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带多孔转盘的转盘塔作为液膜分离的连续操作装置,进行了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的初步研究.实验表明:开有小孔的转盘塔板具有良好的液液分散性能和传质性能,适用于液膜分离的连续操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无传质条件下油—水、乳化液膜—水体系开孔转盘塔连续操作试验,考察了塔型改变对x~n、u_0~n及n_γ的影响。通过乳化液膜一含酚水体系的传质试验,考察了传质对滞存率χ的影响和连续相pH值及两相密度差(△ρ)的变化对塔传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孔转盘塔的液液分散性能远远优于无孔转盘塔,盘上的小孔对经过小孔而上升的液滴有着良好的切割分散作用;除酚试验时,连续相的pH值及两相密度差(△ρ)对传质有影响,传质对滞存率x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液膜分离技术是一项崭新的工艺。本文在探索分离设备转盘塔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塔内构件—采用了多锥孔转盘,提高了传质速率,避免了返混和液泛现象,使转盘塔分离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二级处理,使含酚废水含酚量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开式涡轮转盘塔内进行了液—液—固三相体系的流体力学和传质实验,结果表明,固相的加入对传质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得出不同传质方向时的特征速度关联式。  相似文献   

5.
新型转盘萃取塔在己内酰胺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转盘萃取塔在己内酰胺精制中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转盘萃取塔传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级间的轴向返混和沟流。介绍了新型转盘萃取塔的设计及其在70 kt/a己内酰胺精制装置中的工业应用效果。与原装置转盘萃取塔的运行情况比较,新型转盘萃取塔内的固定环平面增加了筛孔挡板,能有效抑制转盘萃取塔内的轴向返混,提高转盘萃取塔的传质效率。  相似文献   

6.
代丽雁  李坤 《广州化工》2015,(5):166-168
在转盘萃取塔中用清水萃取煤油中的苯甲酸。通过改变转盘的转速、原料的进样流量、油层的厚度,分别测取分散相中苯甲酸的含量,求得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结果表明:转盘转速、油层厚度与传质单元高度成反比;原料的进样口流量与传质单元高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张月贞  舒仁顺 《化工学报》1985,36(3):380-384
本文用φ73、φ140和φ240mm三种不同塔径的转盘塔研究了液膜分离废水中愈创木酚的过程.考察了转盘转速、废水流量、废水和乳浊液的流比,表面活性剂Span-80添加量等因素的影响.得出了转盘转速是影响脱酚效率的主要因素,最佳转速随塔径的增大而减少.并关联了三种塔径塔的转速与塔径及转速与最小传质单元高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查晓  马骏  吕锡武 《净水技术》2023,(8):111-116
水车驱动式生物转盘将生物转盘与跌水充氧相结合,实现高效充氧。经理论分析与试验校核,为水车生物转盘建立氧传质模型。将水车生物转盘充氧过程简化为跌水过程充氧和盘片转动充氧两部分,对两部分分别建立模型。跌水过程以双膜理论为基础,从物料平衡角度建立氧传质模型。盘片转动过程以体积修正系数为基础,对Kim&Molof模型进行修正,建立充氧模型。二者结合,经理论推导与试验校正得出最终的水车生物转盘充氧模型。模型结果显示,水车生物转盘充氧能力与初始溶解氧浓度、跌水高度、盘片转速、装置尺寸及温度有关。此模型的建立为其他改进型生物转盘的氧传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开式涡轮转盘塔用于液液固体系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祥  汪鸿涛 《化工学报》1993,44(2):171-177
由转盘塔改型的开式涡轮转盘塔是一种新型的搅拌萃取塔,它适用于固含量较高的体系.其特点是每个转盘下方有3条叶片.选用水-煤油-石英砂体系,以丁酸为溶质,在内径52mm的塔中作流体力学和传质实验.结果表明,传质方向对液体分散相滞留率、固相滞留率和体积传质系数都有一定影响.固体颗粒的存在可降低扩散单元高度,但对传质并不总是有利.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个成功的逆流萃取塔应该满足生产能力大、界面传质速率高、纵向混合低三个要求,而这三个因素又是和塔型、生产规模和有无外加机械能的输入有关的。本文研究的转盘塔是一种有外加机械能输入的微分型萃取装置。该器有回转平盘与在萃取操作中两逆流液相之间紧密接触。故而,通常界面传质速率主要与液相在塔内的回转速度有关。调节此独立变数会增大两相界面积,从而有利于界面传质速率。但却会因降低轴向浓度梯度的纵向混合程度的显  相似文献   

