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头台油田微生物驱油室内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绍了大庆头台油田的地质构造、油层温度、矿化度及渗透率等概况。在油层温度为60~65℃的条件下筛选出P24等菌种,完成了室内细菌特性、乳化原油、代谢活性物质的能力及物理模拟驱油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菌种SHB代谢出的活性物质使油水相间的界面张力由35 6mN/m降至12mN/m,降低了66 3%。经色谱分析发现,菌种X2作用后的原油C21以前的轻组分增加,正构烷烃参数ΣC21/ΣC22比值增加了97%,菌种A白作用后原油的粘度由作用前的48 9mPa·s降至27 3mPa·s,下降了44 2%。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微生物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4 60%~6 08%,实验表明筛选的菌种能在油藏条件下生长,代谢出有利于驱油的物质。该实验结果为矿场试验提供了配方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PBS菌的趋化性与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柏志  李宜强  张琪  张艳君 《油田化学》2004,21(4):372-375,390
实验验证了PBS菌的趋化性,在物理模型上考察了PBS菌的驱油机理和效果.PBS菌为假单胞杆菌属,兼性厌氧,可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产物主要为化学结构已确认的一种鼠李糖脂,以及少量脂肪酸、有机醇、气体等.菌液中PBS菌数105~106个/mL,培养温度51℃,实验原油51℃下粘度35.2 mPa·s,驱替水矿化度3.7 g/L.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培养0.5天后,距油水界面10 μm以内的水相(菌液+营养液)中菌数达108个/mL,2天后更达109个/mL,而在10 μm以外的水相中仅为103个/mL.在玻璃盒内培养0.5天后,靠近油水界面处水相中菌数为109个/mL,pH值4.4,鼠李糖脂浓度2.87 g/dL,距油水界面10、20、30 mm处水相中,菌数分别为107、106、105~104个/mL,形成细菌浓度分布梯度.以上实验结果用细菌的趋化性解释.在仿真网络模型上,水驱油后注入1 PV菌液+营养液,51℃培养10天后再水驱,观察并记录了以下驱油机理①乳化-携带,启动剩余油;②剥离油膜或油团;③堵塞大孔道,液流转向.在渗透率1 μm2的板状填砂模型上水驱油采收率为48%,注入1 PV菌液+营养液,在51℃培养10天后再水驱,提高采收率13.6%.图12参6.  相似文献   

3.
一种用于深部调剖的聚合物强凝胶堵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分子量3×106~5×106、水解度25%的聚丙烯酰胺(5~6 g/L)、重铬酸钠的氧化还原体系、延缓剂(100~600 mg/L)组成的聚合物强凝胶堵剂,可用pH值6.5~8、矿化度<1×105 mg/L的水配制,温度20~75℃范围内成胶时间可在0.5~8天范围内调节.报道了典型配方实验堵剂液的性能研究结果:在50℃时,在人造砂岩岩心中的成胶时间为44小时(由突破压力曲线测得),岩心封堵率>99.9%,经注水50 PV冲刷后仍不低于99.8%,突破压力梯度在高渗透率(87.9 μm2)岩心中不低于30 MPA/m,在低渗透率(9.0 μm2)岩心中较低,为23 MPA/m,显示了一定的选择性.在3支串联高渗透率岩心和3支串联低渗透率岩心并联而成的非均质模型上,在水驱饱和油之后(合层采收率18.8%),依次用实验堵剂封堵第一、第二、第三高渗透岩心后水驱,合层采收率分别达到41.8%,61.5%和74.8%.由各个岩心和岩心组的采收率得出结论:封堵深度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讨论了有关的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4.
用两种非均质填砂模型考察了交联聚合物溶液(LPS)的调驱效果。实验温度60℃;LPS由HPAM(300mg/L)、10%AlCit(37 5mg/L)、稳定剂(55mg/L)、矿化度1×105mg/L、含Ca2 800mg/L、含Mg2 200mg/L的标准盐水配成,在60℃反应3天后使用,粘度为2 35mPa·s(60℃,45s-1)注入量0 5PV;模拟原油60℃粘度12 4mPa·s。并联双岩心组调驱实验结果表明,岩心组渗透率级差较大时(14 9对5 74),进入低渗岩心的LPS比例较大(16%对2%),岩心组采收率提高幅度也较大(28 5%对21 0%)。仿五点井网井组(一注四采)平面非均质模型中渗透率递增的4个区域及全模型的水驱采收率分别为0%、1 77%、11 70%、15 60%及32 62%,注入0 5PVLPS后的采收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 77%、2 34%、4 11%、6 03%及14 25%,即水驱采收率较高的区域注LPS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较大。调驱实验显示,LPS既具有深部调剖作用,又具有一定的驱油能力。表2参5。  相似文献   

