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材料生产商普立万公司推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专用的新型着色剂和助剂,这些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如聚乳酸(PLA)、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一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同时还有淀粉基共混材料等。这些新型助剂商品名为OnColorBIO着色剂和OnCapBIO助剂。  相似文献   

2.
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新型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羟基烷基酸酯(PH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目前这3种生物降解塑料发展较快,且均将在近几年内得到进一步扩产,此外还简要介绍了聚硫酯、聚羟丁酸酯(PHB)等刚研制出的生物降解塑料,诠释了生物降解塑料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物、CO2/环氧化合物共聚物(APC)、聚乙醇酸(PGA)、聚3-羟基丁酸(PHB)、聚己内酯(PCL)的生产工艺、企业产能、产品应用等情况,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全生物降解共混物研究进展,包括PLA/聚羟基丁酸酯(PHB)共混物、PLA/β-羟基丁酸酯与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共混物等,其中重点介绍了其相容性与相态结构、结晶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脂肪族聚酯类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羟基烷酸酯(PHA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简要地介绍了其主要应用领域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PBS不同化学结构共聚物的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改变原料的组分合成不同化学结构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改性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己二酸丁二醇酯(PBS-co-B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BS-co-E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己二醇酯(PBS-co-HS),利用FT-IR和1H-NMR表征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并对共聚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能、降解性能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共聚物的结晶度、熔点较其均聚物有所降低;但所有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都有所提高.热分析结果表明:PBS-co-HS热性能有所提高,PBS-co-BA和PBS-co-ES有所下降.堆肥降解实验表明:所有共聚物的降解性都比均聚物有显著提高,其降解速度大小顺序为:PBS-co-BA>PBS-co-HS>PBS-co-ES>PBS,PBS-co-HS是综合性能最优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工业生产技术特点和产业化现状,通过对比指出了PBAT与传统塑料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尚存差距。系统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熔体混合、溶剂浇铸和原位聚合三种不同方法,制备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聚碳酸亚丙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材料(纤维素纳米晶体、改性纤维素纳米晶体、海泡石和蒙脱土)以及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乙酰化绿竹纤维和工业木质素)改性PBAT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PBAT复合材料的降解原理和降解性能进行了讨论。最后对PBAT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PBAT生产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应该向综合性能高、低成本和绿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苹果酸和1,4-丁二醇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制备出来了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弹性体材料——聚苹果酸丁二醇酯(PBM),初步研究了材料的亲水性能和降解性能,并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BM的聚集态结构为无定形态,透明柔软,玻璃化转变温度在0℃以下;通过调节合成单体的物质的量比,改变预聚物的后期固化时间,控制后期固化交联(反应)时间等手段,实现了降解性能可控,吸水率可调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传统塑料废弃物在环境中的积累,生物可降解材料备受关注。在众多可降解材料中,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具有完全生物降解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聚乙烯等不可降解材料的理想替代品。但PBAT存在加工性差、粘度高等一些缺陷,将聚乳酸(PLA)加入到PBAT中可改善其缺陷。本论文综述了五种最常见的PBAT/PLA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不同的改性方式来提高BAT/PLA复合材料的性能,并展望了PBAT/PLA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偶联剂,将端羟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预聚物(PBs)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进行多嵌段共聚,得到PBS/PEG多嵌段共聚物。采用FT-IR、^1H—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同时研究物料配比和偶联剂TDI的用量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及共聚物的吸水率和水解降解行为等。结果表明,PEG的引入使得材料的亲水性显著改善,共聚物的降解速率较纯PBS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聚乙二醇(PEG)、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和聚四氢呋喃醚(PTMG)等不同特性的聚合物链段引入聚氨酯(PU)基体,制备了具有不同软段结构的聚氨酯泡沫塑料(PUF)。考察了不同软段分子链结构对PUF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在土壤中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段中PEG或PLA含量的增加,PUF的拉伸强度下降;不同软段结构PUF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顺序为:PTMG1000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具有超疏水⁃超亲油和可生物降解特性的新型聚乳酸(PLA)油水分离材料,并对比分析了纯PLA和PLA基油水分离材料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得出利用PLA作为主原料或基体材料制备油水分离薄膜,不仅可以达到理想的油水分离效果,并且经过后处理后还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是目前理想的油水分离材料之一。最后,对PLA在油水分离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钺  杜风光 《河南化工》2012,(15):21-25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化现状和应用前景,包括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二氧化碳基共聚物(PPC),重点介绍了PPC的产品性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商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4.
毕昕媛  姚建民 《中国塑料》2021,35(10):21-25
为了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选用大分子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两种生物降解材料以及强力渗水助剂为原料制备PPC生物降解渗水地膜,采用多次吹膜测试法对地膜的配方和工艺方案进行了优选,并通过万能拉力测试机、紫外老化试验箱等对地膜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按照优选方案A9A2的配方和工艺,结合渗水地膜加工工艺,可以成功制备厚度为(0.007±0.002) mm的薄型PPC生物降解渗水地膜;以A9A2为基础并进行优化处理后的工艺技术试制的6个产品的力学性能均能够达到GB/T 35795—2017标准要求;0.007 mm PPC生物降解渗水地膜60 d后开始出现横纵向裂口,180 d后降解率为77.06 %,365 d后降解率为95.72 %。  相似文献   

