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东平湖水库综合运用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平湖滞洪区担负着分滞黄河洪水、接纳汶河洪水、确保艾山以下黄河防洪安全的重要任务,同时老湖区还将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黄河下游分滞洪区运用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对新时期东平湖滞洪区与北金堤滞洪区运用几率、黄河与汶河洪水遭遇情况下东平湖运用方案、东线南水北调调蓄与东平湖运用的关系、东平湖分洪运用对上下游河段河势及河道工程安全的影响、东平湖北排不畅与分洪闸工程安全运用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于山东省东平县马口村注入东平湖。东平湖蓄滞汶黄洪水后排水入黄不畅,致使大汶河洪水期间,东平湖洪涝灾害频繁,防洪度汛形势日益严峻。通过对东平湖蓄滞洪水后排水工程现状及防洪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大东平湖老湖区洪水北排入黄规模,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打通南排入南四湖的通道,以解决大汶河洪水出路不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东平湖总面积627km~2,是黄河下游最重要的滞洪区,又是大汶河洪水的重要入黄通道,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认真解决好东平湖的防汛与蓄水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 1 水情 东平湖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大汶河流域的暴雨洪水,大汶河是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流,大汶河全长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把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作为治理黄河的首要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首先对千疮百孔、残缺不全的堤防进行了修复,继而先后三次进行加高培厚;自下而上分河段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修建了东平湖分滞洪工程;在干流上修建了三门峡水库,在伊河上修建了陆浑水库,在洛河上修建了故县水库。初步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同时,组建了强有力的防汛队伍,进行了洪水测报、预报和黄河防汛通信系统建设。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经过晋、陕、豫、鲁四省党政…  相似文献   

5.
王银山  刘洪才 《人民黄河》1997,19(5):44-46,50
本文从黄河“96.8”洪水水位表现高,传播速度慢,出险次数多等特点,分析了山东黄河防洪工程薄弱,河道淤积萎缩,排洪能力下降,东平湖老湖退水入黄困难,调洪能力下降,防污抢险技术落后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黄河洪水演进规律研究,深和探讨工程防洪标准,完善各类防洪预案解决东平湖退水等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概况 梁济运河是南四湖流域的骨干排水河道,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南至南四湖的一段,北起梁山县路那里村东,南入南四湖,流经梁山、汶上、嘉祥、济宁市中区及郊区等5县(区),全长87.8km,流域面积3306km~2。梁济运河除担负着十年一遇防洪、三年一遇50%除涝任务外,主要承担着防御黄河洪水的任务。为保证黄河下游安全,当花园口出现46300m~3/s洪水时,经渠村闸泄洪1万m~3/s,东平湖不仅新湖启  相似文献   

7.
正东平湖分洪工程位于黄河、汶河交汇处,跨山东省东平、梁山、汶上3县,用于滞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黄河艾山站下泄流量,确保济南市、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和黄河下游堤防安全,是黄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的最后一级蓄水湖。东平湖是古代大野泽的遗留水域,也是汶河、济水尾闾汇水的天然湖泊。1855年,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东平湖便与黄河连通,成为河湖不分的黄  相似文献   

8.
为了迎击更大洪水,确保今年防汛斗争的彻底胜利,黄河防汛总指挥都于8月1日至3日在郑州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与制定了1956年防御更大洪水的紧急措施。措施中包括扩建东平湖,使东平湖的容水量增加一倍以上;黄河下游正在施工的引水灌溉闸门和蓄水设施,要加紧施工,争取早日完成放水,以便尽量削弱洪峯。防洪措施要从最坏处着想,堤坝高度  相似文献   

9.
梁济运河是南四湖流域的骨干排水河道,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南至南四湖的一段,北起梁山县路那里村东,南入南四湖,流经梁山、汶上、嘉祥、济宁市中区及郊区等5县(区),全长87.8km,流域面积3306km^2。梁济运河除担负着十年一遇防洪、三年一遇50%除涝任务外,主要承担着防御黄河洪水的任务。为保证黄河下游安全,当花园口出现46300m^3/s洪水时,经渠村闸泄洪1万m^3/s,东平湖不仅新湖启用,而超标准分洪将达8800m^3/S,  相似文献   

