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六盘山南段石嘴子花岗斑岩锆石SHRIMPU-Pb测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锆石SHRIMPU—Pb测年,获得了石嘴子花岗斑岩精度较高的同位素年龄值(1778±14)Ma,厘定该岩体为中元古代早期(长城纪)侵入岩.根据区域对比,推测石嘴子花岗斑岩与长城纪海原岩群中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原岩为辉绿岩)可能同属晋宁运动造山期后伸展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北京密云地区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体、番字牌南花岗岩体、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首次获得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9±2)Ma,番字牌南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为(130±1)Ma,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侵位年龄均为(127±1)Ma,表明这4个岩体均在早白垩世发生侵位。四合堂北花岗岩体和番字牌南花岗岩体侵位于四合堂推覆体上盘,并切割太古代片麻岩的片麻理;冯家峪岩体侵位于大水峪—北石城正断层的上盘,并切割了该断层。这些岩体的侵位时代为限定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活动时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3.
蛇绿岩年代学研究可以为洋壳的形成、演化以及区域板块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约束.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库尔提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形成于(389±3)Ma,蛇绿岩的形成和库尔提弧后盆地扩张的时代为中泥盆世;40Ar/39 Ar同位素定年表明,库尔提蛇绿岩中与斜长花岗岩脉互层产出的角闪片岩的40 Ar/39 Ar年龄为(277±4)Ma.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岩浆岩和变质岩等资料,认为库尔提弧后盆地蛇绿岩形成于泥盆纪古亚洲洋洋脊俯冲的构造背景,并在之后经历了早二叠世后碰撞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区域变质,记录了(277±4)Ma的40 Ar/39 Ar年龄.同时,年代学研究表明,蛇绿岩侵位后可能遭受后期的变质作用,因此在使用40 Ar/39 Ar同位素对蛇绿岩定年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4.
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为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最大的铜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南端格咱弧东南部,是印支期斑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普朗外围斑岩体中锆石形态和Th-U参数均显示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应用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普朗外围东部石英闪长玢岩形成年龄为221. 3±0. 3 Ma;普朗外围北部石英闪长玢岩结晶年龄为210. 5±0. 3 Ma,石英二长斑岩结晶年龄为210. 0±0. 3 Ma;与普朗I号复式斑岩体的年龄基本一致,都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外围北部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很接近,没有形成持续10 Ma以上的流体活动,成矿规模不及首采区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了海原岩群南华山岩组变质基性火山岩(绿片岩)的碎屑锆石同位素测年数据为1 925±8 Ma,说明海原岩群形成时代应晚于古元古代.对已有研究成果历年来于海原岩群中所获得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Sm-Nd模式年龄1 700 Ma大体为海原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而1 400 Ma应属海原岩群中原岩为辉绿岩脉或岩床的侵位年龄,800~1 100 Ma的Rb-Sr等时年龄为海原岩群变质年龄,长英质片岩(原岩为杂砂岩)的Sm-Nd模式年龄2 317 Ma为海原岩群的陆源年龄.结合本次所获得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碎屑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进一步判断出海原岩群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长城纪.  相似文献   

6.
广西苍梧县武界钨钼矿点是大瑶山南缘新发现的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一石英脉型钨钼矿点。为了评价其找矿前景,对其成岩成矿年龄和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34.5±0.84)Ma,6个辉钼矿Re-0s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38.4±3.3)Ma,上述年龄与相邻的社洞钨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基本相同,即大致集中在(435±5)Ma,证实上述两个矿床(点)钨钼矿均形成于早志留世(加里东期),与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武界矿点与相邻的社洞钨钼矿床具有类似的成岩成矿条件、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蚀变矿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近年的新资料表明,大瑶山地区可划分出加里东期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铜矿成矿系列。该成矿系列是今后大瑶山地区寻找矽卡岩一斑岩型W-Mo-Cu矿床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要素测量和FLAC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北淮阳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对晚古生代杨山煤系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城岩体侵位所伴随的热力和应力,不仅显著促进煤的变形-变质进程,使煤级达到半石墨化阶段(Romax〉8%),而且还对已有构造格局产生一定程度的改造.这种改造主要表现为区域构造线在岩体附近发生偏转、地层倾角增大、发育轴向与岩体边界近于平行的次级褶皱,从而导致杨山煤系构造格局复杂化并影响到含煤块段的赋存状况.FLAC数值模拟证实,岩体侵位施加放射状挤压应力在岩体周缘形成了一定宽度(约为岩体半径的1/5)的应力集中带,这是造成杨山煤系构造格局畸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出露的年轮寺岩体,岩性为辉石黑云闪长岩,采用LA-ICP-MS法对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获得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12. 3±1. 4 Ma(MSWD=0. 68,n=13)和199. 2±2. 1 Ma(MSWD=2. 1,n=6)。结果表明,年轮寺岩体岩浆的初始结晶时代为晚三叠世,伴随区域造山作用,经历了两期岩浆活动,其中212. 3±1. 4 Ma为岩浆活动的主要时期,199. 2±2. 1 Ma为区域岩浆活动的次要阶段。松潘-甘孜造山带花岗岩的成岩过程从243±4 Ma持续至181. 2±1. 4 Ma,大多数花岗岩成岩年龄集中于(229±3)~(205±1) Ma,从而暗示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开始岩浆活动,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印支晚期。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年轮寺岩体是在后碰撞构造环境下,由西康群新都桥组的板岩、千枚岩、粉砂质板岩等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是长期复杂造山作用的结果。胭脂坝花岗岩岩体出露于南秦岭宁陕地区五龙岩体群的最东部,是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5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2.9±3.5)、(201.0±3.0)、(202.1±2.6)、(200.4±5.4)、(205.5±3.3)Ma,平均年龄为(201.9±1.5)Ma,属于早中生代五龙岩体群岩浆作用中晚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该岩体的主体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初始Sr同位素组成为0.704 31~0.706 78,εNd(t)值为-5.2~-2.0,初始Pb同位素组成相对高,(N(206Pb)/N(204Pb))(t)=17.737~18.191,(N(207Pb)/N(204Pb))(t) =15.511~15.574,(N(208Pb)/N(204Pb))(t) =37.439~38.071。