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报道了一种制作电流型白喉抗原免疫传感器的方法.用金纳米颗粒吸附白喉抗原,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辅助固定抗原膜基质将其固定在铂金电极的表面,制成白喉抗原免疫传感器.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电极敏感膜有效扩散面积减小,电流减少的特性,实现对白喉抗体的定量检测.该传感器对白喉抗体检测的线性范围是2...  相似文献   

2.
压电免疫传感器是利用压电石英晶体对表面电极区附着质量的敏感性,并依据生物功能分子(如抗原和抗体)之间的选择特异性,使压电晶体表面产生微小的压力变化,引起其振动频率改变。在此原理基础上可实现对多种抗原或抗体进行实肘、快速地定量测定,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响应快和小型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微型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介绍了一种压电免疫传感器 ,它是利用压电元件的质量敏感性质 ,结合生物免疫识别特性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分析检测传感器 ,可对多种抗原或抗体进行实时、快速地定量测定 ,并可用于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响应快和小型简便等特点。文中给出了利用该仪器进行一些实验研究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聚丙烯氯化铵(PAH)-纳米金固定抗体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界面的构建方法.先在压电石英晶振的金电极表面自组装一层半胱氨酸单层膜,通过戊二醛交联带大量NH2基的聚电解质PAH,随后在PAH膜表面自组装一层纳米金粒子,以静电吸附作用固定IgG抗体,研制成一种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界面,用于对相应抗原的检测.研究了PAH浓度及抗体固定化等实验条件的影响,探讨了传感器的主要响应特性与再生性能,并与戊二醛直接固定的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固定的抗体的活性较高,响应频率较大,检测的线性范围较宽,非特异性吸附小,能有效地改善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限,而且容易进行传感器的再生.  相似文献   

5.
以压电传感器为检测装置,采用等离子体聚合膜沉积技术和纳米金亚单层自组装技术设计传感器的敏感界面,研制了一种新的日本血吸虫免疫传感器.先在石英晶振上沉积正丁胺等离子体聚合膜,利用膜上氨基与纳米金的共价键合作用组装一纳米金亚单层,得到可固定日本血吸虫抗原和易于传感器再生的界面,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晶振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用于直接响应感染兔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体.探讨了纳米金的自组装和抗原包被等主要检测条件的影响;将传感器应用于不同感染程度兔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醋酸纤维素-戊二醛-己二胺-抗体抗原膜与专用原电极研制的lgM非标记免疫传感器.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膜结合抗原抗体的实验条件,研究了抗体浓度对电极灵敏度及线性范围的影响,并对抗原抗体结合时间、测试介质等条件进行了选择.与同类电极相比,该电极使用方便、响应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在最佳测试条件下,电极线性范围47~850μg/mL,相关系数0.9973.用于血清样品测量,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免疫分析在传染病检查、心脏病诊断、肿瘤标记物等检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被分析对象大多数含量比较低,往往需要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虽然放免法灵敏度高,但放射性免疫试剂有效期短,价格昂贵,对工作人员有放射性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90年代以来,由于免疫分析的发展,无害、无标记的免疫生物传感器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生物传感器就是其中之一。无标记免疫生物传感器的优越性表现在:1、简单实用、不用标记,省去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2、信号直接来自发生于抗体抗原之间的反应,实时记录整个反应的结合与解析过程,通过它研究抗体抗原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在一个多聚物结合反应中,每一步的相互作用都可分别记录下来,从而为研究复杂反应机理提供新的可能。SPR 现象是70年代末发现的物理光学现象。1983年,B.Liedberg 等人提出在金属薄膜  相似文献   

