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介绍了一种基于Java的人机界面微调管理器JKnob,该工具已初步与BEPCⅡ储存环10台电源控制样机在实验室联调成功.  相似文献   

3.
石油和天然气可维持人类对能源需要的时间是暂短的,煤储量虽较为丰富,但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核能是相对干净的能源,但现有的裂变核能源主要是消耗占天然铀中0.72%的235U,受到铀资源不足的严重制约.聚变能作为能源的利用,还有相当的距离.利用平衡燃料成分反应堆的概念,设计一种可充分利用铀、钍资源,处理高放废物,又可防核扩散的新型快堆的可能途径.介绍了国外类似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动态.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测量^95Y的核数据,须从复杂裂变产物中将^95Y分离出来。对^95Y分离而言,最主要的干扰是^94Y。^95Y和^94Y的半衰期分别为10.3min和18.7min,故从裂变产物中直接分离^95Y和^94Y显然是不行的。根据对Y衰变链的分析,可利用其母体核素^95Sr(23.9s)和^94Sr(73.5s)半衰期的差别将两者分离。  相似文献   

5.
基于MCNP5对含有不同比例的CRT的普通混凝土的屏蔽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137CS源放出能量为0.662 MeV的γ射线穿过不同厚度的不同屏蔽体,得出γ射线穿过不同屏蔽体的透射光谱、线衰减系数和透射比。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RT部分比例的增加,出射光谱逐渐降低,线衰减系数逐渐增大,透射比逐渐减小,同时发现将CRT部分比例占到9%时制造出来的混凝土的屏蔽性能和纯CRT的屏蔽效果相同。研究结果为将报废CRT的回收提供了市场,也为制造抗辐射混凝土减小了代价,同时也为环境治理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支节液态调配器系统的分析,设计了一个由计算机远程监控5套三支节液态调配器的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由PC机、数据采集卡、模拟输出卡、PLC、接口电路及其油路系统组成,软件部分采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设计,并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方式.通过数据采集卡来采集支节高度达到监测的目的,并通过Labview与PLC的串口通讯来控制上升回路、下降回路的开关从而控制液面上升、下降或停止,而高度调节的快慢则由模拟输出卡控制阀门开度大小来控制.与原系统相比,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更灵活、精确、高效和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MCNP(Monte Carlo N-Particle Code)是基于蒙特卡罗运算方法的以中子、光子等多种粒子为对象的运动过程模拟的计算程序。由于它强大的运算模拟,灵活并可通用的特性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由于软件的专业性,在操作方面得到了极大限制,使其在以后的发展中受到了极大阻碍。研究旨在利用E语言环境来研制MCNP的自主建模软件,用于解决使用者由于对MCNP的不熟悉而导致无法建立目标模型,摆脱呆板繁琐的"记事本"式的编程键入,提供一个新的MCNP建模环境。  相似文献   

8.
核电厂严重事故下的传质传热的研究杨志林徐济均金金竹南(上海交通大学)关键词核电站堆芯压力壳熔化物1引言核电厂的严重事故在八十年代就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对核电厂安全提出了更高及更新的要求。根据核电厂严重事故的发展和其物理过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通用电气公司最近所作的600 MWe小型BWR的概念设计特点。在这种概念设计中,由于①堆功率比现有的大型BWR低,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通用电气公司现有BWR的设计、技术和运行经验,③用最新技术来简化安全功能系统和其它一些系统,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和缩短建造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度定向的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99.99%的铝片.在草酸溶液中,通过基于自组织基础上的二次氧化法制备了孔高度有序、六角排列的氧化铝模板,在微米尺寸区域内获得了高度平行的氧化铝纳米孔阵列。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CVD),在没有任何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利用多孔氧化铝模板本身的催化作用,在氧化铝模板孔内成功制备了高度有序的平行碳纳米管阵列,这种碳纳米管阵列可以作为研究离子束沟道传输特性的较理想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测试手段对铝片、氧化铝模板和碳纳米管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氧化铝模板的形成机制和基于氧化铝模板生长高度定向碳纳米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确证电子束辐照邮件的可行性,寻找辐照纸张时可保证品种等级的剂量范围,用不同剂量电子束照射新闻纸、复印纸、牛皮纸、书写纸、照片等几种常用的纸张,测定了纸张的定量、白度、撕裂度、抗张强度、耐折度、色差等物理性能发生的变化,并对辐照效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分析表明,20-30 kGy的邮件辐照灭菌剂量对上述性能影响小于25%.  相似文献   

12.
13.
14.
《核动力工程》2016,(1):109-112
以秦山第二核电厂反应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反应堆温度-功率曲线对机械控制补偿(MSHIM)运行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反应堆温度-功率曲线的优化,可以缩减负荷跟踪过程中对控制棒的移动范围,进而支持幅度更大的MSHIM负荷跟踪。  相似文献   

15.
水流速度对锶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不饱水和饱水黄土土柱对稳定元素锶的迁移进行了示踪实验,结果发现,锶在两类未扰动土柱中的延迟系数可以很好地衔接。对锶的延迟系数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在不饱水土柱还是饱水土柱,锶在黄土中的延迟系数Rd不是常数,而随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无论按峰位还是按质心位置计算,单位喷淋强度下锶的迁移速度随水的喷淋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这表明,为了描述锶在黄土中的迁移,使用平衡吸附模式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在室温、超高真空条件下,采用Ar离子溅射沉积的方法在清洁金属铀表面沉积铝薄膜,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原位观察铝薄膜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薄膜生长过程中,铀铝界面存在较明显的互扩散行为,同时发生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生成金属间化合物UAlx,导致铀、铝XPS特征谱发生明显变化.铀铝间的互扩散导致U 4f谱在380.4、392.7和404.2 eV处出现新的能量损失峰;而铀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导致Al 2p XPS谱峰向低能端偏移0.2 eV.随沉积时间的增加,能量损失峰强度逐渐增强,Al 2p峰逐渐向金属Al特征峰位置偏移,说明随铝沉积量的增加,铀铝间的扩散行为增强,铀铝相互作用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组分并非单一.在沉积过程中,铝薄膜以岛状方式生长.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钙-铀-碳酸络合物对红土吸附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总碳酸和钙离子浓度增大会抑制红土对铀的吸附,当pH=7.0,红土投加量为1g/L,钙离子、总碳酸根和初始铀浓度分别为0.4mmol/L、3.8mmol/L和50mg/L时,红土对铀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4.20mg/g。铀在红土上的吸附形态为UO2(CO3)2-2、UO2(CO3)4-3和UO2CO3(aq)。利用铀-碳酸络合物总量c(UCO3)T可预测红土吸附铀的容量qe,c(U-CO3)T与qe呈非线性关系,其方程为qe=18.2(c(UO2+2)·c(CO2-3)(K1+K2c(CO2-3)+K3c2(CO2-3)))0.36。该研究成果可为铀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以国内某核电项目为依托,根据美国核安全管理导则Regulatory Guide 1.78-Evaluating the Habitability of a?Nuclear Power Plant Control Room During a?Postulated Hazardous Chemical Release(RG1.78)评估原则,梳理并筛选核电厂中符合要求的化学品,利用ALOHA软件计算发生泄漏后进入主控室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评估泄漏后对主控室可居留性影响。从模拟结果看,由于核电厂核岛厂房为封闭设计,主控室通风口位于核岛厂房内部,当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时,主控室通风口处的有毒气体浓度低于毒性限值,不会对主控室可居留性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