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演进是国内外运营商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交换网的转型上,PSTN是发展的基础,软交换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而IMS是最终的目标架构.探讨采用软交换技术进行PSTN网改的经济性分析的方法,并通过情景案例分析和深圳电信NGN网改的案例分析,得出采用NGN进行网改的运营商所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IMS正在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的新一代业务引擎架构,已被业界公认为网络融合的基石。正是基于这种广泛认可,可以看到IMS在全球已经起飞!遍及欧洲、美洲、亚太和非洲的运营商目前已经完成了IMS的商业部署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商业试验。爱立信IMS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众多引人入胜的多媒  相似文献   

3.
《电信网技术》2007,(4):45-49
第三代移动通信将向基于全IP的网络架构演进,3GPP提出了IP多媒体系统(IMS)的网络架构,对多媒体业务的支持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安全、QoS、计费等方面提供了保障。IMS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采用了开放接口和标准协议,因此它允许快速部署新业务,并帮助运营商降低未来的增强成本。IMS目前已经开始商用化进程,并在不断得到增强。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的《IMS标准化、热点技术及商用案例》一文,结合爱立信公司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相关经验,介绍了IMS的标准化进程,侧重阐述了目前IMS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爱立信公司解决方案,并例举了多个爱立信IMS的全球部署商用案例。作为设备提供和应用开发的全面供应商的爱立信公司,不仅在IMS标准化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且积极参与IMS相关产品的开发和试验网的部署实施,有效地推动了IMS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电信网技术》2006,(7):48-48
爱立信在全球巳成功获得19个IMS商用合同.另有40个测试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之中。这些合同包括移动和固定网络运营商:如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意大利TIM、北欧TeliaSonera、丹麦TDC、美国Sprint、加拿大的Rogers、澳洲的Commander等。爱立信的IMS解决方案被各大运营商所选用。展现了其在全球IMS商业部署方面的相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21日,爱立信在北京举行“2008最新技术展示会”,全面展示其在网络、电信服务及多媒体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全业务网络融合麓决方案包括GPON、HSPA、全IP网络演进和IMS等。其HSPA移动宽带解决方案能实现144Mbit/s的下行速率和5.8Mbit/s的上行速率。截至目前,在全世界成功部署的198个HSPA商用网络中,有99个网络由爱立信提供。  相似文献   

6.
IMS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是语音、数据、视频三网融合的重要方式。通过部署IMS,中国联通解决了PSTN网络改造及新增用户需求。同时在IMS网络建成后,可结合光进铜退以及网络瘦身等进度,分步骤实施PSTN网用户向IMS网络迁移,逐渐形成IMS+软交换的网络架构。本文主要讨论IMS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通。一个新建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通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互通解决的好,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同时也是新业务体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技术》2006,(4):54-56
各种制式的网络融合已经成为下一步网络建设的重要方面,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服务已经成为下一步运营商进行市场竞争的利器。IMS作为目前公认的网络融合平台和多媒体业务提供平台越来越受到各运营商和系统提供商的重视,同时在此方面的技术也正在加速发展中。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的《IMS:从未来之星到现实选择》一文简单介绍了IMS的基本情况,以及爱立信公司在全球IMS的部署情况。从推动网络演进的角度入手,简要提出了爱立信公司对于提供完全的模块化系统,基于IP的无缝通信,以及灵活的应用开发与部署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并对基于IMS的业务和平台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通过该文使我们大致了解了IMS系统的情况以及爱立信公司在此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序言     
正在电信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业务创新进入实质阶段,单纯的语音业务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网络逐步走向IP化和扁平化,传统PSTN电话网络向IMS网络演进已支持话音和多媒体业务的能力。中国电信自2010年起开始部署IMS网络,目前已基本完成全网部署,具备业务提供能力。在IMS网络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应用等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克服种种困难,同时也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为了总结、提炼IMS网络建  相似文献   

