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征  张磊 《中国电梯》2012,(5):52-54,56
电梯的曳引机一般安装在建筑物顶层之上或井道内部,是电梯的重要动力装置,曳引机主要由永磁同步电动机、曳引轮及制动系统组成。永磁同步电动机采用高性能永磁材料,具有节能、环保、低速、大转矩等特性。目前的电梯中,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采用闭环位置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角信息非常重要,没有位置角就难以确定定子绕组控制状态,同步电动机就可能发生速度振荡甚至失步。目前,对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普遍采用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角检测。  相似文献   

2.
田雷 《中国电梯》2023,(12):64-65+68
分析了一则电梯满载试验时起动故障案例。通过对微机板所报故障码对应的检测说明,提出了可能导致故障的几个原因,最后发现旋转编码器上磁极码参数不正确是导致电梯起动故障的主要原因。进而讨论了旋转编码器磁极码参数设置的意义,介绍了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动机测量磁极码的必要性,永磁同步电动机磁极码不准确的风险,旋转编码器的常见故障。此外,还讨论了导致磁极位置发生偏移的因素和磁极位置需要重新校正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三菱电机公司前沿电机控制技术的开发态势,介绍了可为永磁同步电机提供高性能驱动,而不使用转子位置传感器的无传感器控制方法。接着介绍了感应电机产生的温度依赖性转矩的矢量控制方法。 1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利用转子里的永磁铁产生磁通量,而转子是通过定子施加的同步旋转磁场驱动转子的。  相似文献   

4.
同步电动机是通过对转子施加直流电流进行励磁,使定子磁极和转子达到同步转速。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在于电机在启动、变负荷及停机等阶段中的励磁控制与保护。由于励磁可调,电动机可以在超前功率因数下工作,向电网输送超前的无功功率,运行稳定,功率因数可调,被广泛应用于空压机、泵站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9)
稀土永磁电动机是使用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采用异步起动、同步工作方式,由于转子转速与定子旋转磁场完全同步,无转差损耗,不仅能在额定负载时有较高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而且在轻载时也能有较高的效率和功率因数。文中对其工作原理,选井原则,应用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电梯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试验主要分为单品地面独立试验和电梯井道上的整梯匹配试验,本文主要是针对电梯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着重从电气性能方而阐述了电梯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品地面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1)
传统滑模观测器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中具有很多缺陷,如提取转子位置信息存在较大误差、在反电动势估计信号中引入高频谐波分量、采用低通滤波器会带来信号相位延迟等。为此,本文从数学模型上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研究了滑模观测器用于内插式永磁同步电动机(IPMSM)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而通过引入IPMSM的扩展反电动势模型,对适用于IPMSM的新型滑模观测器进行建模与设计。  相似文献   

8.
目前,如何检测电梯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各项性能,以及与整梯系统的匹配,缺乏合理的试验检测方法和标准。以下是笔者根据以往对电动机进行试验的经验,针对电梯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着重从电气性能方面来阐述电梯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品地面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分类及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方式及要求.并结台电梯和其它应用介绍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最后提出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注意事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别应用滑模控制器(SMC)和自适应鲁棒控制器(ARC)对永磁同步曳引机进行系统控制设计.以期在永磁同步曳引机位置伺服系统中获得良好效果.从而提高电梯的控制水平。通过一个仿真试验验证了应用SMC和ARC的永磁同步曳引机位置伺服系统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transverse-flux permanent-magnet generator (TFPMG) has been extensively employed in wind power applications. The distinct advantages of TFPMG over other types of generators are further enforced by important modifications in the form of fall-back inner rotor structure, half the permanent magnets, elliptical stator core and toroidal coils. Considering the benefits of natural cooling, along with the aforementioned modifications, the fall-back outer rotor TFPM design can offer further higher power-to-volume ratio. The topology of fall-back outer rotor TFPM machine is proposed, simulated and analy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said machine design performance is compared with its conventional and inner rotor fall-back counterparts. The considerations of complexity, manufacturability, cost and performance results are encouraging.  相似文献   

12.
简要说明简支结构永磁同步曳引机的主轴变形对整机带来的影响;强调轴所承受的载荷类型属于分布载荷,而非集中载荷;根据此载荷工况,探讨轴的弯矩计算思路以及弯曲变形的计算方法;提出曳引轮与轴配合段等效直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乔红涛 《中国电梯》2014,(19):31-33
根据电梯用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受力特点,分析了目前常见的3种轴承布置方案的布置型式和结构特点。通过3个具体的计算案例,对3种轴承布置方案的承载能力、引导精度、安装难度、维护工作量、空间占用量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每种布置方案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吴梦彦 《中国电梯》2009,20(3):26-33
介绍了轿厢出现上行超速现象的前提,轿厢出现上行超速的原因,轿厢上行超速的危害性,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总体结构和要求,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中制动减速元件的作用位置,常见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并对无齿曳引机上采用曳引轮制动器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梁昌勇 《中国电梯》2014,(21):20-22
就电梯在满足其他工况转矩条件下。是否就能满足滞留工况下的转矩提出疑问。通过对滞留工况下曳引机的转矩的计算。尤其是在满足曳引条件下对曳引机转矩的计算,证明滞留工况下曳引机转矩很大,远超过125%负载下转矩,由此说明关注滞留工况下曳引机转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秦乐 《中国电梯》2009,(21):34-38
分析了下置式和侧置式曳引传动存在的弊端,特别指出电梯安装监检时,可能忽视的建筑物土建设计不符合电梯安装要求而存在的电梯安全问题;举例介绍了一种对建筑物所受设备负荷力进行校核计算的方法,以期在安装监检时引起电梯业内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耿振  李光友 《中国电梯》2014,(23):25-26
对电梯永磁同步曳引机高速封星短路作了详细的分析。解析推导出了短路时的瞬态短路电流和电磁转矩的计算式,并通过Ansoft Maxwell软件对电动机进行仿真,证明了解析法的正确性。分析结果为曳引机高速封墼产生再生制动,使电梯快速减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bined feed-forward and selective harmonic compensation-based control scheme for a grid-connected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nd Turbine system using a nine-switch converter (NSC)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during grid faults and unbalanced non-linear loading.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desired line voltage compensation and/or selective harmonic reduction technique. The two outputs of NSC are controlled such that one functions as a series grid-side converter to inject appropriate voltage in series with stator terminals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stator voltage profile, while the other one functions as a parallel grid-side converter to regulate the DC-link voltage to its reference value irrespective of the direction of flow of rotor power with the conventional rotor side converter. Simul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a MATLAB/Simulink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ensures the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Fault Ride Through capability and reducing the undesirable effects of the unbalanced, harmonic content in grid voltage at the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在变频电源供电的情况下.电梯用交流永磁同步无齿曳引机绝缘损坏产生的机理;对绕组绝缘的击穿现象作了介绍;指出了变频器对曳引机绕组绝缘的一些影响;针对预防永磁同步无齿曳引机绝缘失效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