8.
将O型口蹄疫酶标抗体掺杂于有机-无机溶胶凝胶中,并修饰于聚硫菫的丝网印刷碳电极表面,从而制备一次性口蹄疫病毒抗原(FMDV-Ag)酶免疫传感器。试验中采用直接免疫分析法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根据免疫反应前后还原峰电流下降的百分率K值的大小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免疫传感器检测抗原的线性范围为77~388ng/mL,最低检出限为32ng/mL。免疫电极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重现性(RSD=5.6%)、稳定性(10d后电流响应为初始值的89.5%)和准确性(与AGP符合率为95%)。因此,该免疫传感器有望用于O型口蹄疫抗原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在金电极上制得巯基丁二胺钌(Ⅲ)/纳米金胶/卵巢癌抗体(抗CA125)免疫修饰电极.用该修饰电极对CA125进行检测,发现溶液中CA125 抗原分子和传感器表面固定化CA125抗体发生免疫反应.结果显示: CA125 抗体导致了该传感器电流的降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样品中CA125浓度在2~140 unit/mL 范围内与电流降低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8 unit/mL.该免疫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40 unit/ mL的CA125重复测定8次,相对标准偏差约为2.9%.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制备重复性和稳定性.该方法的提出为卵巢癌临床免疫分析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胱胺自组装膜和SiO2纳米颗粒增强效应的生物分子固定法,并将之用于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所制备的SiO2纳米颗粒具有生物亲和性高和比表面积大等优良理化性能,经表面功能化后可高效键合日本血吸虫抗原(SjAg)分子,制得敏化的SjAg@SiO2颗粒.将SjAg@SiO2固定于修饰了胱胺自组装膜的石英晶体表面,发展了一种新型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日本血吸虫抗体(SjAb)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iO2颗粒的纳米三维(3D)空间结构有利于所固定的抗原对抗体的识别,进而获得了对目标物SjAb的高灵敏检测.所研制的传感器检测感染兔血清样中SjAb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6~22.7 μg/mL,检测下限为0.4 μg/mL(S/N=3).此外,临床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技术的分析检测能力与经典酶联免疫法(ELISA)相接近,可望用于血吸虫病临床生化诊断、现场筛查和疫情监控等.  相似文献   

11.
制得自组装巯基丁二胺铜(Ⅱ)/纳米金胶/前列腺特异性(PSA)抗体免疫传感器.在pH=5.2的磷酸盐底液中,采用示差脉冲法对PS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该传感器的氧化峰电流减少值与PSA浓度在0.005~0.48mg/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μg/L.在40μg/L PSA浓度下测量BSD=2.9%(n=8),该免疫传感器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较好.检测血清中PSA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吸附法将IgG抗原固定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IgG抗体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物,对苯二酚为底物,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IgG抗体与待测IgG抗体竞争电极表面固定的IgG抗原,建立了免疫竞争法检测IgG抗体的高灵敏度电化学分析方法。碳纳米管的大比表面积和电化学催化作用,提高了分子识别物质的固定量和电化学检测的灵敏度。工作电位为 0.030 V(vs.SCE)时,响应电流与IgG抗体浓度在0.30~1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1μg/mL。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纳米金标记和银增强放大的血吸虫抗体的免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灵敏的基于银增强放大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的血吸虫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免疫反应在聚苯乙烯微孔板中以间接分析模式(血吸虫抗原-兔抗血吸虫抗体-纳米金标记的羊抗兔IgG二抗)进行,通过反应上去的纳米金催化银离子的还原,使大量的银沉积在纳米金的周围,用酸将银溶解后,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银离子进行检测,溶出峰电量的大小与待分析物血吸虫抗体(一抗)的浓度成正比.对免疫分析的一些实验条件如抗原与待测抗体的反应时间、纳米金标记二抗与待测抗体的反应时间、纳米金标记抗体稀释度以及银增强时间进行了优化.阳极溶出峰电量与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浓度在6.4μg/L~10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3.0 μg/L.将该方法应用于兔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抗体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宪  楚霞 《化学传感器》2008,28(2):46-50
该文研制了一种高灵敏的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放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检测.实验采用夹心法的模式,在电极表面固定了日本血吸虫抗原(SjAg),用以捕获血清中的日本血吸虫抗体(SjAb),然后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IgG二抗形成免疫复合物.用计时安培法检测HRP酶催化H2O2还原对苯二酚底物产牛的电流,其大小与日本血吸虫抗体(SjAb)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对免疫反应的实验条件如电极表面固定抗原的浓度,HRP酶标二抗的浓度进行了优化.此外,还考察了其它蛋白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下限低.  相似文献   

