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为提高丝胶蛋白在竹原纤维改性整理中的效果,首先采用高碘酸钠对竹原纤维织物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丝胶蛋白溶液对氧化竹原织物进行改性整理,并借助KES-FB风格测试仪对氧化前后及丝胶蛋白溶液整理前后的竹原纤维织物进行了力学性能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竹原纤维织物力学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2.
首先采用高碘酸钠对竹原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丝胶蛋白溶液对氧化竹原纤维进行改性整理,测试并研究了在不同质量浓度、时间、温度、pH值等处理条件下丝胶蛋白溶液对氧化竹原纤维的增重率、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丝胶蛋白溶液处理氧化竹原纤维后,在纤维表面吸附成膜并产生增重,同时处理后氧化竹原纤维的力学性能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竹原纤维的分级提取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竹龄及不同取材部位竹原纤维性能的变异规律,以不同竹龄、不同部位的慈竹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结合的方法提取竹原纤维,并分别测定竹原纤维的化学组成、纤维的表面形貌、纤维的密度、吸湿性能、拉伸强度。结果表明:相同部位竹原纤维,随竹龄的增加,纤维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纤维的回潮率先减小后增大;相同竹龄竹原纤维,随着距地高度的增加,纤维密度增加,回潮率先稍有降低后升高。3年生慈竹梢部纤维密度最大,为1.70 /cm3,4年生的基部纤维密度最小,为1.51 g/cm3。3年生慈竹中部纤维回潮率最低,为12.94%,其不同部位竹原纤维拉伸强度较为稳定,4年生中部竹原纤维拉伸强度最大,为787.42MPa。  相似文献   

4.
竹原纤维织物吸湿透湿性能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纯竹原纤维、纯苎麻、纯棉以及棉竹原交织、竹原棉混纺等织物的吸湿性与透湿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纯棉织物的回潮率和初始阶段吸湿速率明显高于纯竹原织物和纯苎麻织物;竹原织物的透湿性略高于苎麻,明显高于纯棉织物;结构紧密、厚实的织物透湿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竹原纤维与竹浆纤维吸放湿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在温度为20℃,湿度50%条件下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的吸放湿特征曲线,并由此推出了纤维达到吸放湿平衡过程中回潮率对于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放湿速率方程.对比分析了纤维的吸放湿曲线和吸放湿速率曲线,得出结论为竹浆纤维在温度为20℃、湿度500%条件下的回潮率高于竹原纤维,竹浆纤维的初始吸放湿速率高于竹原纤维;竹浆纤维最初吸、放湿速率快,在人体出汗的短时间内,水分转移量高,竹原纤维稍低;竹浆纤维具有较大的回潮率,比热相对较低,所以比竹原纤维更具凉爽感.  相似文献   