9.
IMS网络设计之初是为了提供多媒体业务,目前国际运营商和国内的三大运营商都部署了IMS网络.但目前的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应用于PSTN网络退网后的网络改造.主要用于接入FTTH用户+提供话音业务。运营商在IMS提供多媒体业务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欧洲的几大运营商推动,GSMA标准组织于2007年5月16日成立RCS工作组.致力于倡导可商用、可实施互通、基于IMS通信的核心业务集.用以驱动IMS工业化进程.满足运营商快速提供互联网时代的融合通信及社交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爱立信目前宣布已与北京网通签署协议,为其部署基于IMS的多媒体网络,这将是中国第一张IMS商用网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刘艳 《广西通信技术》2011,(3):10-11,15
IMS网络中已经不存在PSTN或NGN网络中信令点或GT的概念。全IP的网络结构和灵活的业务决定了其所用的标识不同于传统的PSTN和NGN。在URI的基础上对IMS网络中使用的标识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IMS用户使用的IMPU、IMPI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MS技术的逐渐兴起,对软交换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挑战。与IMS相比软交换更适合于实现传统的窄带话音业务,因此软交换后续的发展应该定位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继承和发展传统语音业务。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软交换可以应用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长途网以及网络智能化改造当中,同时软交换的一般网络架构也会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需求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吴彤 《电信科学》2007,23(3):44-47
IMS是NGN的IP多媒体业务部件,是为3G的IMS域用户和固定宽带用户提供融合业务的统一网络.对于固定宽带用户,软交换是IMS的一种实现.PSTN/窄带软交换与统一IMS分属不同的网络并且将长期并存.为宽带终端提供业务的软交换设备必然要成为统一IMS的一部分,覆盖固定宽带终端的网络将向统一IMS演进.本文还介绍了呈现、即时消息等业务服务器的组网方式以及基于IMS的语音融合业务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4.
Ericsson公司发布的SDS开发环境是一款基于Eclipse平台的、免费的软件,在目前IMS网络尚未完全铺设的条件下,为开发人员提供开发、测试和仿真新业务的平台。它内置服务器、协议栈、IMS核心网,并提供各种模拟器,为我们开发新业务提供极大的便利。主要介绍了采用Ericsson SDS对IMS客户端进行开发与仿真,实现新业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业专网的电话网目前绝大部分仍是传统的PSTN网络。PSTN网络经过多年运行,存在“设备老化、故障率高、新业务支持力度不够、部分设备逐步停产”等诸多问题,面临转型。行业专网PSTN网络向IMS网络的迁移演进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对此分用户迁移类别、分场景进行阐述研究,希望能对相关行业专网的演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固网软交换向IMS演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网软交换向IP多媒体子系统(IMS)演进应采用合理的方法、步骤和策略。演进可以在继承原软交换(SS)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业务仿真子系统(PES)业务功能的前提下,平滑地向IMS演进,逐步引入、扩展多媒体和移动业务,实现核心网层面的固定和移动融合(FMC)。下一代网络(NGN)核心控制层的软交换和IMS在基本架构上没有实质冲突,软交换主要面向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仿真业务,而IMS为实现FMC和多媒体业务,在移动性、安全、服务质量(QoS)、开放业务架构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扩展,软交换向IMS演进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已经采用软交换的运营商,采用演进的方式实现基于IMS的全业务的NGN网络,可以节约投资,减小网络改造风险,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7.
电路交换网络的线路利用率低、新业务开展困难等缺点,促使人们探索新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IMS很好地解决了异构网络的融合、业务的融合。文中提出了传统终端直接接入IMS网络、PsTN/IsDN网络与IMS网络互连互通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8.
陈由甲  蔡坚勇 《通信技术》2010,43(10):75-77
目前,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正从传统软交换向IP多媒体子系统(IMS)衍化。在IMS这个全新的网络构架下,如何实现与传统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的互通成为目前网络转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阐述IMS网络的系统架构入手,通过典型的呼叫实例分析,探讨从IMS终端到PSTN终端的呼叫流程。着重分析互通过程中各IMS网络功能实体的详细作用,以及会话发起协议(SIP)与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之间的转换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9.
Issues related to lawful interception, such as invasion of privacy and efficient investigation, are presently at the forefront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Interception technology has to consistently evolve in order to keep pace with new and varied network structures. Thus, standard lawful interception document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existing PSTN, 2G and 3G, and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 are being proposed. In particular, newly arising services based o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s (IMSs) that support multimedia streaming, data transmission, and voice over IP, make lawful interception even more imperativ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rchitecture for IMS/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based Lawful Interception (LI) in wireless 3G networks. We also propose LI techniques that are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 to the IMS characteristics where content service providers are separated from network providers. Using the standards of dynamic triggering technologies for commissioning the authority to intercept among multiple network providers as a basis, we analyze IMS architecture and service operation methods. We then propose an LI architecture that is appropriate for IMS services. In addition,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quality of service performance analysis conducted on our proposed interception architecture for various numbers of IMS users.  相似文献   

20.
PSTN演进与IMS     
全世界的固网运营商在过去的几年承受着整网业务收入下跌的压力,寻找增加收入的新机会,已经成为全球固定网络运营商关注的首要问题.固网运营商希望通过优化网络结构,降低网络OPEX,采用新技术,提供新业务带来新的收入.IMS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架构在业界已经讨论得非常火热,将探讨一下PSTN网络的演进和IMS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