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增材制造(3D打印)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领域。近一两年来,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以迅猛之势高速发展,其高速发展离不开高性能的3D打印材料。3D打印使用的材料不同于传统意义材料,需要与不同的成型设备和成型工艺相适应。国际上3D打印已  相似文献   

2.
正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F42国际委员会将其明确定义为"采用打印头、喷嘴或其他打印技术沉积材料来制造物体的技术"~([1])。因此,3D打印是一类制造技术的总称,从内涵至外延包含了广泛的原材料应用和增材工艺方法。自1892年基于叠层制造原理的立体地形模型制造专利发布起,3D打印技术的原始创新活动蓬勃发展,近30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将增材工艺与数字化制造  相似文献   

3.
<正>3D打印技术(亦称增材制造)已发展成为融合材料设计、制造工艺、应用开发为一体的功能化制造技术。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等领域。然而,对于聚酰亚胺开展复杂成形与数字加工极为困难,造成其应用对象受限。因此,发展高性能、适用于3D打印的聚酰亚胺墨水材料将具有广泛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举办的"3D打印产业技术路线图发布会暨3D打印高峰论坛"在广州市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论坛上正式发布了广东省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剖析了广东3D打印产业现状、发展方向、重点产业等。201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将3D打印作为广尔省九大重大科技专项  相似文献   

5.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又称3D打印)技术可以对结构复杂的零件进行个性化设计,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生物医疗及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我国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2018年1月28日,"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渭南高峰论坛暨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年会"在陕西渭南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就3D打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前沿领域新应用、最新政策解读、产业试点示范等话题做了精彩的报告。本刊通讯员回顾总结本次论坛,重点追踪报道了论坛上的关键报告和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逐层增加堆积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快速增材制造技术,不但克服了传统减材制造产生的损耗问题,而且使产品制造更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尤其是涉及到复杂形状的高端制造,3D打印技术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目前3D打印制造技术受到高度关注,与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一起被称为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3D打印制造技术主要由3个关键要素组成:一是产品需要进行精  相似文献   

7.
<正>据相关消息显示,《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已经基本制定完成并即将发布,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工信部推进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目前有关部委已经起草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相关建议,增材制造规模化应用即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增材制造技术,即为公众俗称的"3D打印"。据悉,国家对3D打印的发展目标主要  相似文献   

8.
正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被誉为"第3次工业革命",其中原料粉末的质量是影响快速增材制造技术在钛合金零部件生产制造中得到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1](本文增材制造技术特指选择性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SLM)。经过近2年的爆破式发展(2014-2016),增材制造业界已逐渐明确了对粉体材料,特别是钛合金等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粉体材料的性能要求,即粉末氧含量  相似文献   

9.
正增材元素——一个来自慕尼黑的增材制造创业团队,研制出了第一个完全生物性的3D打印材料。3D打印可用的材料是基于化石或有限的资源来制造的,这些材料可能带来健康风险还有昂贵的处理过程,所有这些限制将被新的材料改变。"开发一个生态的无可挑剔的并且对健康无  相似文献   

10.
2014年9月21日,"2014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3D打印材料技术前沿论坛"在与会代表的密切关注下,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都市之门二层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现场异常火爆,会场内外座无虚席。笔者全程听取了10位报告人关于3D打印材料,3D打印技术的主要特征、进展以及在工业和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报告。正如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的报告所说,3D打印技术正在改变世界。3D打印是一种颠覆性的制造技术,参照的是打印机技术原理,分层加工。传统制造技术是"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则是"增材制造技术",它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能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需求等优势。利用3D打印技术为飞机、宇宙飞船和聚变项目制造的零部件要比常规部件更轻、更坚固、更廉价。因为增材制造技术几乎是"零浪费",并且相比焊接和熔合的方法,产品更坚固、更轻。因此,3D打印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  相似文献   

11.
<正>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AM),是根据所设计的3D模型,通过3D打印设备逐层增加材料来制造三维产品的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由于3D打印不必事先制造模具,不必在制造过程中去除大量的材料,也不必通过复杂的锻造工艺就可以得到最终产品,因此,在生产上可以实现结构优化、节约材料和节省能源。3D打印技术的这些优势,使其适合于新产品开发、快速单件及小批量零件制  相似文献   

12.
正1 3D打印产业化应用情况概述3D打印,即增材制造,是一种由产品三维模型数据直接驱动,基于离散—堆积原理,通过数字化逐层添加材料的方式来制备零件的一种新兴制造技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由最初的非金属打印发展为非金属和金属3D打印,其中金属3D打印技术已经在航  相似文献   

13.
3D打印用特种粉体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关注的新兴技术之一,其专用材料尤其是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用特种粉体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很好。本文对3D打印用特种粉体材料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阐述。一、国际3D打印产业及其专用材料研发现状1.全球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世界各国正在不断加强3D打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欧盟和美国引领着世界3D打印技术的发展,并在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领域获得先机。  相似文献   

14.
<正>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或增量制造,它将传统的复杂制造系统缩小到一台制造装备中,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制造任意复杂的零件,使制造方式更为简单,生产过程更加节能环保,3D打印技术将对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制造装备以及生产线、材料制备、相关工业标准、制造企业形态乃至整个传统制造体系产生全面深刻的变革,3D打印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是一项颠覆传统制造手段的共性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摩托车、家电、铸造、模具、生物医疗等诸多  相似文献   

15.
正3D打印是结合数字建模、信息技术、机电工程与材料科学等多门类前沿知识,实现了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由面成体的离散堆积与增材制造过程[1]。3D打印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不仅科研报道密集,而且成为社会经济热点,逐渐为公众所了解。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当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摆脱传统材料加工工艺中仅能针对单一成分的限制,实现材料成分功能化、梯度化,在材料加工成型的同时合成相应的材料组分;适用于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业界动态     
《中国包装》2013,(1):80-86
工信部拟制定3D打印技术路线和发展战略工业与信息化部近日表示,将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制定路线图等多项举措支持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所谓"增材制造技术",即俗称的3D打印技术)。根据工信部网站近日消息,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日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界面研究团队在3D打印高性能墨水材料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发展了3D打印高性能聚酰亚胺光敏树脂,其优异的综合性能使高精度、高耐热性、高强度复杂结构零部件和机构的直接3D快速成型制造成为可能。3D打印技术(亦称增材制造),是一种快速制造具有特殊  相似文献   

18.
正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可以对复杂的零件进行个性化设计,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生物医疗及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了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我国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关键设  相似文献   

19.
正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方式,具有制造快捷、节省材料和用户可定制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重视。由于工业应用领域的需求,增材制造材料的疲劳性能(尤其是超高周疲劳性能)和相应的疲劳机理成为增材制造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金属材料微结构与力学性能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增材制造是什么?卢秉恒院士给作了一个通俗的比喻——"燕子垒窝,就衔泥巴一点一点垒起来",他说,增材制造是相对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又称三维打印或3D打印。卢秉恒,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教授,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18年9月7日,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增材制造快速发展,标准化对此有着重要意义。他在当天召开的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三次会议上,强调了向记者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