负荷,确定主要污染物。根据等标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差异,将哈尔滨地区划分为5个污染负荷区,以流域为单元用聚类分析法将中小河流归为5类,确定了区域中小河流非点源污染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9.
对博斯腾湖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博斯腾湖的总体水质稳定。CODCr是其主要的污染指标。TP、TN、氨氮对湖体水质影响较小,但也不容忽视。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主要污染物及其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博斯腾湖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长江水质总体尚好 ,但是局部水域污染严重 ,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当前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主要特点为 :江河水污染特别是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 ;流域内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白色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非点源污染问题不应忽视。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分别对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水环境问题识别其影响 ,提出实现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统一进行流域的整体环境保护规划 ,重点处理各个区域间的矛盾 ,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区域对环保和供水等的要求 ,同时要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投资体制、水价政策的改革 ,并根据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制定 2 1世纪的长江水战略 ,以促进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