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的进步,首先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只有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推动时代的进步。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的思想深处还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宅宽院阔,一房大屋深的传统观念,对宅基地限制在二分半以内有抵触情绪,多占宅基,滥用土地的现象还十分严重的存在。再者由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不但农民自身存在的小而全的思想,就是有组织的农居设计方案竞赛,也将小而全作为评选优秀方案的参评标准,明明  相似文献   

2.
好雨当春     
《建筑与文化》2011,(3):78-81
黔阳古城往北,是一座崭新的黔城,它是今天洪文明的彩练,唱出冰心玉壶的承诺,擂起招贤纳才的江市的行政中心。新老黔城,仿佛一见如故的忘年战鼓,建设锦绣黔城,进而让洪江青山常驻,绿水长交,更像血肉相连的亲人,守望相助。因了黔阳古流,城乡富庶,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3.
张传祥 《建筑》2013,(4):76-77
简单、充实,黑白、葱茏的军旅岁月,令人追忆,一遍又一遍。一张张笑脸,一个个身影,质朴而坚毅,平实又伟岸,已经化作了座座丰碑,静立于岁月深处,须仰视。——编者2011年8月,我正式退休,我的职业生涯就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家闲来无事,偶然翻起了几篇关于铁道兵的纪实文学,那朴实的语言,似曾相识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军旅岁月。1976年,我光荣参军,成为一名铁道兵。告别家人,  相似文献   

4.
常昊  王凇 《城市住宅》2015,(9):70-73
商帮,是我国自古以来便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商人们由地缘结成联盟,生意场上同气连枝,守望相助,借助一种乡土情结来分割天下财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传奇色彩的两支就是晋商和徽商,山西乔致庸和江南胡雪岩便是其中的翘楚. 晚清风云变幻,列强肆虐,民患频繁,社会正处在动荡的变迭时期,工商业的资本化和官僚化为商人们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也为他们营造府第奠定了坚厚的物质基础.思潮的碰撞和商场上的机变,使手握重财的商人无法满足普通的高墙深院,他们开始打破道统,追求个性.  相似文献   

5.
傅燕  张勃  叶浩 《中外建筑》2008,(5):88-90
书院与会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具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本文对比研究两种建筑的异同,透过建筑表象,折射出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不同的人文内涵。土人修身养性,融于自然,追求雅趣:商人重义取利,融于社会,追求财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诱发不同的建筑观和审美情趣,渗透到建筑,使其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校区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李苹 《中州建设》2011,(9):23-24
2011年3月26日,河南广播电视发射塔试运行。蓝天白云下,发射塔灵秀,挺拔,五朵圆形花瓣组合而成的塔楼,由下至上逐层扩大,犹如缓缓开放的梅花,轻盈,秀美。外立面蓝黄相间的玻璃和不锈钢板,为发射塔粗犷的钢结构骨骼披上一袭华美的外衣。设计师巧妙构思,合理布局,使玻璃和不锈钢板相互掩映,相互衬托,将金属的质感和玻璃的轻盈完美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云上天峨     
朋友说,这水下,就是当年繁华一时的老向阳镇,我的家,我的老家,就在这水下了,祖上几代都是居住在这个老镇。他的话很自然,但声音和语气却似乎凝结在水面,似乎还要沉下水底,去触摸那些曾经的青砖黑瓦,和那些巷道里平滑的青石板……十年前,我经常与这位朋友在老向阳镇的半间小木屋里,举杯横对雨后的西山白云。而现在,他告诉我,曾经的西山,就是我们现在船边的这座小岛,而我们的游船刚划过的地方,或许就在当年的那些飘绕的云朵之上。  相似文献   

8.
易在河南     
《中州建设》2011,(15):51-55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9.
正黛瓦青墙,漆黑的木门,锁住了生如夏花的芳华,围住了逝如冬雪的过往。朝阳初升的路上,渐渐响起了悠悠的调子,一段饱含啜泣的《走西口》传出很远,画面中离家的男人走得很慢,最后的一个转身,中间却是眼泪才能衡量的距离。女人止步,久久无语凝噎,只好回到用等待搭成的大院里,用回忆以候良人的归来。  相似文献   

10.
叶昌元 《城乡建设》2015,(10):34-35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改造旧城棚户区和治理非法私建为突破口,坚持规划先导,合理配置有限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推动城市化进程,走出一条昌都特色的路子. 藏东明珠的华丽转身 昌都市,东接四川,北邻青海,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65年前的10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昌都,处于康巴藏区腹心地带的农奴翻身做了主人.65年来,昌都人民的居住环境变化翻天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