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于志  贲洪奇  刘繁明 《电气应用》2003,(8):69-70,86
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是一种具有诸多优点的新型表面处理工艺 ,需要可输出双向不对称脉冲的高压脉冲电源 ,而且电源的脉冲幅度、频率、占空比均要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 ,为此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这一要求。为保证控制系统在电源中可靠工作 ,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抗干扰措施 ,来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微等离子体氧化工艺,设计了一种符合工艺要求、可在较宽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专用直流电源;为保证电源的可靠工作,在电源中设计了过压、过流保护电路。  相似文献   

3.
大功率微孤氧化电源是实现微孤氧化工艺的关键设备。针对IGBT驱动过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的IGBT过流保护方法,并详细的分析了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中产生的过流现象及其识别、IGBT过流保护的工作原理,并且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家电科技》2013,(10):36-37
1、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空调机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发明人:周云正周瑾专利号:ZL200910263791.6摘要:本发明属于空气消毒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空调机。包括室内柜机和室外主机,室内柜机内设有等离子体反应器(1)、脉冲电源(2)、风机(3)、热交换器(15)等。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内设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由若干条金属带平行排列而成,负电极是由铝板或不锈钢板制成;设有若干条由铝棒或不锈钢条制成的阻止微放电导电轨,正电极金属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阻止微放电导电轨的相  相似文献   

5.
射频电源是可以产生固定频率的正弦波、具有一定频率的高频电源,主要由射频信号源、射频功率放大器及阻抗匹配器组成,射频电源作为等离子体配套电源,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艺设备、LED与太阳能光伏行业、科学实验中的等离子体发生、射频感应加热、医疗美容及常压等离子体消毒清洗等领域.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射频电源发展现状,重点分析电子管射频电源及晶体管射频电源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技术区别,并详述国内外射频信号源、射频功率放大器及阻抗匹配器技术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射频电源的发展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不断深入,对于等离子体电源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出以三相不控整流电路和逆变全桥电路作为电源主功率电路,选用移相脉宽调制技术结合软开关技术的调功方案。此外,对比分析常用调频方案,提出基于比例积分(PI)-数字锁相环(DPLL)的复合式频率跟踪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等离子体电源能实现输出功率的无级调节和频率自动跟踪,提高电源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电压技术的最新应用方向之一,大气放电产生等离子体降雨技术已经在大气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研究大气放电产生等离子体降雨技术的相关内容和特性,系统分析和比较了大气放电等离子体降雨技术和激光等离子体降雨技术的特性,并通过流体模型计算分析了驱动电源的工作频率对等离子体中促进降水产生关键离子O2-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放电等离子体降雨技术的带电粒子产量是激光催化降雨技术产量的105倍,所以认为大气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拥有更高促进降雨发生的概率;通过不同频率下放电稳定工作模式和O2-产量对比确定了驱动电源的最佳工作频率在100~1 000MHz。  相似文献   

8.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氧等离子体发生模块是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组件,其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效能直接影响实际应用中的处理效率。通过测量大气压DBD氧等离子体发生模块在不同工作气压下的放电参数及活性氧粒子产生浓度,探究了工作气压对氧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作气压的降低使得氧等离子体反应模块的等效电容与放电气隙的折合场强度增强,导致在施加不同功率时,模块表现出不同的放电特性与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效能。当电源功率低于150 W时,活性氧产生效能随工作气压降低而增大,当电源功率在175~250 W范围内时,活性氧产生效能随工作气压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当电源功率高于275 W时,活性氧产生效能随工作气压降低而减小。工作气压降低时活性氧最高浓度减小,当工作气压为60、70、80、90和100 k Pa时,活性氧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127.3、143.1、149.7、152.1和157.7 g/m~3。为使活性氧产生效能最大,需根据实际状况不同,采用不同的电源功率,使活性氧发生模块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前,等离子体激励电源通常以工频交流电作为供电输入,并且体积较大,与便携式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不匹配,限制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此为研究背景,开展了便携式介质阻挡放电电源的设计与研究。该电源重量为200 g,体积为102 mm×57 mm×30 mm。电源主电路采用ZVS双管自激电路。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辅助设计主电路,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电源输入电压为3 ~12 V时,输出电压可达2 ~ 5 kV、输出频率可在20 ~ 30 kHz范围内变化,最大输出功率为60 W,功率重量比为300 W/kg,高于目前商品化高频高压等离子体电源。采用设计的电源能够成功激发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悬浮电极介质阻挡放电(FE-DBD)柔性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冷等离子体,并对相关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满足了大气压开放条件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工作电压2 ~ 20 kV、工作频率50 Hz ~ 1 MHz的要求,为介质阻挡放电电源的便携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污水处理电源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高频高压脉冲电源,利用交直流叠加技术,产生高频高压快速上升沿的交流脉冲.满足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需求.电源主要由交流电源、直流电源和交直流耦合电路(包括反应器)组成.实验结果表明,交直流叠加电源能够产生良好的低温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11.
微弧氧化是镁合金表面处理的一种新方法,微弧氧化电源是这种方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功率模块IGBT的触发是电源的核心。传统的触发模块有EXB841和M57959L,由于二者适用范围以及电性能的要求使其不适合触发大功率IGBT,所以我们选用了大功率触发模块2SD315A。详细介绍了在镁合金表面进行微弧氧化的电源的原理,及2SD315A在电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作者设计的,以微机控制输出外特性的微束等离子弧电源系统的结构、功能、控制原理及相应的主程序。实践表明,通过不同的电源外特性输出,可以有效地控制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运用SPWM控制技术研制了一台用于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的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针对输出波形中存在的过零失真现象,详细分析了调制波的抬升电压、死区时间以及电感续流对输出波形过零失真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这些措施后有效地抑制了输出波形的过零失真,使输出波形十分接近理想波形.  相似文献   