6.
对竹原纤维抑菌性能的影响因素做了系统研究.采用吸收法对所制取的竹原纤维进行单因子实验,并通过计算抑菌率来评价其抑菌效果,研究对抑菌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实验得出:回潮率、接种后培养时间及竹屑都对竹原纤维的抑菌性能有影响,为竹原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羊毛角蛋白溶液对氧化竹原纤维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毛角蛋白能够与纤维素直接发生共价交联,因此可利用羊毛角蛋白溶液对纺织品进行改性整理。文章首先采用氢氧化钠、双氧水溶解羊毛,制得角蛋白粉末,并采用高碘酸钠对竹原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角蛋白溶液,对制得的氧化竹原纤维进行改性整理,测试并研究了羊毛角蛋白和氧化竹原纤维反应过程中,角蛋白处理时间、处理浓度、处理温度、pH值对氧化竹原纤维增重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整理结果表明:角蛋白溶液处理氧化竹原纤维后在纤维表面吸附成膜并产生增重,同时处理后氧化竹原纤维的力学性能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碘酸钠对竹原织物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丝胶蛋白对氧化竹原织物进行改性整理.研究了丝胶改性竹原织物的染色性能,探讨了丝胶蛋白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pH对竹原织物活性染料上染百分率的影响.优化了改性氧化竹原织物染色工艺条件:丝胶蛋白25 g/L,40℃改性60 min,pH=6.竹原织物经过氧化及丝胶蛋白改性后,上染百分率提高,染色牢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粗竹原纤维为原料,分别采用超声波-化学联合法和生物酶-化学联合法对其进行精细化处理,以提取出适于纺纱的纺织用竹原纤维。测试了竹原纤维的长度、细度及断裂强度,以探究不同工艺对竹原纤维精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学处理条件下,木聚糖酶-化学联合法对竹原纤维的精细化效果最好,其纤维细度降低了31.07%,纤维断裂强度提高了10.36%。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纯竹原纤维织物、棉2/竹原1(三股)织物、纯棉织物三种织物的对比试验,测试了竹原纤维织物透气性、透湿性、芯吸效应,并对各试验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竹原纤维织物较相同规格的棉2/竹原1织物、纯棉织物,具有较好透气性、透湿性,明显的芯吸效应,是夏季服装的理想面料。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竹原纤维、竹浆纤维纱线与蚕丝交织的竹丝绸织物的服用性能.结果表明:竹浆纤维竹丝绸织物和竹原纤维竹丝绸织物均有华丽的光泽,白度较高;竹丝绸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湿性、抗静电性、透气性;竹浆纤维竹丝绸织物相对柔软、褶皱弹性相对较好;竹原纤维竹丝绸织物挺括度很高,褶皱弹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竹/毛混纺织物的开发及其服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章以竹原纤维、羊毛为原料,经过纺纱、织造和后整理等加工工艺,在保证竹原纤维一定回潮率的前提下,织制成不同混纺比例的竹/毛混纺梭织面料,然后利用FAST织物风格仪对其刚柔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等服用性能进行测试,通过综合研究与分析,得出竹/毛混纺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竹原纤维含量在50%左右时,可以控制织物的缩率达到2.5%.混纺织物中随着竹原纤维含量的增加,可改善毛织物的防缩性、尺寸稳定性、湿膨胀性、压烫效果、褶裥保型性和抗菌防臭、防紫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竹原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湿、热条件的作用.文章对竹原纱线在湿态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其标准状态和湿态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竹原纱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强伸性能的测试分析,得到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为竹原纤维制品的纺织染整生产及日常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羊毛角蛋白能够与纤维素直接发生共价交联,因此可利用羊毛角蛋白溶液对纺织品进行改性整理。首先采用NaOH、H2O2溶解羊毛,制得角蛋白粉末,并采用高碘酸钠对竹原纤维织物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羊毛角蛋白溶液,对制得的氧化竹原织物进行改性整理,并借助KES-FB风格测试仪对整理前后的竹原织物进行了各种力学性能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竹原织物力学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功能化改性竹原织物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试棉纤维、竹原纤维与普通黏胶纤维在液氮超低温处理前后的结晶度、力学性能、摩擦因数、吸湿回潮率、上染率与固色率,探讨液氮超低温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纤维、竹原纤维与普通黏胶纤维经过液氮超低温处理后,结晶度与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摩擦因数、上染率及固色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保障纤维力学性能的条件下合理控制超低温处理时间,可以提高纤维的可纺性与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6.
探讨乌拉草纤维的可纺性。通过微波-生物酶-化学辅助-碱氧浴法脱胶工艺成功获得了乌拉草纤维,测试了纤维微观结构和抗菌性能,并对棉/乌拉草60/40 14.5tex混纺纱进行了试纺。结果表明:乌拉草纤维有中腔,结构中有微孔,纵向有粗条纹;平均直径19.45μm,长度30mm~62mm,线密度1.80dtex左右,平均回潮率16.5%,断裂强度3.0cN/dtex~4.6cN/dtex,试纺单纱各项性能优良;经脱胶处理后的纤维大部分果胶和非纤维物质被去除,纤维呈现典型的纤维素结构,纤维的热稳定性优于乌拉草原样,纤维的抑菌率为42%,低于乌拉草原样。认为:乌拉草纤维可纺性能良好,吸湿好,染色性能好,可做为一种环保的天然纤维来开发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波-生物酶-化学辅助-碱氧浴法脱胶工艺获取了乌拉草纤维,并研究了纤维的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截面及纵向形态发现:纤维有中腔,结构中有微孔,纵向有粗条纹。经测试,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9.45μm,线密度为1.50 dtex左右,平均回潮率为16.5%,断裂强度为2.96 cN/dtex,纤维长度为30~55 mm。综合各项指标说明,乌拉草纤维具有一定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8.
为使竹原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得到更好的应用,采用竹原纤维为增强材料,聚氨酯为基体,制备竹原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用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竹原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力先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采用竹原纤维为增强材料,聚氨酯为基体,制备竹原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并对不同浓度的NaoH处理和不同质量分数制备的竹原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力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oH质量分数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冲击强力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随着竹原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冲击强力先增加后减小,其断裂伸长率随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竹原纤维是从竹材中直接提取的一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为进一步拓宽竹原纤维的应用领域,采用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对竹原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可反应生成活性基团醛基,有利于对竹原纤维的进一步功能化改性。进一步对氧化后的竹原纤维失重率与强力损失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碘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氧化时间的延长,竹原纤维氧化程度提高,纤维降解程度加深,失重率增大,强力损失率增加。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对氧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尽可能减小氧化竹原纤维的失重率及强力损失率。  相似文献   

20.
竹原纤维具有吸湿放湿性好,天然抗菌、抗紫外等优良性能,但竹子中的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杂质影响了竹原纤维的可纺性,严重制约了竹原纤维在纺织行业的应用。文章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竹原纤维脱胶预处理主要工艺参数和脱胶效果的关系,并给出了脱胶的优化工艺参数。实验得出,浴比对于竹原纤维脱胶影响最大,时间次之,NaOH影响最小,说明在制取竹原粗纤维阶段应以大浴比、长时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