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改革供电检修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史承逵 《电网技术》2002,26(10):71-74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创建一流供电企业和电力市场运营,需要安全、可靠、经济、优质供电的现代化电网.这就对供电的管理,特别是供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针对中国供电检修方式的现状对供电质量和市场运营的影响,研究了改革当前的供电检修方式,提出了供电设备人本管理和综合状态检修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供电企业的可靠性管理及其提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水平不仅与网络结构、设备水平等硬件条件有关,更与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紧密联系.以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为例.全面分析了供电企业生产运行中各个相关环节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若干适应配网发展成熟阶段特点的可靠性提高策略,以指导配网发展相对成熟地区的供电企业可靠性提高工作的开展.最后建立了可靠性全过程监管控制指标体系,对供电企业的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量化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晶  谷彩连  郑宇昕  勾彦铭 《黑龙江电力》2007,29(3):191-192,19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供电部门必须提高供电可靠性,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要.对目前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综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供电成本是供电公司经营的重要指标,是政府监管的重点,也是制定电网输配电价的基础.对供电成本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电网企业确立成本定位、提高经营效率,也有利于适应监管,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输配电价提供正确的信息.通过对供电企业供电成本特点的分析,建立了单位供电成本、分项供电成本以及供电成本构成三类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其进行横向的...  相似文献   

5.
单兵班组供电保障装备是野战供电保障体系中战术末端供电保障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单兵班组供电保障装备仅是作为用电设备的配套组件,电池和充电设备均以满足装备用电需求为主,从而造成了供电装备体系性不强、通用性差的格局.目前国内外在供电保障装备需求论证方法方面文献资料少,缺乏装备建设借鉴.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单兵班组供电保障装备体系和指标体系,并基于编配矩阵进行建模,结合使用主体目标约束项,创新性地提出了单兵班组供电保障装备论证方法,为科学合理论证和设计单兵班组供电保障装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担负着向城乡供电的重要任务.当前,随着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妥善地解决,以便大幅度地提高供电可靠性.由于配电网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配电线路在运行中经常发生跳闸事故,严重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不但给供电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了广大城乡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文章从供电可靠性重要性入手,分析10kV配网日常运行中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各类故障,总结线路事故发生的规律,针对各种故障提出应对措施,保证10kV配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
稳定供电电压是保证供电质量的重要研究内容.介绍了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将饱和式可调电抗器用于供电电压调节和稳定的设计方案.根据负载运行特点,通过对供电电压调节及谐波滤除,达到稳定电压节能省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供电服务业务属性分析-具体业务流程分析-供电服务接触分析"三维分析角度建立了供电企业专项业务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了具体评价过程,并证明了其有效性.给出了供电服务质量改进的方向及管理重点.通过此评价体系在国内某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对该地区供电服务质量改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全并联AT供电方式下供电臂保护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分析了高速铁路中采用的全并联AT(autotransformer)供电方式的特点,在分析传统保护控制方案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供电臂为单元的保护控制方案.在该方案中主要讨论了AT自耦变压器保护功能的实现原理,以及供电臂发生永久性故障时供电臂自动控制方案的实现原理.以供电臂为单元的保护控制方案借助远动通道实现了牵引变电所、AT所和AT分区所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以太网供电技术的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君  薛吉 《低压电器》2007,(20):39-43
分析了以太网供电技术(PoE)的技术特点,详细介绍了采用PoE技术的系统构成及其供电过程,并对PoE技术进行了性能分析.给出了以太网供电技术的应用领域,预测了其发展前景.分析了受电设备的设计和供电设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欧阳光 《电工技术》2021,(10):118-121
配电自动化建设作为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手段已被供电企业广泛认可,而"三双"接线模式是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又一途径.以供电可靠性目标为导向,建立供电可靠性评估模型,进行"三双"接线与配电自动化的适应性分析及建设配置模式研究.最后,给出了不同供区、不同供电可靠性目标要求下"三双"接线与配电自动化的推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供电服务-直是各级供电公司孜孜追求的目标,更是供电企业向广大电力客户的郑重承诺.为了执行国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的要求,给全市广大用电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海阳市供电公司积极依托95598信息系统和TY2200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探索、丰富现代供电服务的新内涵,供电服务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包括供电瓶颈识别的电力系统供电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电能力评估不仅是计算量度指标,更是为系统运行和规划人员提供供电瓶颈环节等重要信息.现有方法尚不能系统而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评估电力系统供电能力,构造了供电裕度价值函数来引导负荷在系统中节点间合理分配,并同时识别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供电瓶颈.首先,以供电裕度价值函数最大化为目标,考虑系统安全运行约束,构造了供电能力分析评估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差异进化算法求解所发展的优化问题;最后,通过在广东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数字化供电系统的理论,探讨了重要客户供电风险预控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方法,并分析了对重要客户供电的风险因素.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重要客户供电风险预控系统的架构、及功能及安全设计,总结了其应用范围和成效.重要客户供电风险预控系统是基于数字化供电系统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供电半径是影响电网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参数.精确科学地构建电网结构模型是求解过程中首先要面临的问题.通过引入决策变量λ,在供电半径未知的情况下构建了电网结构规划模型,进而用供电半径及λ描述了电网的建设费用和损耗费用,最后以单位面积供电区域年费用目标函数,以电压允许偏差为约束条件求解最优供电半径.该方法解决了以往粗略地以供电半径代替线路长度及变电站个数表示不准确等问题,使模型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浅谈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的提出,优质服务已成为电力企业改革、发展和生存的必要条件.提高供电服务质量,规范供电服务行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矛盾凸现.在分析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应于企业发展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孙旭 《电工技术》2021,(18):145-147
牵引供电线路与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不同,前者使用的是交流两相,而变电站输出设备均为三相.由于保护配置及CT安装位置的原因,非供电相在变电站出线端可能存在保护死区,当发生非供电相单相接地故障时,母线差动保护及线路保护均不能快速动作切除故障.以一起牵引供电线路非供电相接地故障为例,分析牵引供电线路保护死区问题,并结合一、二次设备的配置,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间法下的大用户直购电风险度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用户直购电给供电公司带来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了供电公司实行大用户直购电前后的供电成本和供电收益的变化;并采用邮票法对转运电费用进行分摊,得出大用户直购电的单位供电成本;根据未来转运费的预测区间构建供电公司的风险度量模型,并结合风险度量结果给出供电公司一些有效规避策略.算例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可为供电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法转供电是困扰供电企业用电安全的难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一般说来,供电企业向客户供电前都要进行严格勘察和设计、审批,对供电物资和安装工艺都要进行严格把关,而非法转供电单位为获取最大利润,降低成本,往往不愿投入资金购买相关设备,对人身安全和电网供电安全都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