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满足小浪底工程进水塔充水平压、交通、观测和排水等要求,在塔群内分别设置了充水平压廊道、交通廊道和排水廊道。较详细地介绍了上述不同功能廊道在结构复杂的进水塔内的布置形式,并根据结构和施工要求,选取了现浇和预制两种形式。通过光弹试验成果、边值数值解法和三维有限元法对廊道应力进行了分析,为廊道结构配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垭枢纽的引水工程由进水塔和引水隧洞组成,布置在河床右岩。进水塔为岸塔式结构,净高78m;引水隧洞共3条,中心间距18m,每条洞全长158.04m。地下厂房洞室群位于大坝下游6号冲沟的下部山体内,上覆岩层厚80~140m。升变电工程包括有主变洞、风机油罐室、高压电缆洞、高压电缆竖井和地面开关站、副厂房。对江垭水利枢纽引发水电系统的厂区和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地下洞室群的开挖支护、混凝土分类、防渗排水  相似文献   

3.
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分缝分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浪底水利枢纽-字型布置的进水塔群,为结构、体型布置最复杂的混凝土建筑物,由于多层孔道纵横交错,采用了错缝拼缝发缝分块布置。并通过三维有限元温度场和温度徐变应力仿真计算分析,以及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和抗震动力模型试验,验证了分缝分块布置的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李晨英  申相水 《人民黄河》1999,21(12):43-44
为了满足小浪底工程进水塔充水平压,交通,观测和排水等要求,在塔群内分别设置了充水平压廓道,交通廓道和排水廓道。较详细地介绍了上述不同功能廓道在结构复杂的进水塔内的布置形式,并根据结构和施工要求,选取了现浇和预制两种形式。通过光弹试验成果,边值数值解法和三维有限元法对廓道应力进行了分析,为廓道结构配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坝洲碾压混凝土大坝廊道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碾压混凝土大坝廓道布置原则、布置方式,以及碾压混凝土大坝坝内廊道结构型式与施工方案的优化,提出了高坝洲水电站二期碾压混凝土大坝廓道结构型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水利枢纽一字型布置的10座进水塔群,为结构、体型布置最复杂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板和墩、墙等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由于多层孔道纵横交错,温度作用设计难度很大.文章简述了温度作用设计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即对框架结构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了施工期和运用期的平面和三维有限元温度场及温度徐变应力仿真计算分析,了解了最大温度和应力产生的部位和量级,为进水塔采取温控措施和温度配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浪底工程进水口集中布置,进水塔群由10座进水塔组成,呈"一"字形排列,体积庞大且结构复杂,故对温度控制要求高.洞群衬砌为C30~C70高等级混凝土,且厚度在1~4m之间,温控问题突出.本文从设计、施工及实施效果全面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8.
当发生地震时,水电站进水塔塔背回填混凝土的高度对整个塔体受力至关重要,回填过高使得设计过于保守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确定最优回填混凝土高度对减小联合进水口单项工程投资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建立进水塔塔群三维网格模型,采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塔背回填混凝土高度对进水塔水平向位移有明显的限制作用,这对减小进水塔结构大变形及提高抗震性能很重要,最终通过混凝土回填量与塔体位移应力综合指标,得出塔群最优回填高度范围,为今后进水塔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结构复杂、内部洞室密集,旧通风系统已投运近20 a,通风效果欠佳,造成进水塔局部空间较为潮湿,影响塔内金属结构、电气设备使用寿命和安全稳定运行,实施小浪底工程进水塔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非常必要。将旧通风系统单向机械送风系统改造为1号塔、3号塔机械送风,2号塔机械排风的循环通风系统,将1号、2号、3号进水塔内楼梯井和高程184.0、189.0 m廊道作为自然风道替换通风管进行创新实践,成功完成了在狭小空间内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工作。施工期间安全制约因素多、施工难度大、时间跨度长、现场条件复杂等不利因素使得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尤为突出和重要,对国内外大型水电站进水塔、厂房、闸室等密闭空间通风系统改造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混凝土坝基础廊道施工期实现监测自动化的需求出发,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自动化系统的传输介质、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系统供电方式等方面综合研究了系统布置方案,得出利用公用供电线路作为整个系统供电,结合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坝基廊道测站布置相对集中部位供电与通信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11.
1概述江垭大坝是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28m.在100m以上的高坝应用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并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的结构型式,尚属少见.为了监测大坝蓄水后安全运行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新坝型的应用积累更丰富的资料,大坝设置了完备的安全监测系统,其中的内部观测仪器在施工期的温度测值,对施工温控有直接的指导作用.2观测仪器布置2.1变形监测变形监测主要项目为视准线、引张线、垂线和多点基岩变形计.在坝顶下游侧平行坝轴线布置一条视准线,基点埋设在大坝两岸边坡的基岩上,在坝体200.00m和160.00m高程的观测廊道内布…  相似文献   

