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卡双前桥转向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卡双前桥转向摇臂机构传统单目标优化方法考虑因素的不足,提出了以二轴左轮转角误差最小、转向杆系与悬架运动的最大干涉量最小、左右转向力不均匀性最小为综合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车轮转角误差模型通过将摇臂机构拆分的方法得到,悬架与转向杆系的干涉模型通过建立转向直拉杆与悬架的空间运动模型得到,左右转向力不均匀性通过计算转向传动机构传动比得到。优化结果证明,多目标优化方法优于传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减小转向轮的磨损、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及转向轻便性。  相似文献   

2.
多轴转向技术正在向具有主动转向系统和转向杆系的双转向系统发展,但是,由于不同转向系统之间的耦合干涉,双转向系统存在轮胎磨损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转向杆系优化方法——双极限目标优化法。根据后轴主动转向的控制策略和车速与车轮转角的关系,确定不同转角范围内的各轴双极限理论转角。通过对转向杆系的优化分析,实现不同速度和转角条件下,转向杆系的转向中心与后轴动态转向中心的协调一致,最大程度降低双转向系统的耦合干涉。针对九轴转向车辆,利用双极限目标优化法对其转向杆系进行优化分析。通过与固定转向中心的优化结果对比发现:双极限目标优化法的最大转角偏差降低30.9%~59.9%,从而验证新优化法的正确性和优点。此方法对双转向系统转向杆系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汽车转向系与悬架系统匹配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上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和悬架系统之间在实际运动中所存在的干涉问题,以扬子皮卡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独立悬架与转向系的匹配关系.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空间机构运动学理论,针对常见的独立悬架中的双横臂独立悬架与转向系的空间运动进行了分析,并且运用MATLAB软件编写了仿真程序.在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比较优化前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后明显好于优化前.  相似文献   

4.
UGmotion在麦氏悬架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刚 《装备制造技术》2009,(9):145-147,152
概迷了麦氏悬架基本结构形式、特点,分析了麦氏悬架导向杆系及转向特性的精确运动关系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能和整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UG motion模块在麦氏悬架导向杆系及转向特性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双横臂悬架多用于高端的乘用车,可匹配阻尼可调减振器、空气弹簧等元件,使整车舒适性和操控性更好。随着技术进步,双横臂悬架在高端商用车领域逐渐普及,如高端轻卡、轻型客车等。双横臂悬架的上摆臂、下摆臂、减振器、转向拉杆等零件集中布置,对空间要求很高。为防止发生装配困难、运动干涉等,零件的运动空间校核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双横臂悬架DMU运动空间校核模型搭建,及运动校核结果输出方法,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载货车载重后方向盘偏转问题,分析了载重工况、行驶跳动工况和制动工况下转向悬架运动干涉对方向盘偏转的影响和方向盘偏转的表现形式,确定转向悬架运动干涉大是方向盘偏转的主要原因。基于转向悬架运动干涉校核的平面作图法,建立了优化计算的模型,提出通过调整纵拉杆前后球销布置高度优化转向悬架运动干涉的方法,解决载重后方向盘偏转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轮胎包络面决定了轮罩和翼子板开孔形状,并可检查车轮与横向稳定杆、车架之间是否发生运动干涉,简单的刚体模型不能精确仿真出车轮的运动轨迹。本文利用ADAMS/Car模块,以S型轿车为例,建立麦弗逊式(Macpherson)独立悬架,和齿轮-齿条式(rack-pinion)转向机构组成的悬架系统,进行Suspen-sion模块中车轮包络面(Whell Envelope)试验仿真,得到车轮轮胎在空间5个DOF的运动轨迹,输入CAD软件,得到轮胎包络面模型,并进行运动干涉分析。  相似文献   