15.
研制基于甲胎蛋白抗体(Ab-AFP)和巯基丁二酰胺铜(Ⅱ)(CuL)共固定修饰玻碳电极(GCE|Ab-AFP/TiO2/CuL)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人血清中AFP抗原水平。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溶胶-凝胶气相沉积技术,将AFP抗体分子固定在CuL修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而成。电极表面的CuL具有电活性,对H2O2有良好的电化学还原催化。当该免疫传感器在含AFP样品的溶液中于25℃温育30min后,AFP抗原与Ab-AFP抗体分子的免疫结合物导致CuL的电子传递被部分阻碍,使CuL对H2O2电催化还原的效率降低,电流值的下降量和AFP浓度成正比,可用于AFP定量测定。在pH=6的PBS中,25℃温育30min的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AFP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5~3.9和3.9~100ng/mL,检出下限为0.081ng/mL(3σ)。该免疫传感器制备过程比基于酶标抗体修饰传感器简单,尤其是对H2O2催化响应迅速,稳定性好,可以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稳定存放15d。对于构建无试剂的免疫传感器和临床免疫分析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参比型SPR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在单通道内实现对检测、参比两个位点同时检测的新型SPR分析系统.利用参比型SPR生物传感器在线制备了两种SARS病毒抗原的检测芯片.直接固定抗体法制备的检测芯片在检测时基本无反应;蛋白A固定抗体法制备的芯片在通入灭活SARS病毒时检测信号明显,参比信号略有上升.第二种芯片可以直接检测到病毒培养液上清中的灭活SARS病毒,检测灵敏度已达到1.66×104 PFU/mL.参比位点可以用来检测待测物中杂质引起的非特异性吸附.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快速定量生物传感器研究是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切入点,成功制备出HCG快速定量生物传感器试条,进行免疫胶体金特征波长选取及最适抗体包被用量研究.使用该生物传感器配合自制光学定量检测系统进行HCG抗原初步实验,在10~50μg/mL浓度范围内获得检测结果.该定量该系统具有快速响应(15 min)、需样量小(20μL)、自动量化判读等特点,在临床急诊、社区农村卫生筛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灵敏的基于银染色放大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的金属免疫分析方法.免疫反应在聚苯乙烯微孔板中以夹心分析模式进行,通过纳米金对银离子的催化还原在金标抗体上沉积大量的金属银,用酸溶解后,在玻碳电极上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银离子进行检测,溶出峰电流的大小间接与待分析物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浓度成正比.对阳极溶出分析的测定参数如沉积电位、富集时间和免疫分析的一些条件如抗原-抗体反应时间、金标抗体稀释度等进行了优化.阳极溶出峰电流与IgG浓度在1.66 μg/L~27.25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1 μg/L.  相似文献   

19.
质量放大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用于人血清中IgM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种质量放大石英晶体微天平免疫分析。抗体包被的石英晶振在待测怕溶液中孵育时,加入相应的抗体,待测抗原与抗体以复合物的形式结合到晶振上。这种抗原抗体多分子层与通常抗原单仓层结合相比克服好单分子层结合的抗原分子数较少的限制。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人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在10.2 ̄161.0μg/ml范围,响应频率与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比较常规的石英晶体微天平免疫传感器方法,灵敏度提高了约3倍。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食物致病菌快速检测一体化系统。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采用TiO2纳米线束为敏感元件设计微生物免疫传感器,以高集成度芯片AD5933设计阻抗检测电路来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法测量该传感器中TiO2纳米线束的阻抗变化量,实现了致病菌数量的快速检测。以大肠杆菌为例作为实验样本对检测一体化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一体化系统可以快速检测出食物中存在的大肠杆菌,检测周期约为1 h,系统的检测下限为4.5×102cfu/mL,传感器在扫描频率为1 000 Hz~10 000 Hz之间表现出来的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