12.
柴石滩水库工程发电引水隧洞进水塔体型结构复杂,技施设计中对进水塔布置形式作了多组方案的比较,同时对进水口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原设计体型的合理性;对进水塔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应力及抗震分析,探明了各部位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受力状况,为优化设计、结构配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碾压砼坝采用坝内廊道抽排降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双溪水电站拦河坝为例,通过分析其结构布置、具体施工方案等,对碾压混凝土坝采用廊道抽排降压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锋 《西北水电》2015,(1):85-87
塔背回填混凝土将岸塔式进水塔和山岩连成一体,提高了进水塔整体刚度,有效改善了塔体在地震情况下的拉应力幅值,对进水塔结构的抗震设计非常关键。以某水电站的岸塔式进水塔为例,针对不同高度塔背回填混凝土的塔体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静动力计算,以分析回填混凝土对进水塔地震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克俭 《红水河》2001,20(1):38-41
百色水利枢纽地下水电站进水塔结构布置,较好地适应了地基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流流态良好,对进水塔结构进行静,动力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其稳定,应力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进水塔是水利枢纽输水系统的首部建筑物,是宣泄洪水的安全通道。通常在强地震作用下进水塔塔体响应强烈,局部混凝土进入塑性阶段,甚至产生破坏,针对此种情况,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某实际工程进水塔施加强地震作用,考虑塔体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对进水塔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进水塔在地震作用下,塔体响应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强而加强,塔体腰部(塔体与塔背回填交界部位)混凝土最早进入塑性阶段,塑性破坏程度随着地震作用的推移与加强而加重,并从此部位向四周扩张,此部位为结构薄弱部位,这是因为结构自身特性与此部位为几何突变部位。研究成果对进水塔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潘家口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尾工施工期间,在25#、37#坝段灌浆廊道内,对射流泵明敷管路部分,分别进行了观察,发现在25#坝段廊道水平叉管的一侧和在37#廊道水平管转弯处及垂直竖管转弯处的Dg=150mm的管路上,均有焊缝渗水和闸阀严重锈蚀现象。为了保证安全度汛,由水库管理局、  相似文献   

18.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排水系统由排水廊道及布置在廊道内和岩壁上的排水孔组成.设计时,根据厂房区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布置,灵活布置排水廊道和排水孔.从数值分析的计算结果和电站岩壁的实际渗水情况来看,地下厂房的排水系统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及表面粘贴密封止水材料,形成双重止水结构,对进水塔廊道伸缩缝进行止水处理,实践证明该处理方法止水堵漏效果十分明显,工艺简便。  相似文献   

20.
对某布置有坝内厂房和廊道的大坝浇筑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计算,分析大坝在多种工况下的温度、应力变化过程,研究大坝廊道拱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设计的各类荷载不是造成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当时的设计是安全合理的,廊道顶部裂缝最有可能在施工期就产生了,主要是混凝土内外温差和前后温差导致温度应力较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