5.
对比了硫酸酯双子表面活性剂GA12-4-12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及驱油效果,研究了GA12-4-12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NT1、ANT2复配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和不同矿化度条件下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GA12-4-12具有优于单链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和提高采收率能力,使用浓度仅为800 mg/L时,在水驱(65.38%)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1.67%。GA12-4-12能适用于中、低渗油藏,其提高采收率的能力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复合驱替实验表明,在2.5×105mg/L矿化度条件下,在水驱(60%)基础上,SP体系(400 mg/LGA12-4-12+100 mg/L ANT1)使渗透率为48.3×10-3μm2的低渗透率岩心提高采收率10.67%;在5×104mg/L矿化度条件下,在水驱(57.89%)基础上SP体系(400 mg/L GA12-4-12+100 mg/L ANT2)使渗透率为417×10-3μm2的中低渗透率岩心能提高采收率8.42%。  相似文献   

6.
一种用于深部调剖的HPAM/Cr3+凝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分子量4×106~7×106、水解度17.6%的聚丙烯酰胺(5~6g/L)、氧化还原体系交联剂Na2Cr2O7 NH4Cl、加入乙二醇的乳酸/丙酸/乙酸复配有机酸延缓剂组成的STP强凝胶调剖剂,其最佳成胶条件为pH值5.2,温度55℃,矿化度<7g/L,调节延缓剂用量可控制成胶时间(12~144h),适用温度为35~80℃。在3支串联高渗透率岩心和3支串联低渗透率岩心并联而成的非均质模型上,在水驱饱和油之后(合层采收率24.3%),依次用STP调剖剂封堵第一、第二、第三高渗岩心后水驱,合层采收率分别达到46.8%、62.2%和69.1%,由此得出结论:封堵深度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讨论了有关的驱油机理。简介了2000~2001年大庆萨中开发区48井次处理半径10~20m的STP深部调剖作业的结果(成功率91.2%)。图5参5。  相似文献   

7.
注聚后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3单元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 (4个反五点法注采井组 )注入质量浓度 10 0 0~ 2 0 0 0mg/L的聚合物溶液 0 .2 9PV后转入后续注水 ,到 1999年 5月底采出程度 34.4 % ,综合含水 87.3% ,接近注聚前的值 ,1999年 10月起在该井组又开始了注低浓度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试验。所用聚合物为HPAM 35 30S ,-M =1.5× 10 7~1.8× 10 7,HD =30 % ,交联剂为Al3 + 质量浓度 10mg/L的AlCit溶液 ,聚合物与Al3 + 质量比为 2 0∶1。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 70℃、渗透率 4 .5 μm2 的人造岩心中注入在 4 5℃反应 2 4h的HPAM浓度 2 0 0mg/L的LPS共 4 .0PV ,阻力系数达到 135 ,注入 18.3PV后残余阻力系数仍达 5 5 ;气测渗透率 1.2 μm2 的人造岩心在 70℃水驱 5PV后原油采收率 33% ,再水驱 5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12 0 0mg/LHPAM溶液驱替 0 .35PV后采收率增加13% ,再水驱 5 .3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2 0 0mg/LHPAM / 10mg/LAl3 + LPS驱替 5 .6PV使采收率增加11.3%。在现场试验中 ,注入 0 .0 6 8PVLPS(第一阶段 2 0 0mg/LHPAM/ 15 0mg/LAlCit溶液 ,第二阶段 35 0mg/LHPAM / 5 5 0mg/LAlCit溶液 ) ,然后水驱 ,仍获得了增油减水的效果 ,经济上也略有收益  相似文献   

