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日益增多,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人类消费的食品,进入人们的食物链.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检测现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人们在这方面研究和认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6年以来,全球转基因大豆得到迅速发展.到2004年,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50万hm2增至4 840万hm2,增长了约96倍;转基因大豆种植率从0.8%升至52.6%,增长了约63倍;转基因大豆分布国家从2个增至9个.从世界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到,转基因大豆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同时它的安全性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转基因大豆近10年的发展概况,从食品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两大方面评价了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日益增多,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人类消费的食品,进入人们的食物链。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阐述了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并对其检测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大豆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其中转基因大豆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作物产量方面均占有较大比例, 但其安全性受到人们极大关注。该文对转基因大豆进行概述,同时阐述转基因大豆种类、特性及其安全 性,并对转基因大豆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因为转基因大豆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转基因大豆在商业化种植前的安全性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转基因大豆可能存在的危害性,并概括转基因大豆安全检测技术,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品已进入我国市场,但其食用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本文深入研究转基因大豆加工过程中内、外源DNA 的含量及降解程度,为其进入下游食物链的监控追溯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1.坚决支持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反对将有争议的转基因作物进行商业化种植;2.坚决支持黑龙江省多个部门、机构提出的成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的建议,反对转基因种子的非法渗透;3.坚决支持不生产、不推广以转基因作物为原辅料的产品,反对转基因食品进入我们日常的生活饮食;4.坚决支持国家进行转基因技术知识的普及,反对剥夺民众关于转基因方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5.坚决支持生物、遗传、环保、卫生等多学科专家联合进行深入的、长期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反对利益相关者参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审。  相似文献   

8.
雷桅  刘昕 《中国食品学报》2009,9(5):157-164
转基因技术已被公认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农产品品质的革命性技术.转基因食品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植物转基因操作中广泛使用选择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或除草剂抗性基因等来筛选转化子.虽然尚无研究表明选择标记基因会影响人类健康,但近年来人们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的担心日益严重.为了消除公众对选择标记基因引起的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顾虑以及向已转化的植物中重复叠加外源基因等问题,无选择标记技术应运而生.这种全新的安全性转基因技术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6种主要的无标记转基因技术及其在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控制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文章介绍了转基因食品。通过此篇文章,让人们更多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营养及次生物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种子中主要营养指标及次生代谢物方面进行差异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中粗蛋白、粗脂肪、总酚、酚酸以及黄酮的含量都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大豆。因此,通过这些研究有望对今后大豆的转基因育种及转基因食品的膳食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对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评价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大豆的环境、食品及饲用安全性检测试验结果,分析了转基因大豆在中国种植及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动物性食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制备转基因动物性食品,转基因动物性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遵循“实质等同性”原则;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转基因的法规;在不同的国家,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接受性存在较大差异;转基因动物性食品是食品科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传统发酵大豆制品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中国传统大豆发酵制品如豆酱、腐乳、豆豉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其生产技术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发酵大豆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非发酵性豆制品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几千年来普通老百姓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常饮食不均衡使膳食组成出现富营养化而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素有植物肉之称的非发酵性豆制品逐渐成为餐桌上的主角,更加受人青睐。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冷链化、包装化的非发酵性豆制品生产厂家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因食品安全事故频繁爆发,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本文总结了非发酵豆制品生产中的质量控制的各因素,以期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秀、安全卫生的豆制品。  相似文献   

15.
食品过敏原标签要求及生产过程控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品过敏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学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过敏原是引起食品过敏的直接诱因,具有耐加工和交叉反应的特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规定了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注的8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配料,包括含有麸质的谷类、甲壳动物及其制品、鸡蛋及其制品、鱼类及其制品、花生、大豆及其制品、奶和奶制品(包括乳糖)、坚果及其制品、浓度不低于10 mg/kg的亚硫酸盐。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已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过敏原的要求出台强制性标识食品过敏原的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食品企业造成了影响。本文通过对比CAC以及欧盟、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有关过敏原标签的要求,提醒出口食品加工企业减少因标签不合格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为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过敏原的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理论,选取CNKI收录的1997~2016年发表的中国转基因食品研究文献341篇,通过统计和计量分析,指出载文期刊具有一定的集中度,核心作者研究较为深入,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外延性。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对转基因食品领域的研究呈动态上升趋势,自然科学研究文献偏少,应致力于转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文献中,学者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是风险交流。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交流研究将成为创新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发酵豆制品是以富含植物蛋白的大豆、豆粕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各种糖及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在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各种发酵制品,包括腐乳、豆豉、豆酱、酱油等。传统发酵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深受大众喜爱。然而,传统发酵豆制品特殊的生产方式使在其原料加工、发酵生产、运输、贮藏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食用的安全性,因此发酵豆制品的食品安全性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传统发酵豆制品的主要种类、产品风味及生产工艺特点,生产原料的安全性问题,发酵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发酵代谢产物的安全性问题等方面对传统发酵豆的生产过程及其产物的安全控制因素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发酵豆制品生产安全控制的改进措施,旨在为相关企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