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因特网资源的“分布性”、“自治性”和“多样性”等自然特性给资源的有效共享和综合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非结构化P2P技术提出了一种虚拟计算环境(iVCE)中的可扩展资源信息服务(SRIS),并对SRIS的应用实例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2.
邱奇志  周洁  张金保 《计算机应用》2014,34(6):1819-1824
现代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相关研究多围绕评价方法、模型等展开,且存在着忽略事件类型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缺乏动态性、学者和公众参与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的、主客观相结合的新型应急管理评估方法。利用形式概念分析(FCA)动态地为一级评价指标赋权值,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融合主观因素,最终使用模糊综合评价(FCE)方法得出评价结果。该方法将传统方法中的“常权”修正为“变权”,确保了评价指标和结果的动态性,实验表明此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陈向东  杨斌 《计算机应用》2012,32(5):1196-1198
智慧轨道交通不仅是当前轨道交通行业的新理念,同时也是该行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技术课题。提升现代轨道交通系统的智慧水平,首先必须使轨道交通系统对自身和外部环境具有“更透彻的感知”能力,使系统内的“人、机、物”的信息具有更广泛的互联互通的能力,使系统具有更加深入的智能化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实现系统与行业的运作“智慧化”。分析了智慧轨道交通中“更透彻的感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从“敏锐”、“快捷”、“可靠”、 “高效”、“全面”和“ 智能”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在智慧轨道交通行业运作和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中实现“更透彻的感知”。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在海洋应用研究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要介绍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近海表层环境因子测报”、“海洋航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研究”的进展和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首都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北京市发改委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通过开展大量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打造北京天然屏障,保障“绿色北京”的建设。这种跨区域合作的工程项目给监测与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遥感作为宏观监测的新型技术手段,能够辅助掌握和评价工程实施情况,保障环境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通过对北京地区及周边的生态治理工程进行业务梳理和需求分析,针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稻改旱”工程不同的工作目的和业务需求,应用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建立遥感动态监测指标,利用自动分类、人机交互解译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实施前后遥感表征信息进行监测,评价不同工程在治理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遥感动态监测,一是能够准确定位工程治理区域,防止治理区域的重复申报;二是能够监管工程实施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评价实施后的效果;三中辅助确定生态补偿费用;四是为工程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曾华燊  朱怀芳 《计算机应用》2012,32(5):1191-1195
提倡用“智慧轨道交通”来描述未来的“高效、便捷、安全、可视、可预测、环保和智慧”的现代轨道交通行业和宏观系统的发展远景视图,并提出了一个“智慧轨道交通系统架构”。该架构以“智慧轨道交通智能化地面基础设施”(SRT-IGI)和智慧列车为基础实现更透彻的感知;以“轨道交通全联网”(SRT-IoT)作为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以“与人类融合智慧管理、决策与指挥”(HCA-IMDC)应用系统为顶层结构。三部分组成结构及分布其中的“智能化”功能共同实现整个交通行业的“智慧化”。同时分别对三部分的技术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鉴于笔者尚未发现从信息技术(IT)角度全面探讨“智慧轨道交通”的文献,所以希望本框架的提出能够为从信息技术(IT)角度全面研究智慧轨道交通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智慧轨道交通在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轨道交通以“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处理能力”的雄姿,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性化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蚁群算法的粮食应急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粮食应急调度问题,建立一个适合多应急点、多出救点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将“应急开始时间最早”和“出救点数目最少”作为优化目标,考虑每个应急点的紧急重要程度和粮食自身的消耗特点,引入相应因子。应用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给出算法求解的具体步骤。数值算例表明,该模型可提高粮食的应急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高光谱成像仪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作者为“环境与灾害检测预报小卫星”研制的空间调制型Fourier变换高光谱成像仪,介绍了该类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环境与灾害检测预报小卫星”高光谱成像仪总体方案,详细分析了仪器总体技术参数设计方法以及光学、机械、电子、定标和数据复原处理等环节的关键技术,给出了仪器在轨获得的初步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主场馆区航空真彩色影像的变化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科技部“科技奥运”专项经费和中科院创新经费的支持下设立了“奥运环境动态监测”课题, 计划从2001 年开始到2008 年每年6~7月航飞一次, 获取真彩色影像、统计分析年施工进度, 将变化信息提供给奥组委和网上发布。介绍了奥运主场馆区2001 年、2002 年和2003 年3 年变化信息的检测技术方法和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机械设计制图》的教 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为“必修”部分、“自修”部分和“选修”部分,这样可以突出重点,提 高自主学习能力,分类分层次教学;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枯燥的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延伸式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 段;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找到案例式教 学法等适当的方法进行“深入浅出”讲述;为了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得到规范的练习,重视课 堂或辅导课上测验训练;注重教学过程管理的 “五统一”与“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尾矿库事故频发,所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掌握尾矿库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对预防尾矿库事故和开展尾矿库应急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调查方法主要以地面调查为主,难以做到大范围高频次的监测。