8.
驱油用高温起泡剂实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某商品阴离子起泡剂用于胜利孤岛油田渤21块稠油油藏的热(85℃)氮气泡沫驱。在25℃测定了泡沫体积和半衰期及长填砂管模型中的阻力因子,确定气液比应在0.5~1.0范围,最佳值为0.5,起泡剂溶液浓度应在0.3%~0.5%,最佳值为0.3%。在渗透率1.91μm2、用目的油藏油井原油(20℃、85℃密度分别为0.9793和0.9377 g/cm3)饱和的长管模型上,氮气泡沫驱采收率为41.6%,比热水驱采收率高21.3%;在注入初期压差下降之后,注泡沫压差持续上升。在饱和同一原油、渗透率分别为5.59和1.02μm2的并联双长管模型上,氮气泡沫驱的采收率分别为69.8%和58.3%,平均值63.8%,而在5.60和1.11μm2的饱和原油并联双长管模型上,热水驱的采收率分别为43.3%和13.8%,平均值32.6%;压差曲线表明氮气泡沫改善波及体积的效果更好。图8表4参6。  相似文献   

9.
用于低渗透高温油藏降压增注的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高温的留西油藏,研究了碳酸钠/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降压增注及驱油性能.所用季铵盐为工业品,二元体系用矿化度627 mg/L的注入水配制,碳酸钠浓度为2 g/L.季铵盐浓度为1.5 g/L的二元体系与路44断块高凝高黏原油间的界面张力(75℃)在10-1~10-2 mN/m范围,该体系在120℃热老化13天后界面张力稳定在10-2mN/m;该体系在路44断块岩心片上的接触角为10.2°(注入水为56.7°);含黏土9%的岩心粉在该体系中的膨胀率降低17.24%.在80℃下,注水引起气测渗透率1.26×10-3~4.64×10-3μm2的油饱和天然岩心注入压力大幅升高,连续注入季铵盐浓度0.5~2.0 g/L的二元体系时,注入压力下降并趋于平稳,当季铵盐浓度为1.5g/L时压降率最大(38.78%),采收率增幅也最大(9.84%);在水驱之后注入1.5 g/L季铵盐的二元体系,压降率和采收率增幅均随注入量增大(0.5~2.0 PV)而增大,注入量1.0 PV时压降率较高(27.32%)而采收率增幅为20.51%,十分接近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
烃降解菌WJ-1及其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蒙古林油田水样筛选得到一株能以烃类为唯一碳源、高产表面活性剂的烃降解菌WJ-1,经16Sr DNA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株以大豆油为碳源的培养基发酵7天,发酵液表面张力降到25.586 mN/m,排油圈直径增大到11.8 cm.薄层色谱分析表明所产表面活性剂主要有鼠李糖脂、蛋白类和脂类,蒽酮法测得96小时发酵液中鼠李糖脂含量最高,为55g/L;从发酵液提取的棕黄色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其表观临界胶束浓度为20 mg/L;以不同黏度的4种原油作为碳源培养7天,原油平均降解率为52%.在渗透率0.4μm2的物理模型上,以1 PV的0.6%WJ-1菌液、0.6 g/L的聚合物溶液、0.6%WJ-1菌液+0.6g/L的聚合物溶液分别驱替水驱残余油,采收率分别提高6.56%、9.08%、23.08%,表明该菌可用于微生物采油.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油的成因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晓光 《石油学报》2012,33(Z1):20-26
非常规油指勘探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油品,主要有3大类。第一类为重油和油砂, 系正常原油经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形成,分布广泛、潜力巨大,已被大量开采。第二类为油页岩,是干酪根与黏土和细粒无机矿物的混合物,有机质丰度高但不成熟,要经过人工加热生成石油,油页岩的发现很早,分布广泛,以美国所占比例最高。第三类为页岩(致密)油,存在于成熟度较高的高有机质烃源岩夹持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中,要通过对储层的压裂改造,产生人工裂缝才能生产石油。页岩(致密)油在美国、加拿大已开始生产,但其勘探潜力及其全球分布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克拉玛依环烷基稠油特点、环烷基润滑油加工工艺及产品的优势。根据稠油特点和相关行业用油的特殊要求,自主开发了专用加工工艺并研制开发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环烷基润滑油产品,有力支持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政  水天德 《润滑油》1997,12(2):42-47
对加氢油应用于内燃机油的调制进行了考察,认为加氢油是调制高档内燃机油的优质基础油。  相似文献   

