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集装箱建筑作为新兴建筑体系具有其独特性,以绿色建筑为背景,对集装箱建筑发展历程、集装箱建筑应用现状、集装箱建筑应用性质进行总结与深入探讨,同时对集装箱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促进集装箱建筑作为可持续性的绿色建筑形态的优化与发展,提高建筑舒适度的同时使人、建筑、自然更好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探究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建筑形状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形状决定建筑的部位面积、建筑容积,从而决定建筑能耗、建筑废弃物(建筑垃圾和有害气体)以及建筑造价。选择适宜的建筑形状对实现建筑节能、环保、节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试从几个影响建筑形状的代表性要素入手,探讨满足相同建筑面积和功能条件下,不同建筑形状对建筑能耗、建筑排污以及建筑造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合中华传统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建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人性化建筑、智能化建筑、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方向,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宁  王恩茂  李建明 《山西建筑》2011,37(36):168-170
从概念、内涵等方面对低碳建筑、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低碳建筑与其他四种建筑的区别及这五种建筑的关系,最后说明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建筑表现的大众媒体化现象--建筑表现即建筑设计、建筑表现″构架建筑设计″、建筑表现指导建筑设计等现象的剖析,揭示了建筑表现的大众媒体化现象对建筑表现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侯建设 《建筑施工》2005,27(4):58-60
从“建筑环境、建筑修缮六原则、建筑保护修缮展望”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对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性建筑修缮工艺、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应通过对历史建筑文化的探寻来提升建筑装饰企业文化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着重从科技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建筑历史中出现的现象、造型、构造等的探讨,较系统的阐述了建筑现象、建筑艺术与各时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强调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的手段,不仅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同时其对建筑还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建筑材料、建筑用途、建筑色彩、空间布局、建筑发展等五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进行比较,重点在两者的差异,并对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提炼建筑元素来表现建筑地域性的质疑,参考典型现代地域建筑的例子,提出对地域性建筑的表达方法。从文化上提炼建筑的内涵,从细节、空间、材料等方面表达更能继承地域特色的现代性地域建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精神病患者>中建筑形象进行了还原和分析,通过对建筑基地、建筑功能、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和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作为一个希区柯克作为一个所谓非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对建筑和心理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分析中(哈耶克与诺斯)两条不同的分析理路,力求从长时空探求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历史发展演变的深层内在逻辑.在对其三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回顾分析后,指出制度变迁中"外生力量的内生化"是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必须在中国当前的问题语境中对两条分析理路进行适当的"反思平衡".  相似文献   

12.
钢结构住宅中墙板材料的综合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  葛兰  王兵 《钢结构》2007,22(1):20-22
通过“砖”“块”“板”三种墙体材料在自身性能、施工和综合经济效益方面的比较分析,论述了在钢结构住宅中采用墙板材料具有绝对的优势,并通过实例和数据表明了开发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系统回顾了历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特征,从功能体系、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区域协同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四个中心"谋保障、"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立结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塑形态、"一核两翼、四个跨界城市组团"促协同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运河水系、城市格局和产业布局的长期演化与变迁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动态关联?这是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在开展之前、所必须面对和破解的一项课题。本文聚焦于在历史视野下运河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联,通过"三脉并重"的研究策略和"历史性地图"解析发现:常州的城市格局、产业布局和运河水系的关系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前运河时期、大运河时期、后运河时期和新运河时期4个阶段;其中运河水系经历了从形态演变到功能演替的变迁,城市格局经历了从内生式发展到外延式扩展的变迁,产业布局则经历了从运河指向到综合指向的变迁,而三者之间互动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最初形成,互动单一"到"内在关联,面临挑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产业类建筑遗产改造性再利用模式的生成语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震  顾大治 《工业建筑》2011,41(6):47-49,53
改造性再利用已成为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通过探析该模式形成的深层背景,为其他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城市土地再开发提出了产业地段更新的现实需求;工业建筑从“构筑物”到“遗产”的历史变迁,从保护历史见证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减排的环境要求,促使改造性再利用模式被优先选择;而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开发区的空间规模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通过比较分析 ,认为我国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与国际比较偏大 ,而开发区的地均效益远远低于国际标准 ,规模偏大、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区空间扩张中存在的非产业因素的促动 ,形成了其土地利用中独特的以土地闲置为特征的“光圈”效应和“蜂窝”效应。从城市开发区规模与效益的不同特点出发 ,立足于我国国家高新区的经验数据 ,提出了一个开发区规模的建议性标准 ,从我国城市设立开发区的目的出发 ,提出了一个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明  陈颖辉 《工业建筑》2006,36(Z1):231-234
用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分析了复合受扭构件的各种破坏,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压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计算公式偏于保守,不利于普通和高强混凝土的受扭承载能力的计算,应用调压力场———变角空间桁架模型对压弯剪扭复合受扭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简单,适用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三江”大水过后,国家加大了对长江堤防治理的力度,我局利用自己研制的机械式锯槽机在堤防加固锯槽成墙方面的先进技术。成功地进入了长江市场。在施工过程中,我局以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精心的施工,在第一期三个标段中首家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工程竣工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的历史辩证观分析"大上海计划"在上海近代史上的地位;立足于上海市杨浦区建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以及知识创新区的战略目标,尊重历史,提炼历史的积极内涵,提出五角场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再生的策略与亿奋园的构思.  相似文献   

20.
“未来系统”的最新计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来系统”即崇尚生态学,又十分关注高新科技的发展,提出了“高新生态科技”的概念,即建立了新技术,新材料和相关尖端科学基础上的生态学,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未来系统”的作品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高度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