11.
齐鸣斋  戴杰 《化工学报》2000,51(3):399-402
引 言转盘塔 (RDC)具有结构简单、通量大、造价低、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 ,得到广泛应用 .但RDC靠平滑转盘在全塔上、下一致地对连续相(c)和分散相 (d)整体输入能量造成以下问题 .( 1 )转速NR 较高 ,导致c相轴向混合严重、能耗大、转轴晃动厉害 ,塔内界面张力σ大的物系更是如此 ;( 2 )液滴平均直径dp、持液率轴向分布过宽 .即进口端液滴不能被最初几块转盘充分分散 ,dp 大上升快 ,小 ,较长一塔段 (约 0 .5m左右 )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而液滴上升过程中会被转盘不断分散 ,以至出口端分散过度 ,dp 过小、偏大 ,易过早出…  相似文献   

12.
转盘萃取塔是应用得很广的一种设备,由于它具有很多优点,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W/O/W(水/油/水)型表面活性剂液膜分离技术用于含铬(Ⅵ)废水处理上,国内外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本研究中,我们选用了  相似文献   

13.
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继生 《湖南化工》1998,28(5):8-9,37
论述了液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传质机理,研究现状,操作特点及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转盘萃取塔(RDC)内的单相流流场进行了测量和模拟。发现塔内存在沟流和级间的旋涡流动,级间返混严重,为此发明了一种装有级间转动挡板的新型转盘萃取塔(NRDC)。NRDC与传统的RDC的区别在于安装了设计独特的转动挡板。这些转动挡板安装在2个转盘之间,固定在转动轴上,并与固定环处于同一水平面。LDV测量和CFD模拟结果发现,NRDC可有效抑制沟流和级间旋涡流动。传质实验和流体力学表明,NRDC的传质效率比RDC高20%—40%,而液泛速度大致相当。成功地将NRDC用于引进RDC的扩能改造和新塔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转盘萃取塔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转盘萃取塔的研究现状,主要是与工程有关的方面,如流通能力、液滴直径、传质系数、轴向混合及功率消耗等。  相似文献   

16.
转盘塔是新型高效液-液萃取设备,经大连、沈阳、杭州、天津五套生产装置验证,成功地应用于合成脂肪酸生产中氧化蜡连续逆流水洗。仅以沈阳油脂化学厂四年多来的稳定运转,说明转盘塔水洗氧化蜡能满足生  相似文献   

17.
徐鑫  李侃  阳成  贾金平 《净水技术》2011,30(5):11-14,137
相较于传统的A/O法、生物处理法等水污染治理技术,光电催化降解技术在处理废水时具有处理彻底、水力停留时间短、降解完全等巨大优势。基于此提出了具有动态光阳极的转盘式光电液膜反应器(RPEC),通过将催化剂负载在转盘上,利用转盘的转动加强废水的传质。在转盘表面形成几十微米的液膜,激发光直接透过该液膜即可照射到光阳极催化剂表面,解决了光源利用率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外加偏压来减少光生电子与空穴的简单复合,提高了处理效率。该文在RPEC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光强、外加偏压、转盘转速、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以及溶液DH值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运用MAT—LAB软件对转盘转动的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迭代计算,建立迭代模型,绘制出降解曲线。试验证明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有较好吻合,从而建立了不同条件下转盘式光电催化降解废水的降解模型,为实际工业应用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表征分散程度的特征速度u_o是转盘塔萃取过程中流体力学特性的重要标志。本文介绍了等u_o转盘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用返混系数作为控制过程的约束条件,从而可使物系的传质处于较佳状态。文中以氧化石蜡的水洗过程作为设计计算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液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传质机理、研究现状、操作特点及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运用流体体积(VOF)模型研究生物转盘表面液膜流动特性,分析了传统实心转盘和新型开窗转盘表面液膜的成膜特性、厚度和速率等,并考察了不同转盘厚度对成膜和液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心转盘的液膜自上而下平缓过渡,而开窗转盘中,开窗区域附近出现液膜位置的急剧变化,并在槽内液体下方发现很多不规则的气泡;转盘在上升区的液膜厚度随角度的增加快速减小,而下降区的液膜厚度基本不变,趋于稳定;转盘开窗形成的自由膜速率大,更新频率快;在研究范围内,不同厚度转盘形成的液膜随转盘厚度增加,开窗区域的自由膜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