8.
多轴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普遍存在转向杆系变形和断裂的问题.基于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半经验公式,利用ADAMS和AMESim建立了某多轴转向车辆的机液联合仿真模型.在验证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以转向杆系受力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了转向油缸和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匹配优化.研究发现,转向油缸与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匹配关系对转向杆系的受力影响非常明显,优化后转向杆系受力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9.
被动空气悬架导向机构仿真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林  王铁  申晋宪  刘珍 《机械传动》2012,36(2):50-52,56
利用ADAMS/Car,建立了包括前后双纵臂空气悬架、转向系、车架、驾驶室、轮胎在内的整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前后悬架横向推力杆的硬点布置、橡胶衬套刚度对整车侧倾角影响,利用ADAMS/Insight对后悬架纵向导向机构的硬点布置进行优化.为空气悬架在重型牵引车上的应用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转向和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的重要部件,对整车行驶动力学(如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等)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利用ADAMS/view对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分析汽车运动中悬架随车轮跳动时定位参教的变化规律,进而对其参数的变化进行动力学分析总结悬架对汽车转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配备独立转向系统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底盘动力学控制及机动性能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然而悬架几何运动学特性与车轮大转向角之间的矛盾使得常规悬架系统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与高机动性的双重需求。论文提出轮边集成底盘系统新型悬架结构方案,对悬架系统进行刚度、几何运动学以及零部件结构设计,并为其匹配转向系统和轮内驱动系统。通过运动干涉检查验证轮边集成底盘系统能够满足高机动性需求。对照常规双横臂悬架,考察了新型悬架的几何运动学特性与整车的侧向动力学特性,仿真验证了轮边集成底盘系统能够满足操纵稳定性需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四轴重型车的车身长、吨位大等特点易引起转向稳定性和助力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前桥助力转向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出对称布置轮胎一侧的六连杆一桥转向机构、八连杆二桥转向机构,开发出由双回路助力系统和双前桥转向机构组成的新型双前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根据阿克曼原理推导双前桥各轮偏角关系式,在最小转弯半径下确定双前桥各轮转角,减少轮胎磨损。建立2自由度四轮单轨模型,分析其基本操纵稳定性。基于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的经验公式,利用ADAMS和AMESim联合仿真技术,完成从方向盘到轮胎的机-液耦合模型建立及联合仿真接口文件生成,实现多领域建模及协同仿真。分析在方向盘转矩阶跃输入原地转向情况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油压、轮胎偏转角度、转向响应时间等动态特性,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以分别基于双叉臂式和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为前悬架的某两轿车为研究对象,运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 ride模块建立了包括前后悬架、轮胎、车身和转向系等子系统在内的整车仿真模型;基于Sayers数字模型生成B级随机输入路面,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随机输入路面汽车平顺性仿真。通过计算随机输入下汽车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两轿车的平顺性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B级随机输入路面下前后悬架均为双叉臂式的轿车具有较好的平顺性,对轿车悬架系统的开发和轿车乘坐舒适性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厂家存在轿车前轮胎磨损严重的问题,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在ADAMS软件环境下建立了该轿车的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多体运动学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汽车运动过程中前悬架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找出了造成轮胎磨损的主要原因,并对悬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该轿车前轮胎磨损严重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号客车使用中前轮磨损严重、转向摇臂与转向器易干涉而导致转向器漏油、悬架与转向系统球铰磨损严重等问题,建立了该客车前独立悬架及转向系统的运动学分析模型,以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最小、车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之差最小,以及轮胎的侧向滑移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对客车前独立悬架及转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解决了原车悬架与转向系统的若干问题,为该型客车的改进提供了重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某款12m长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在Adams/Car中建立双横臂前独立悬架模型,使用双轮同向激振工况进行悬架分析。为减少四轮定位参数变化范围及轮胎磨损程度,改善整车的操纵稳定性,用全因子和响应面法在Adams/Insight模块对现有的双横臂前独立悬架硬点坐标进行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悬架试制并安装在试验样车上进行样车操稳试验验证,对比优化前试验数据发现转向回正和稳态回转的各项评价指标和项目评分都明显改善,验证了优化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后续整车的设计开发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和提高框架车转向性能,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对框架车转向杆系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建立面向转向杆受力和转角多目标优化的参数模型,并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分层序列法,在ADAMS中建立框架车转向杆系的仿真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减小各轴线轮胎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误差,同时使杆系受力情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汽车侧倾稳定性的动态仿真(一) --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侧倾运动特性的分析并结合采用已有的轮胎力学模型,建立了反映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侧倾运动特性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汽车侧倾时悬挂质量对前后悬架的力和力矩作用来组合前后悬架,我们得到了双轴汽车在稳态转向时侧倾运动的数学模型。通过组合不同的前后悬架,这个数学模型可以反映各种悬架配置的双轴汽车。它主要是针对汽车进行稳态转向时的侧倾情况,考虑了汽车的结构参数、惯性参数以及悬架、轮胎的柔性形变对汽车侧倾运动特性和抗侧翻能力的影响。它可以用来计算一定横向加速度下汽车的侧倾反应和轮胎的载荷变化,也可以用来计算一辆确定的汽车在保持侧倾稳定性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横向加速度,还可以用来分析各项参数对汽车侧倾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非独立悬架与转向传动机构空间运动干涉平面分析方法的不足,文中基于整车实际设计参数的空间位置坐标建立了干涉分析的空间模型,并对这种模型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与实车测量干涉量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空间模型的精确性,这对于提高转向系统结构优化的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高端轻型载货汽车在载质量1.5 t、3.5g冲击载荷时轮胎与轮罩干涉这一问题,分析其轮胎及驾驶室设计状态和问题样车状态的运动路径,通过理论及实际的结构、运动及性能分析,探讨配独立悬架商用车发生轮胎轮罩干涉问题时整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