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刘健 《山东煤炭科技》2020,(4):14-16,19
针对南阳坡矿综放工作面顶煤放出率较低问题,分别研究了不同放煤步距和放煤顺序时工作面顶煤运移规律及顶煤放出率,确定采用两刀一放配合间隔放煤的最优工艺。研究表明,间隔放煤较顺序放煤时工作面支架整体放煤量较高,优化后提高顶煤放出率。  相似文献   

2.
深部大倾角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赵各庄煤矿在深部大倾角特厚煤层条件下应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成功经验.分析了3237西上工作面采用多轮间隔放煤和双轮顺序放煤的优缺点,根据所采用的采煤机和日后进行技术改造的可能型,推荐采用两刀一放的放煤步距.认为3237西上工作面采用两采一放、多轮间隔的放煤方式是最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褚亮  王凯 《煤》2022,(4):57-59
针对古城煤矿N1305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放煤工艺下顶煤的回收情况.结果表明:工作面采用单轮间隔放煤比单轮顺序放煤顶煤回收率高7%,采用0.8 m放煤步距顶煤回收率较1.6 m放煤步距的顶煤绝对回收率高3.22%,相对回收率高5.06%,为相似条件下工作面回采放煤参数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山矿8209综放工作面采取分段分层顺序放煤工艺开采3~5~#煤层时,现场应用时存在煤炭回收率以及精煤产率低、煤流中矸石含量较高等问题,提出分段间隔放煤工艺,并对三种不同分段间隔放煤工艺下的放煤工艺、放煤效果以及精煤产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209综放工作面采用分段间隔四级一次性放煤工艺时,精煤产率可较分段分层顺序放煤提高6.9%,而且煤流中矸石含量较低,可满足8209综放工作面煤炭高效回采需要。  相似文献   

5.
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时,采用单向割煤作业可以提高日正规循环刀数,但采用传统的单轮顺序放煤、多轮顺序放煤、单轮间隔放煤等工艺无法跟上工作面回采速度,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通过现场跟班调研和数据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错机放煤工艺,即和割煤位置错开放煤,采用此方法可以将回采率达到94%以上,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孙海 《煤炭科技》2013,(1):36-37
为了研究不同工作面倾角对放煤方式的影响规律,采用PFC2D模拟软件,模拟了秦源煤业不同倾角的综放面采用不同的放煤方式开采顶煤的冒放规律,得出各放煤方式与顶煤回收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顶煤存在一个临界角度,当顶煤角度低于此值时,采用顺序上行、顺序下行和间隔上行3种放煤方式的顶煤回收率逐渐降低,而高于此值时,以上3种放煤方式的顶煤回收率又逐渐增加.采用间隔下行放煤方式的顶煤回收率与3种放煤方式截然相反.由此提出了不同倾角下的最优放煤方式,为相似条件的矿井开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综放工作面顺序放煤下的围岩受力特征及采动力学记录,对煤厚为11m的顺序放煤工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11m厚煤岩顺序放煤,顶煤下部的竖向应力值均大于煤岩上部和中部的竖向应力,顶煤中部应力分布较为均一,为顶煤高度方向应力最小的部位,从顶煤应力云图及应力状态分布曲线可以得到,顶煤下部是煤岩应力增幅最大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综放工作面顶煤的冒放性直接关系到煤层的回采率,顶煤的放出率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以唐家会煤矿6煤层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PFC软件分析单轮顺序放煤、单轮间隔顺序放煤及单轮间隔多口放煤等几种放煤方式对顶煤放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轮间隔多口放煤时煤体下落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碰撞,有利于增加顶煤放出率,且该放煤方式能够部署两个甚至更多的放煤口同时放煤,降低工作面完成一次放煤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种合理的放煤方式。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6,(11):57-60
为了提高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顶煤采出率,基于BBR研究体系,以某矿1203东翼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放煤方式进行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大间隔放煤方式,在初始放煤后,放煤漏斗主要由上分段采空区矸石对顶煤放出区域进行递补而形成,更有利于顶煤的放出;工作面不同位置的顶煤放出量呈现出锯齿状分布,锯齿峰值较大,反应了放出体充分发育;顶煤采出率比顺序放煤和常规间隔放煤分别提高了5.91%和3.17%。最后通过计算1203东翼工作面合理放煤间隔对其现场放煤方式进行优化,提高了其顶煤采出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大倾角工作面放煤工艺及顶煤运动特征,采用相似材料模拟,依据放煤步距、放煤顺序、放煤方式、煤层倾角的不同构建了15种放煤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放煤条件下对回采率、顶煤与矸石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面倾向采用由下向上单轮顺序放煤、回采方向采用一采一放的组合方式放煤,工作面回采率最高;随着煤层倾角增大,回采率逐渐降低。受煤层倾角影响,放煤漏斗呈非对称圆锥形,由上向下放煤漏斗为倒圆锥,由下向上放煤漏斗为正圆锥;而放煤漏斗轮廓受煤层倾角影响不大。由上向下放煤顶煤有滞留现象,而由下向上放煤则无顶煤滞留现象,下端头可尽可能多放煤,上端头要控制放煤。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同煤集团塔山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顶煤放出规律进行了实践性研究。通过"单轮顺序"、"单轮间隔"、"单轮分段间隔"三种方案的现场试验,得出了三种放煤形式下顶煤回收率及放出含矸率的详实数据。研究表明"大中小微"式的单轮分段间隔放煤法可极大提高该工作面的放煤效率,同时该研究也为类似条件下综放工作面提供了可靠的放煤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提高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回收率、降低含矸率这一具体问题,以斜沟煤矿23103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合理放煤步距和放煤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模拟结果表明:23103工作面采用两采一放(放煤步距1.2m)顶煤回收率比采用一采一放(放煤步距0.6m)与三采一放(放煤步距1.8m)分别提高1.9%与6.2%,一采一放容易混矸,三采一放容易丢煤;采用单轮间隔放煤,顶煤回收率为75.2%,放煤含矸率为12.6%;采用双轮顺序放煤和双轮间隔放煤,顶煤回收率分别为80.6%和79.4%,放煤含矸率分别为9.1%和9.6%。现场实测结果表明:23103工作面采用两采一放双轮顺序放煤有利于减小含矸率,提高顶煤回收率,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5,(8):28-30
针对同煤集团麻家梁矿14101工作面条件,对工作面煤岩力学性质、顶煤运移规律、提高综放采出率技术等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出14101工作面宜采用的合理放煤工艺为一刀一放单轮间隔放煤,14101工作面采出率提高了6.5%,多回收煤炭27.53万t。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酸刺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放煤工艺,提高工作面放顶煤采出率,降低混矸率,以酸刺沟煤矿6_上108工作面为研究背景,运用PFC2D颗粒流软件建立工作面放煤的数值模型,对5种不同的放煤工艺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煤层厚度大于20 m时,群组多轮放煤工艺的放煤效果最好;当煤层厚度小于20 m时,采用双轮间隔放煤工艺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减少遗煤损失,有效延长矿井生产年限,结合同忻矿820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生产实际情况,将"单轮顺序"放煤工艺优化为"多轮追机顺序+间隔分层"放煤工艺。在8201工作面的现场试验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相同推进度情况下,同相邻8202工作面相比,采用优化后的工艺8201工作面精煤回收率提高了6%,能够有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因此,确定了同忻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合理的放顶煤工艺。  相似文献   

