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主要对深水海管在线结构物的安装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深水海管的安装分析通常考虑如下设计工况:海管的起始铺设、弃管与回收、S型铺设。为了建立铺管分析计算模型,提出分析前提假设和实施路线,结合路由水深、浪向角等敏感性参数,通过使用专业有限元分析软件Offpipe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静、动态模拟计算,结果经过校核后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国内某深水海管S型铺设为例,对铺管过程中的环境参数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在运用Orcaflex铺管过程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波浪、海流、土壤特性等环境条件对管道内力、形态的影响。为深水海管的铺设设计及铺管船参数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J型铺管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最重要的方法就是J型铺管法。介绍了国外成熟J型铺管法的主要特点、工艺流程及当前J型铺管法的主要分类,为我国深水铺管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悬链立管是深水油气田开发中浮式平台广泛采用的一种立管形式,由于其工艺特殊性,因而在国内还没有应用过.相较于J型铺设SCR的方式,S型铺设难度更大.为充分发挥我国现有深水S型铺管船"海洋石油201"的作业能力,对采用S型铺设SCR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中国南海陵水17-2项目的一条SCR(6 in)为例,针对SCR焊...  相似文献   

5.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是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其中最适于深水铺管的方法就是J型铺管法.本文介绍了世界先进的不同类型的J型铺管船的发展和使用情况,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充分学习消化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建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J型铺管船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J型铺设是目前国际海洋工程界主要的深水海底管道安装方法之一。本文对J型铺管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内容包括:J型铺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作业流程、铺管设备、安装设计准则等。安装设计准则重点论述了荷载控制条件和位移控制条件的选取,及以外压为主导的压溃、局部屈曲和扩展屈曲等失效极限状态校核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底管道铺设施工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艳林  梁政 《石油学报》1999,20(4):83-87
在简要分析海底石油管道铺设现状的基础上,综合研究“S”型铺管与“J”型铺管的着底管段与悬跨管段的受力及变形.采用Pasternak双参数模型分析着底管段海底基础与管道的相互作用,用加权残值法求解考虑波浪荷载作用下悬跨管段的高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分别利用“S”型铺管与“J”型铺管时,托管架与管道相互作用条件及着底管段与悬跨管段的连续条件,获得了“S”型与“J”型铺管时管道的变形、内力及强度计算的近似解,并编制了相应的设计软件.算例分析了在不同施工参数与托管架结构参数组合下管道的相当应力沿管长的变化曲线,可为“S”型与“J”型铺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开发的导向钻进非开挖铺管技术是诸多非开挖铺管技术中最具优势的技术。利用该项技术研制的GBS-10型导向钻进非开挖铺管钻机为全液压动力头滑轨式钻机,它主要由滑轨机架、动力头、卸扣装置、给进机构、钻机倾角调节机构、行走胶轮、锚固座和液压操纵台等组成。实践表明,这种铺管钻机操作方便,铺管能力强,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评估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过程中面临的高张力状态、高弯曲应力、大曲率变形、强接触作用以及管道整体几何线型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结合海底管道铺设校核准则,针对我国南海典型海域环境条件,采用三维非线性梁单元对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开展动态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管道有效张力、等效弯矩、等效应力、等效应变的分布情况。对影响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托管架角度、管道铺设状态、管道壁厚等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工程托管架最优角度为25°;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应慎重选择充水铺设方式;管道壁厚对S型铺管有显著影响,实际铺设时应深入评估壁厚的影响。本文研究对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评估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过程中面临的高张力状态、高弯曲应力、大曲率变形、强接触作用以及管道整体几何线型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结合海底管道铺设校核准则,针对我国南海典型海域环境条件,采用三维非线性梁单元对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开展动态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管道有效张力、等效弯矩、等效应力、等效应变的分布情况。对影响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托管架角度、管道铺设状态、管道壁厚等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工程托管架最优角度为25°;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应慎重选择充水铺设方式;管道壁厚对S型铺管有显著影响,实际铺设时应深入评估壁厚的影响。本文研究对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设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半潜式平台的结构型式对于其水动力性能、总体强度以及制造加工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半潜式平台发展到第六代,除了撑管型式和数量外,整体结构已无较大区别。以“海洋石油981”平台为主体,分别参考“981”、GM4000D、GVA7500的撑管型式以及无撑管结构进行建模。