14.
微弧氧化电源是实现微弧氧化工艺的关键因素之一,IGBT的驱动系统是该电源的核心。传统的大功率驱动模块无法满足设备的要求。介绍了该电源的结构以及技术指标,分析了2ED300017--S的特点,设计了基于2ED300C17-S的驱动电路,并进行了调试,结果表明了2ED300C17-S的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微束等离子电弧形态的分析及弧长波动时焊接的焊缝宽度与不同条件下电弧电流分散度的测定,本文提出在纯氩保护气氛中,无论是垂降外特性电源,还是双曲线外特性电源,都不能在弧长波动时使阳极(工件)有效热功率恒定。当等离子体电弧受到双原子气体强烈冷却时,双曲线外特性电源比垂降外特性电源较好地逼近于恒功率输入。文中指出,弧长波动影响阳极输入热功率的重要因素是等离子电弧本身存在着电流分散现象。文章还提出了获得微束等离子弧焊最佳电源特性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微弧氧化的工艺需求,以高性能、低功耗的TMS320LF2407A为监控核心设计及集成制造了一套变频恒流稳压正负不对称微弧氧化电源。通过DSP控制可控硅触发单元及IGBT触发放大单元实现频率、占空比、正反向波头数、正反向电压幅值、正反向电流等系列参数调整,得到所需的多种不对称矩形脉冲波形。同时本电源还具有短路、过流、过压、欠压、超温等故障诊断和保护功能。实际工程运行表明,该系统完全满足MAO电参数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便于分析例行停电检修对受端可靠性的影响,将供电网简化为单电源供电、双电源完全冗余供电和双电源不完全冗余供电3种类型,将电源端的所有供电设备等值为一个逻辑设备,并假设其可靠度服从指数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受端供电可靠性的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了更换/检修时间比、例行停电检修时间、设备故障率、检修效果等对受端供电中断时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若不考虑计划停电和非计划停电的差异,对于单电源或双电源不完全冗余供电的情形,不进行例行停电检修时受端供电中断时间最小;对于双电源完全冗余供电的情形,仅对更换/检修时间比较大、故障率较高的设备,才比较适宜安排例行停电检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嵌入式产品电源管理复杂的特点,介绍一款用于电子式电能表的电源管理供电系统,采用高集成度的电源管理芯片,充分阐述该芯片在ARM嵌入式管理平台中的应用。该系统包括主供电回路、弱电主供电回路、电源监控电路、掉电存数供电电路、电池供电电路、低功耗唤醒电路以及主控芯片低功耗管理电路,其中,重点讲解如何实现各电路的管理,同时讲述在各种工作模式下如何灵活可靠地实现电源的有序管理和有效输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直流供电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国内外建筑直流供电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直流建筑的供电架构和关键技术,并展望建筑直流供电技术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的交流供电架构相比,直流供电架构具有传输效率高、电能损耗小、线路造价低、供电可靠强等优势,在建筑供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