10.
1东平湖水库基本情况东平湖水库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历史悠久,古为野泽和宋代梁山泊的一部分,因受黄河决溢改道的影响,历经沧桑,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后大致形成现在的湖体。1947年黄河回归山东故道后,东平湖成为黄河和汶河的自然滞洪区。1958年黄河发生大洪水,东平湖滞蓄洪水9·5亿m3,消减洪峰3300m3/s,对保护济南、京沪铁路、胜利油田和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195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修建位山枢纽,将东平湖自然滞洪区扩建为能控制蓄洪的反调节水库,以综合解决山东黄河防汛、防凌、灌溉、航运、渔业等…  相似文献   

11.
东平湖分级分区调蓄洪水的合理性分析及2001年洪水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同霞 《山东水利》2001,(12):25-26
1 东平湖新、老湖的分级分区调蓄洪水 东平湖古为大野泽,又称小洞庭。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后,原安山湖向北扩展,形成现在的老湖区,由于当时积水区属东平县所辖。故民国年间有了“东平湖”之称。1958年改建为综合利用的平原水库。1960年7月26日开始蓄水,蓄水位达43.5m,蓄水量24.5亿m~3。由于工程质量差、渗水严重、湖外沼泽和盐碱  相似文献   

12.
对东平湖如何最大限度地调蓄大汶河洪水、滞蓄黄河洪水及其控制运用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东平湖洪水北调穿过黄河入小运河,实现向聊城、临清、德州市供水的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洪水风险图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以模型库、知识库和数据仓库为基础,采用了J2EE三层框架结构和中间件技术,结合MVC设计模式及各种中间件服务并基于网络共享的分布式数据服务体系,对黄河下游滩区、东平湖蓄滞洪区、黄河堤防济南段、济南市城市洪水风险图4个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集成.该平台可以方便地对水文气象、工情信息、洪水、防汛管理等进行查询,同时应用洪水仿真、损失评估等模型模拟出不同洪水频率下最大可能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流速并实现洪灾损失评估、迁安救护决策支持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东平湖滞洪区的作用一是分滞黄河洪水,二是接纳汶河来水,通过对黄河、汶河洪水遭遇分析,探讨新、老湖的调度措施,以减轻东平湖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5.
对东平湖如何最大限度地调蓄大汶河洪水,滞蓄黄河洪水及其控制运用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东平湖洪水北调穿过黄河入小运河,实现向聊城,临清,德州市供水的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杨登琴 《治淮》1996,(8):19-2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和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水源短缺的战略性工程。规划2020年总体调水规模抽江1000、穿黄400、送到天津180立方米每秒。 从扬州附近长江调水北送天津,利用京杭运河和与之平行的几条河道及邵伯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承担输水与调节任务。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公里,其中黄河以南660公里,黄河以北490公里。分干线全长740  相似文献   

17.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重要的防洪工程,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重要的调蓄水库。随着南水北调东线的开工建设,它肩负着向济南及山东半岛供水的调节任务,同时还承担向河北省、天津市供水的任务,因此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本文从工程地质这一基础性工作角度论述东平湖现状情况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东平县水质污染防治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平县地处大汶河下游,东平湖是大汶河流域的客水汇集中心,是黄河的蓄洪水库,是南水北调重要水利枢纽。从南水北调工程的总规划看,工程水源安全保障、水质安全保障以及生态安全保障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据近几年有关监测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19.
按照防大汛、抢大险的一贯原则,黄河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广大治黄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奋战在黄河一线,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迎战可能出现的大洪水。 抓紧抢修水毁工程。1996年8月,黄河下游出现了7600立方米每秒的较大洪水。受河道淤积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水位偏高,下游及小北干流河段多次出险,不少防汛工程被冲毁。据统计,仅  相似文献   

20.
东平湖是接纳大汶河和处理黄河下游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滞洪水库。由于黄河河床淤积抬高,使东平湖老湖蓄洪后,北排入黄河日益困难,向南排又无配套工程,不能向南四湖排水,致使老湖滞洪能力逐渐降低,从而增加了运用东平湖新湖滞洪的机遇。使用新湖区滞洪一次,直接经济损失将达13亿元。为此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修建从东平湖老湖向南四湖排水工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