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入手,论述处理文本中文化内涵的两种方法,即: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指出从文化传真的目标看,翻译应有“异国情调”。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着重并证阐释翻译中"文化"的"可译"与"不可译",并且努力找到补偿策略来减少翻译中的障碍,以期促进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文化视角出发,依据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对翻译中的文化语境进行分析,探讨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不同的语用含义和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的准确与贴切。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好的电影片名更加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以吸引人们去观看。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对电影片名翻译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提出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音译、直译、意译及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的策略,能准确传神地完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从而实现其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目的论立足于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填补了传统翻译研究的空缺,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对外宣传中的汉英翻译策略,以目的论为基础提倡采用适当的归化异化策略,应对外宣传材料中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字幕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进行探讨,对《老友记》中文字幕进行个案分析,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解决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实现最佳关联,使目的语观众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关联探讨陶瓷文化翻译策略,研究实现最佳翻译,让目的语读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交流中的相互融合与吸收,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传统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回顾 ,论述了商标名称的文化内涵及商标名称翻译的文化取向 ,总结了商标名称翻译的几种方法 ,最后提出我国商标名称翻译的文化取向策略  相似文献   

9.
涉外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本文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旅游文本的特点,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探索了旅游文本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并提出了旅游文本的翻译应当以读者为中心,灵活取舍文化信息,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从尊重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探讨了文化意象翻译中情感错位的翻译策略.认为对于微观层面的情感错位现象,译者可以采取“存异”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向源语文化和原作靠拢;对于宏观层面的情感错位现象,译者应采取“求同”的翻译策略,向译语文化靠拢,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1.
唐诗中含有丰富的佩饰文化描写。本文分析唐诗中配饰物品的外延与内涵特征,并以中国译者许渊冲与美国译者哈里斯的唐诗译本为例,比较两位译者对待唐诗配饰文化的翻译方法与文化倾向。文章认为,许渊冲译本灵活使用了直译、意译与零翻译的方法,译文表达总体上更贴近目标语文化规范,对唐诗中配饰文化的传播建立在不影响诗歌整体意义和诗学美感的基础之上;哈里斯译本则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表现出贴近源语文化规范的显著倾向,对于唐诗中的配饰文化有更直接细致的刻画。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差异源于各自翻译语境的制约,其译本促进了不同阶段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入手,对目的论的主要原则策略进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对林语堂先生的英文作品《京华烟云》中隐含的文化翻译进行分析,结合其翻译目的得出结论: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时,译者主要采用纪实翻译,结合具体情境,工具翻译是必要的补充,尤其是涉及到深层文化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从跨文化翻译层面,例析《板桥家书》英译本中译者对中国文化特有元素、中国传统节日元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元素及寓言典故元素等的翻译处理策略,鉴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翻译的传真与失真,探讨了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实施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和国家当前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不谋而合。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更适合于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已得到了翻译界的认可。文章以扬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针对非遗外宣翻译的目的及特点,以功能语境理论为指导方针,以归化异化翻译为手段,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翻译史上,宗教文本的翻译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圣经翻译,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翻译文化史的角度说明佛经翻译、圣经翻译的实践和理论的形成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作为各自发展先决条件的社会文化以及思想哲学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外宣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传递。在翻译时,译者不仅要打破语言的壁垒,更要跨越文化的鸿沟。这就要求译者充分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试从外宣翻译的特点入手,从文化、政治、思维、历史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词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差异,指出外宣翻译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使译文能够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缺省与文化空缺、跨文化语用失误与文化负迁移均会导致翻译中的文化障碍。翻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译者应能在翻译中成功跨越文化障碍,实现高质量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在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涉及诸多影响源语信息准确传达的文化因素,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及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并通过相关问卷调查,分析英语传授者和学习者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借此阐明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母语文化意识与素养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这决定了翻译和文化的密切关系。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此,各语言所载负的文化信息很难完全一致,后者会造成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和歪曲,也就是文化意象的错位问题。列举了文化意象错位的几种形式,分析了引起文化意象错位的种种原因,最后提出怎样对待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