14.
工业用油的发展对基础油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成刚  孟书凤 《石化技术》2001,8(3):189-192
工业用油的总体发展趋势为长寿命、节能、环保。为适应其发展,基础油应具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高粘度指数、低挥发性、符合环保要求。传统工艺生产的矿物油基础难以满足需要,加氢工艺生产的Ⅱ、Ⅲ类基础油及合成油尚可,摒弃价格因素,加氢工艺已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于梅  郭昌维  吕双庆  袁雪芝 《润滑油》2006,21(6):20-23,58
大庆原油与俄罗斯原油按不同比例混合的350-400℃、400-450℃和450-500℃润滑油馏分油经过酮苯脱蜡、糠醛精制和白土精制后,得到基础油典型馏分油,进行润滑油基础油性质评价;通过对非大庆石蜡基原油、俄罗斯原油和大庆原油混兑,重点对润滑油馏分油进行同样工艺试验和评价,为大连石化分公司在保证润滑油基础油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原油资源、合理引进加工原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江  周德春 《润滑油》2000,15(1):13-21
对涠洲原油、西江原油、卡宾达原油、来纳斯原油、白虎原油等非大庆原油的减压侧线,利用酮苯脱蜡、溶剂精制白土补充精制的“老三套”工艺汉程,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其质量符合MVI指标要求。采用上述非大庆油生产的MVI基础油,可以调制出L-NL、L-HM液压油,L-DAB100、150往复式压缩机油,100、150中负荷工业齿轮油,85W/90G-3车辆齿轮油,N46Ⅱ型透平油及L-TSA化机油,CC30、CC  相似文献   

17.
从石油需求及供给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进口的必要性,从世界原油的供应情况及我国的外汇储备角度分析了石油进口的可行性,认为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实施石油进口战略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用加氢油开发润滑油产品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施洪香  潘文焕  沈清 《润滑油》2002,17(4):15-21
主要叙述加氢基础油与溶剂精制基础油的性能差别,以其调制的低、中、高档润滑油的性能评价及成本经济性进行了讨论。最终建议:在加氢基础油开发润滑油配方中要扬长避短,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拖拉机传动液压两用油的研制过程。这种两用油以南阳原油正常精制的减压馏分油为基础油 ,以一定的比例调合 ,并添加适量的复合添加剂而成。这种两用油的粘温性能、防锈性能、抗磨性能及抗泡性能均达到或超过美国约翰迪尔公司J2 0A的规格要求 ,能适应各引进大中功率拖拉机、工程机械、重型车辆在黄河以南地区四季使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现行的变压器油标准(如IEC标准、ASTM标准、GB 2536标准)和国内外知名品牌(Nynas、Shell、昆仑)变压器油产品现状,并对国内市场上的国际知名品牌(Nynas、Shell、昆仑)变压器油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国际变压器油标准对比情况看,IEC 60296和ASTM D3487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标准,大部分国家标准都是在此基础上修改采用的。国内外知名品牌(Nynas、Shell、昆仑)变压器油性质对比分析表明:变压器油仍以环烷基变压器油为主,除了要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低温性能及环保性等,更为重视变压器油运行安全性,保证产品不含腐蚀性硫化物、不存在潜在腐蚀性硫,同时要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