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ANSYS软件对履带起重机支重轮进行接触应力分析,用HERTZ接触公式进行了结果验证,并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了支重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支重轮受力、直径和宽度与von Mises stress应力的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减振缓冲作用的支重轮——间隔阻尼层式支重轮,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某型号履带式推土机为例,建立了整机及单个支重轮的随机振动模型,导出支重轮幅频响应函数。用ANSYS、Matlab软件对该结构支重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隔阻尼层式支重轮的强度能满足推土机各工况的使用要求,并可有效地缓冲推土机所受的振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
针对金属履带拖拉机支重轮断裂、卷边时的接触应力进行分析计算。首先,对支重轮在工作过程中的静止、重心偏离、牵引力倾斜与重心偏离3种状态进行了受力分析,并使用接触理论进行接触应力的理论计算;然后,利用ANSYS软件建立支重轮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3种工况下的接触应力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整机在牵引力倾斜及重心偏离工作状态下支重轮的接触应力为最大,尤其对于C1302机型;最大接触应力在轮缘处。接触应力的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非常接近,吻合较好,其误差不超过5%。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履带起重机的支重轮和履带板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并参数优化,对轮板之间的接触状态进行改善的同时降低其结构体积.首先通过理论方法计算履带起重机在超起工况下的支重轮最大轮压力以及轮板接触应力,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轮板结构进行接触分析,最后采用MOGA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支重轮进行轻量化设计.对整组支重轮所受的压力进行理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履带式工程车辆振动剧烈、噪声大等特点,利用了传统橡胶隔振器与钢丝绳网隔振器的优点,制成橡胶钢丝网组合式隔振垫,并将其应用于推土机的支重轮上。以某型号履带推土机为例,建立了橡胶钢丝网式支重轮的三维模型以及整机和单个支重轮的振动阻尼模型,用有限元软件对该结构支重轮在三种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进行分析,对其在典型工况下作业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橡胶钢丝网式支重轮的强度能满足推土机各工况的使用要求,并可有效地缓冲推土机所受的振动。  相似文献   

6.
莫德志 《工程机械》2007,38(10):48-49,62
铣刨机履带行走系统一般有4条履带,且每条履带较短,没有托链轮,支重轮的布置受到整机履带行走系统结构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履带张紧装置的限制.以CLG568型铣刨机为例对铣刨机支重轮的设计进行分析.认为支重轮的设计要以支重轮的静态受力、动态受力和铣刨机的最大行走速度为条件.对支重轮中的重要组成零件如:轮体、轴、轴承和浮动密封圈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各个零件之间的相互影响.轮体设计最重要的参数是直径,轮体的直径越大支重轮的转速越低,支重轮的转速越低,它的磨损越少、发热量越少.轴的设计应以支重轮的动力受力为条件,进行强度设计,在满足强度设计的同时,应该有足够的刚性,同时,应该合理设计轴和滑动轴承的配合,以便得到理想的油膜厚度.浮动密封圈的选用非常重要,必须符合高温工况的要求.支重轮的装配要注意3点:①零件必须清洁干净.②浮动密封圈不许有气孔、划伤等缺陷.③润滑油用量准确:量多了不利于散热,量少了不利于润滑.  相似文献   

7.
杨文杰 《工程机械》2001,32(12):12-13
支重轮负载试验是支重轮出厂前对其整体质量进行检验的重要步骤.为保证产品质量,我厂自行设计制造了支重轮负载试验机,目的是通过检测及时发现支重轮润滑油的渗漏情况.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在试验机上对其施加设计工况压力,并且使其达到设计工况最大转速,通过这种手段加压一段时间后就能发现支重轮润滑油的渗漏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本公司原有的试验机已使用多年,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现有支重轮试验机的结构和液压系统进行了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支重轮负载试验是支重轮出厂前对其整体质量进行检验的重要步骤。为保证产品质量,我厂自行设计制造了支重轮负载试验机,目的是通过检测及时发现支重轮润滑油的渗漏情况。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在试验机上对其施加设计工况压力,并且使其达到设计工况最大转速,通过这种手段加压一段时间后就能发现支重轮润滑油的渗漏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本公司原有的试验机已使用多年,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现有支重轮试验机的结构和液压系统进行了的改进。1机械部分如图1所示,原支重轮负载试验机执行部分采用整体式框架结构,加注润滑油以后的支…  相似文献   

9.
支重轮作为支撑挖掘机整机行走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四轮一带系统的可靠性水平。针对某吨级挖掘机支重轮浮封漏油的问题,应用可靠性分析技术进行剖析,确定出对支重轮可靠性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通过仿真及加速试验技术,得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支重轮投入市场后,通过两年多的考核验证,保修期3 000 h内故障降幅83%,平均失效前时间MTTF超过4 000 h,达到了产品预期改进目标,实现了支重轮可靠性提升技术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江创华  阎堃 《工程机械》2005,36(6):34-36
旋挖钻机履带式行走装置支重轮之间的距离及其数量的多少,尚缺少系统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旋挖钻机的结构,给出了支重轮的数量及支重轮之间距离的计算公式。对旋挖钻机、挖沟机和挖掘机等履带式工程机械的设计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