16.
在综采放顶煤生产工艺中,除工作面采高及放煤步距外,放煤方式也是影响放煤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利用离散元模拟软件PFC,分别对单轮间隔、单轮顺序和双轮顺序的放煤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三种放煤方式的效果,确定了最优的放煤方式,对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家山煤矿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回收率达到80%以上,通过对放煤工艺、放煤步距、放煤顺序等对放顶煤工作面顶煤放出率的影响因素的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确定该矿急倾斜煤层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开采合理的放煤步距为1.2 m、放煤方式为分段、间隔顺序加折返式,此种方法顶煤回收率高,煤质好,支架稳定,为近似地质条件下的急倾斜厚煤层长壁开采起到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2015,(12):218-221
为研究大倾角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在不同放煤顺序时的顶煤放出率,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工作面倾角及放煤顺序对顶煤的运移和放出规律的影响,并且采用PFC2D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对新疆兵团农四师71团煤矿大倾角走向长壁综放开采工作面进行模拟,统计出工作面在不同倾角及不同放煤顺序时顶煤的放出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行式放煤时,顶煤放出率随工作面倾角增加呈增加趋势,而采用下行式放煤时,顶煤放出率呈减小趋势。随着工作面倾角的增大,上行式放煤的优势变得更加明显。在工作面现场应用中,上行式放煤取得了良好的顶煤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煤矿智能化发展现状与要求,系统阐述了煤矿智能化开采模式的定义、技术内涵与特征。针对不同煤层赋存条件,提出了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大采高工作面智能耦合人机协同高效综采模式、综放工作面智能化操控与人工干预辅助放煤模式、复杂条件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模式等4种煤矿智能化开采模式。根据截割工艺、工序与装备的差异,将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细分为刨煤机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滚筒采煤机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详细阐述了滚筒采煤机定位导航与智能调高技术、半截深高速截割工艺等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模式关键技术。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主要技术瓶颈,论述了基于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的围岩智能耦合控制逻辑、重型装备群的分布式协同控制逻辑等大采高智能化开采模式关键技术。分析了放顶煤工作面与一次采全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模式的差异,提出了基于时序控制放煤、自动记忆放煤、煤矸识别放煤等智能化放煤控制逻辑与工艺流程。针对复杂煤层条件,提出了采用局部智能化开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环境安全水平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位放顶煤工作面合理放煤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计平  韩益根 《煤矿开采》1996,(4):24-25,62
通过对不同放煤方式条件下的高位放顶煤工作面回收率、含矸率的观测研究,找到了高位放顶煤工作面的合理放煤方式及放煤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