较高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说明胭脂坝岩浆源区具有扬子地块的属性;初始Sr同位素组成和εNd(t)值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呈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说明胭脂坝花岗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存在围岩物质的同化作用;结合与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如耀岭河群、武当群、碧口群)相似的初始Sr-Nd同位素组成,推测胭脂坝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是具有扬子地块属性的新元古代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对隆木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57±6)、(450±9)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岩体铝饱和指数为1.11~1.29,K2O与Na2O含量(质量分数)之比为0.97~1.51,属强过铝质及高钾钙碱性岩石;根据ACF图解,岩体投影于S型花岗岩区域内;岩体Rb、Th+U、La+Ce、P、Nd、Zr+Hf+Sm相对富集,而Ba、Nb、Sr、Ti相对亏损,总体上属于低Ba、低Sr的花岗岩;岩体Rb与Sr含量之比为0.60~2.82,平均值为1.68,明显高于大陆地壳与上地壳的平均值,具壳源花岗岩特征;根据A/MF-C/MF图解,岩体物源区为砂质岩;岩体稀土元素含量总量偏低,为(113~1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配分模式明显呈右倾型,Eu异常为0.38~0.67,Eu亏损程度中等偏高;化学成分显示,岩体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是一种壳源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成熟上地壳的砂质岩源区;构造判别图解、年龄信息及野外特征表明,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总之,隆木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华夏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裂解、在中奥陶世再次发生陆内碰撞使得地壳加厚部分重融、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熔融物质上升侵位形成的岩体。  相似文献   

11.
对江西赣县洋西坑钼矿床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采集石英脉中的辉钼矿进行了单矿物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矿区无地层出露,主要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其外围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两者呈侵入接触关系;矿床矿化类型为内带石英脉型;矿区内3条矿化带受近南北向构造控制,平行成组出现,南北向构造为矿体提供了赋存空间。通过对洋西坑钼矿8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和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6.09±0.77)Ma和(155.78±0.81)Ma,该高精度年龄代表该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并与南岭钨锡成矿年龄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贺兰山南段大战场花岗闪长石岩体化学特征和时代,对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露于贺兰山南段大战场的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岩相分带性不明显.该岩体岩石平均化学成分与中国花岗闪长岩较接近,特别与我国华南地区花岗闪长岩平均化学成分十分相近.里特曼指数、碱度率和皮科克指数表明其岩石化学类型属钙性-钙碱性岩系;w(K)∶w(N)比值、铝饱和度显示属过铝-次铝的岩石类型;长英质指数、分异指数反映岩石为中酸性,有岩浆分异较强的特点;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形成该类岩石的岩浆分异较强,具有中—晚期岩浆的特点;氧同位素分析数据表明大战场花岗闪长岩属高δ(18O)花岗岩类,氧同位素来自于地壳,与我国南岭S型花岗岩δ(18O)相似.根据锆石TIMS法,U—Pb年龄为(223±26)Ma(下交年龄值),并结合岩体侵入于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侏罗统延安组不整合于其上的事实,将其形成时代厘定为印支期(晚三叠世).可为该地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及外围广泛发育花岗质侵入岩。对分布于克兰盆地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年代学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克兰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新的依据。研究的花岗岩类有中细粒含二云正长花岗岩、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白云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英云闪长岩,LA-MC-ICP-MS 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6±4.7)、(386.7±4.8)、(395.6±2.9)和(406.6±3.1)Ma,表明岩体侵位于早—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年代学和地质背景的研究成果认为,克兰盆地花岗岩形成时代有奥陶纪、泥盆纪和二叠纪,其中泥盆纪花岗岩的分布范围最大,泥盆纪特别是400 Ma左右为克兰盆地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的高峰期,与区域上一致。克兰盆地泥盆纪花岗岩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时代大体一致,花岗岩侵位略晚于火山岩,花岗岩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表明两者为陆缘弧构造背景下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是中国东部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及富家坞三大矿床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德兴地区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磷灰石ID-TI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1.3±1.7)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4;热液蚀变磷灰石ID-TIMS U-Pb年龄为(170.6±1.0)Ma,MSWD值为0.49。上述年龄数据表明: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侵位和铜钼成矿作用均发生在中侏罗世,从岩浆侵位到热液成矿具有较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桂南钦防构造带两侧的8个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带南东侧4个样品中有3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44.5±2.3)~(53.2±5.7)Ma,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相对较年轻,44.5~66.2Ma期间的隆升速率为0.007~0.012 mm/a,47.4 Ma以来平均剥露速率为0.095 mm/a,平均隆升速率0.095 mm/a;而构造带北西侧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58.2±3.70)~(63.1±4.93)Ma,年龄较老,61.5 Ma以来平均剥露速率为0.073 mm/a,平均隆升速率为0.084 mm/a,反映出自始新世以来,钦防构造带两侧存在有较明显的差异隆升过程。此外,裂变径迹年龄的平面分布格局和热模拟结果表明,钦防构造带两侧自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活动并非是整体统一抬升的过程,而是表现为北西侧先隆升、南东侧后隆升的演化规律。反映了区域性的差异隆升作用由北西向南东具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