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源应用方案——将两套电源连接实现电气上的保护互为热备份,并着重对二滩水电站通信电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高频开关整流单元、直流配电单元、免维护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以及电站通信系统对它们各自的要求进行了介绍。结合实际对如何搞好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及检修维护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传东  赵兴永 《电世界》2021,62(11):6-9
直流电源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是变电站的控制、保护、信号指示、自动装置、事故照明等的重要电源.直流系统接地、电压低、元件老化、通信传输故障时有发生,正确检查维护,及时查找消除故障隐患,确保直流系统可靠运行非常重要.下面对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维护及故障诊断处理进行解析,供参考. 1 直流电源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系统是由微机编程智能管理与控制的系统,其主电路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蓄电池是大中型变电站中直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供全站控制电源及60 kV以下设备合闸电源、220 kV液压机构系统打压电源的可靠提供者。维护好蓄电池使其工作在最佳状态,是保证全站二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但实际工作中在大量的蓄电池维护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困难。1 蓄电池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 在直流系统接线中,仅一组蓄电池,使蓄电池整组脱离维修或维护已不可能。 (2) 在处理极板氧化(极板氧化将造成通过大电流时放弧烧坏极板致使电池报废的严重后果)时,由于开关重合闸的投入使短时脱离蓄电池或使蓄电池中间开路造成开…  相似文献   

4.
讲述了变电站直流操作电源的种类、特点,说明了使用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变电站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6kV配电装置的控制保护多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操作机构采用弹簧储能机构,操作电源多数采用密封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直流电源屏,使整个配电系统可靠性,灵敏性、快速性更高,维护工作量大大减少。本文对工程中直流操作电源容量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一、前 胄 复式整流直流系统是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改进和完善化的一种比较可靠的直流系统.它是由电压整流装置(简称“电压源”)、电流整流装置(简称“电流源”)、合闸整流装置和滤波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这种直流系统,由于它具有工作可靠、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在邯郸电力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设计中由于采用了多源式结构,所以可根据不同的一次系统结线和要求,十分灵活地组成不同类型的直流系统。这种直流系统目前还缺乏定型设计.本文根据多年来我们在研制和推广复式整流装置工作中所采用的电源配制方式介绍给读者,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直流系统是一种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设备,其是为信号设备、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应急电源及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服务的,直流系统是35kV-110kV变电站正常运行的核心部分。直流系统是单独的一个电源,如果在与外部的交流电联系中断时,应能够充分保证蓄电池能够继续工作,不至于直流电源中断,影响变电设备运行。本次论文以35kV-110kV的变电站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对直流系统进行论述,同时在论文中笔者也对直流系统运行监视、异常运行处理及接地故障、蓄电池的充放电维护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源技术应用》2007,10(7):80-83
0 简介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使用的直流系统大部分采用传统的相控电源,但相控电源在效率、纹波、电磁辐射、热辐射、噪声等方面不尽人意,监控系统不完善,采用主备工作方式,对于二次回路越来越先进的仪器仪表、继电保护、控制、自动化设备很难满足其技术要求。此外,现今大量采用免维护电池,由于相控电源的纹波系数大,浮充电压易波动,会出现蓄电池脉动充放电现象,对蓄电池损害极大,降低电池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范玉 《大众用电》2004,20(6):33-33
在变电所中,直流系统可为各种控制、自动装置、继电保护、信号灯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并作为工作电源,还为操作提供可靠的操作电源。失电时,直流电源还要作为应急的后备电源。不难看出,直流系统在变电所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性,直流系统的绝缘必须有一定的要求,即直流系统的绝缘要良好。不允许直流的正负两极中的任一极长期接地,更不允许直流系统存在两点接地。  相似文献   

10.
“带有360~900V直流输入,可以直接由变频器中间直流总线供电“,这样的电源听起来非常令人心动。但是这样的电源却有着特别的设计要求。传统上,用于控制系统和其他应用的电源都是直接由单相或三相电网供电的。然而,由于越来越多的变频器以及伺服电机放大器的应用,出现了新的供电可能:由变频器的中间直流总线供电(参见图1)。这种供电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运转的电机中储存的“免费“动能来为控制系统供电。如果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将大大提高电源相对电网波动的稳健性,而不必使用需要经常性维护的蓄电池缓冲系统。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现代化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常需启动备用直流系统或备用电池组作为应急电源。传统应急后备蓄电池组的运输、安装、拆卸过程操作繁琐,时间长,应急速度慢,严重影响到事故处理效率。且在安装、拆卸过程中,极易发生蓄电池短路等危险。对电力设备维护人员来说,直流系统的蓄电池维护一直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应急电源系统是一种集电池充放电监控管理、模块升压供电于一体的电源系统。系统具有高效率与高可靠性。系统电源箱与电池箱体积小巧,方便移动使用,可同时适用于110V和220V直流电源系统,主要应用于变电站直流系统改造或电池组核容时,同时也适合其它事故现场的临时用电。  相似文献   

12.
<正>110kV变电站的直流系统一般多为单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更换作业时存在极大的风险,容易造成直流电源失压二次设备停运,进一步造成对应的一次设备停运,影响变电站供电可靠性。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单电源直流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直流系统不停电改造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针对单电源直流系统的工作特点,通过2套直流系统之间的相互倒换,有效解决了负荷电源转接作业中并列运行产生的环流问题,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变电站集中式直流电源固有的缺陷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分布式免维护站用直流后备电源的方法。通过对超级电容的特性和直流电源所供负荷的特性的分析,设计了双向DC-DC变换器及控制单元,给出了关键元件的参数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分布式直流后备电源的安全接入方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直流电源模块满足了变电站事故处理的要求,并且免维护,可有效提高直流系统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直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电源系统,它是一个独立的电源,并且不受发电机、厂用电以及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影响。同时继电保护、控制、信号、计算机监控、通讯、断路器操作电源、事故照明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直流系统的用电负荷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尚豪  秦乾华 《供用电》1995,12(5):54-55
1 直流系统概述供用电系统中的直流电源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特别当交流电源故障时的一系列处理,更需要直流电源作为工作电源。在现代化的变配电站中都有一个直流屏用来作为直流电源。直流屏的设计要求是不论交流电源是否正常直流屏都必须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在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直流屏所提供的直流电源是由硅整流经稳压滤波后送出。在交流电源发生故障或停电时,则硅整流不起作用,直流屏依靠其后备电源立即投运。目前普遍采用蓄电池作为其后备电源。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智能型直流电源系统配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变电站直流系统在技术上的一些改进和对智能型直流系统的配置要求。重点介绍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数量选择和蓄电池容量选择,并对最近设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不间断电源系统(UPS)逆变电源与通信、保护电源合一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变电站内所有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二次控制回路、断路器分合闸机构、事故照明等设备的工作电源,并保证在交流失电状态下不间断的供电。由于变电站直流系统对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变电站的心脏。因此,直流系统发生故障将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变电站直流系统主要由蓄电  相似文献   

18.
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的分析与查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电站直流系统,用作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事故信号、事故照明和主设备操作控制、事故信号等电源,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直流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19.
直流系统是电力通信站不可或缺的,它直接向SDH光传输设备、数字微波、程控交换机、PCM接入设备提供电力,系统中的蓄电池是备用电源。20世纪80年代以前,通信站使用的蓄电池必须定期进行加酸、加水和测量溶液比重的工作,维护工作量较大。90年代初,阀控式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20.
蓄电池作为直流供电电源系统的一部分,其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电力生产的安全。介绍了作为通信电源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VRLA电池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阐述了有关蓄电池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及安装、使用与维护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