通过比较其运动响应和极限强度,分析撑管型式对平台性能的影响,对深水半潜式平台型式的选型以及未来半潜式平台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展我国自有深水铺管装备能力,对"海洋石油201"(HYSY201)铺管船用于陵水17-2气田深水钢悬链立管(SCR)S-Lay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以外径323.9 mm的SCR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OrcaFlex就SCR起始、正常和终止铺设等3个阶段进行了静态分析,并基于静态分析结果选择对应的关键步骤进行了动态分析,评估了SCR最大顶部张力、上弯段和悬垂段的最大应变、托管架滚轮最大支反力等,进而判断HYSY201可否用于陵水17-2气田SCR的铺设。结果表明,HYSY201可用于陵水17-2气田外径不大于323.9 mm的SCR的铺设作业,但是无法用于外径为457 mm的SCR铺设作业,需要使用其他更高能力的S-lay铺管船或J-lay铺管船完成铺设。本文研究结果为陵水17-2气田深水SCR铺管船的选择及铺设方法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实际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水海底管道铺管设备技术现状与国产化设想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是我国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外深海海底管道铺设技术,着重介绍了深水铺管船及铺管主要设备(张紧器、A&R绞车、管道输送系统等)的技术现状,并在分析各主要设备技术特点和国内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引进、消化、技术集成、技术创新的方式进行深水铺管关键设备国产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综合调研现有海上浮式风机的种类、特征和系泊锚的基本情况,对于现有浮式风机常用的吸力锚、拖曳锚、重力锚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设计施工考虑要点、优势与局限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吃水立柱式(Spar)结构配吸力锚、半潜式结构配拖曳锚、张力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 TLP)结构配重力锚是目前常用的配套形式,其中半潜式结构配拖曳锚认可度最高。上述结果可为我国海上浮式风机系泊锚型的选取与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海油第一个自营开发的以水下生产系统为主体的边际油田开发项目,流花4-1油田开发项目中应用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和引进集成新技术。在对依托的超期服役老平台延寿工程中,进行了永久系泊的半潜式生产平台安全解脱和回接作业;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开发了锚系解脱与回接成套技术,立管快速解脱、海底存放与回接成套技术,老旧跨接管深水拆除技术等。在流花4-1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开发中,创新应用了双泵采油系统和远距离电潜泵变频驱动技术,使用简化联顶管柱系统取代了传统联顶管柱系统成套技术,实现了管线终端PLET的国内首次研发,自主管理了国内首次300m深水铺管,并首次应用了遥控水下高压电切换开关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为以后类似的深水油气田开发积累了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线性二次高斯算法和复合形法开发一套动力定位数值模拟程序。针对某深水铺管船,用该程序与Simo软件进行模拟对比,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程序的准确性。利用该程序对深水铺管船进行铺管作业动力定位时域模拟,分析运动轨迹、推进器推力和转角、海管受力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程序可以合理预报动力定位铺管作业响应。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我国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国产化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海油对于深海钻采装备国产化的战略准备,列出了第6代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9号自升式钻井平台以及NDB平台等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国产化成果。最后建议:加强与国外深水石油钻采装备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建立以国内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为推广使用国产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各种规模的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油气田相继发现,带动了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的发展。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与前沿性,深水重力流不仅在术语使用以及分类方案上存在分歧,在形成机制上也产生了不同观点。这种混乱的现象阻碍了深水重力流理论的发展以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识别。在前人对重力流类型、流态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海BK-ZM盆地和台湾海峡盆地西南海域等实例,阐述了深水重力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深水重力流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水深、物源供给、滑动过程中所处的坡折形态与角度、触发机制和等效水退等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和控制,这些机制共同决定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形态、类别以及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亚洲第一艘深水铺管起重工程作业船"海洋石油201"改造为例,借鉴大型整体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总结出了基于在建项目的改造项目管理的特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基于在建项目的改造项目管理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加快同类型世界级先进深水铺管起重船的设计、建造和进一步推动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中的地质条件复杂,为解决常用的吸力锚基础无法在高渗透性土壤中进行安装的问题,结合某海域实际地质条件,提出一种重力安装式裙板锚,并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锚固基础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对其最优系泊点的位置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增加裙板的高度可有效提高重力安装式裙板锚的承载力,降低其重量,安装比吸力锚更简单快捷;采用现有规范进行计算,得到的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由于裙板较高,重力安装式裙板锚也存在最优系泊点,在本计算条件下,最优系泊点位于筒形结构的约下1/5处。重力安装式裙板锚可作为海洋工程锚固基础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