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尾矿库目标检测方法,可以快速识别尾矿库的位置并掌握其地理分布。首先分析尾矿库在遥感图像上的特征,制作适合训练的样本,根据样本的情况优化调整训SSD (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模型,基于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京津冀地区尾矿库的自动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检测出尾矿库2 696座,召回率达到93.3%。说明采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的方法提取尾矿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提出的尾矿库提取方法可应用于全国及全球尾矿库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尾矿库作为一种危险源,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是很必要的。首先在统计国内尾矿事故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事故类型发生的概率;然后根据概率可能性转换方法,将概率分布转换为可能性分布,引入可能性理论中的可能性测度;最后考虑各个事故发生时的风险,结合专家赋值法,将其综合起来,计算出尾矿库的风险值。以此风险值为基础,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台风的年暴发频率及其造成的危害都成上升趋势,中国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卫星遥感资料因其覆盖范围广、成像面积大、时间分辨率高,已成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的有效资料。在综合近年来台风监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常规观测资料、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微波遥感资料等角度出发,对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各种数据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需要加强开展多源数据融合、台风监测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遥感技术在水务领域的适用性,从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监测、防洪抗旱、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梳理近年来天津水务领域的遥感应用案例和研究进展,对现状存在的遥感产品覆盖领域和基础研究工作不足、遥感数据应用形式单一、光谱和卫星资源利用不充分、监测精度和时效性欠缺等问题进行剖析,对遥感的业务流程化、大数据应用、处理软件国产化及高光谱遥感等技术应用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遥感在水务领域有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市场潜力,遥感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完善将极大提升水务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的湖泊水域动态变化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湖泊动态变化作为人类面临的三大湖泊环境问题之一,成为湖泊研究的重点。遥感技术作为科学、快速、大面积的调查监测手段,在湖泊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广泛。从湖泊动态变化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数据源、湖泊信息提取方法和遥感动态监测方法等几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湖泊动态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各种数据源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讨论了当前湖泊遥感动态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应用神经网络进行卫星遥感图像的热异常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了影响地表温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TM卫星图像进行热异常信息提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其中又着重分析了神经网络在建立热异常信息提取的数学模型方面的应用。针对神经网络的该种应用特点,应用了样本集批处理和加入衰减的动量因子两种BP神经网络的改进办法,使神经网络对于训练样本集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把应用神经网络进行热异常信息提取后的TM卫星图像与基于航空遥感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表明,这里提出的热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可以应用于煤层自燃的探测,而且在成本和检测周期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地震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在地震发生后及时获得准确有效的地震救援协助救灾信息,为相关部门制定救援方案提供辅助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对抢险救灾、应急指挥具有重大意义。地震发生后,为快速获取协助救灾信息,通过Python爬取九寨沟震后微博数据,分类并获取位置信息,聚合地震后自发地理信息(VGI)与遥感影像,进行服务区、最近设施点路径分析,并利用震前震后影像变化提取泥石流滑坡区域。结果表明:震后第一时间对有效数据进行聚合分析,能有效地获取设施点的服务区范围和最优可达路径,形成地理信息互补,在灾害应急等领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通过聚合分析VGI与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地震协助救灾信息,在应急救援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监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山的开采现状,选取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采用最新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山非法开采监测、环境破坏监测、矿山动态变化监测等示范研究。运用IKONOS数据结合矿权资料在赣南寻乌地区开展稀土矿山非法开采监测;在赣南寻乌地区提取土地荒漠化及水体污染等环境信息;利用两期QuickBird数据在赣南定南某矿区开展动态变化监测。研究表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为离子吸附性稀土矿矿山快速、准确、动态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地震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在地震发生后及时获得准确有效的地震救援协助救灾信息,为相关部门制定救援方案提供辅助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对抢险救灾、应急指挥具有重大意义。地震发生后,为快速获取协助救灾信息,通过Python爬取九寨沟震后微博数据,分类并获取位置信息,聚合地震后自发地理信息(VGI)与遥感影像,进行服务区、最近设施点路径分析,并利用震前震后影像变化提取泥石流滑坡区域。结果表明:震后第一时间对有效数据进行聚合分析,能有效地获取设施点的服务区范围和最优可达路径,形成地理信息互补,在灾害应急等领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通过聚合分析VGI与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地震协助救灾信息,在应急救援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滑坡遥感研究与应用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滑坡调查的主要手段在大型工程建设中的滑坡灾害调查及危险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4方面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滑坡研究中的应用:① 区域滑坡灾害遥感调查;② 大型单体滑坡遥感调查;③ 滑坡灾害遥感监测;④ 遥感应用于滑坡风险评估。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和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已成为滑坡灾害调查、动态监测与预警、灾情实时调查与损失评估等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