15.
闫承花  晋阳  房辉 《合成纤维》2013,(11):15-17,23
将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和聚苯硫醚(PPS)纤维置于自然环境中,经过数十天的风吹日晒和水淹土埋后,分别测定了它们的失重率和强度损失率,定性分析总结了其自然降解性能,为关注这些新纤维生产和应用过程的环境友好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法,以1,2,4,5?四氯苯为内标,建立了生物降解塑料中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3种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明确了PLA、PBS和PBAT的定量特征峰,建立了定量计算公式。同时测定了7批市售生物降解购物袋中上述3种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内标物与目标物定量特征峰面积比1∶5~5∶1范围内,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3种组分精密度、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3 %,定量分析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均≤3.0 %,该方法准确且简便可行;该方法适用于生降解塑料样品中PLA、PBS、PBAT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和聚乳酸(PLA)进行共混,然后添加竹粉、木质素和秸秆粉,利用混合熔融造粒、挤出吹膜工艺制备了PBAT/PLA/生物质粉(BP)(质量比74.26/4.95/19.80)复合垃圾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测试(XRD)、热重分析仪(TG)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垃圾袋的微观形貌、组成、耐热性能、拉伸性能及抗漏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BP在PBAT/PLA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对薄膜结构和热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添加竹粉和木质素材料的垃圾袋相比于添加秸秆粉的垃圾袋有明显的强度优势,强度提高了40 %以上。本研究对于降低PBAT/PLA垃圾袋的生产成本、促进生物降解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材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吸水材料日益成为众多领域的重要功能材料,开发环境友好型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材料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材料的研究新进展,着重介绍了淀粉、纤维素、海藻酸、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类高吸水材料,以及聚乳酸类,氨基酸类,微生物合成类高吸水材料的特性,及近几年的研究开发情况,并对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材料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与D,L⁃丙交酯的嵌段共聚物,并以此共聚物为载体制备了紫杉醇胶束,研究了mPEG⁃聚丙交酯(PLA)与载药胶束(DMs)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特点。结果表明,在低温下(4 ℃),mPEG⁃PLA聚合物和DMs均能长时间(24个月)保持稳定,未发生明显降解;当温度升高,mPEG⁃PLA和DMs降解速度明显增加,但降解机理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在40 ℃以上的环境中更明显;mPEG⁃PLA聚合物的高温(60 ℃)降解以链段内部无规则断裂为主,分子量显著降低;DMs在高温(60 ℃)下则更多遵循“末端降解机理”,生成更多的丙交酯和乳酸。  相似文献   

20.
聚乳酸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乳酸类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通过改性,其相应的性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其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文章对聚乳酸的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聚乳酸的改性方法有物理改性(包括共混改性和增塑改性等)、化学改性(包括共聚改性和交联改性等)和复合改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