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极氧化技术在氟基电解液中,对高有序氧化钛纳米管束的制备、特性及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材料的结构证明,该材料在光分解水、光催化、气敏检测、光电转化等方面具有潜在巨大的应用。通过改变电压、电解液浓度、pH值、温度,可获得不同长度、直径、形状、壁厚的氧化钛纳米管束。在电解液中加入有机溶剂、淬火等方式掺杂,可改变氧化钛的禁带宽度,从而有效利用太阳能。  相似文献   

2.
张成光  张勇  张飞虎 《材料导报》2017,31(24):191-199
首先建立电化学射流加工去除模型,并基于电解液喷射流场建立三维电场仿真模型,采用ANSYS进行三维电场仿真,得到工件阳极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电压和喷射距离对电化学射流加工速度的影响很大,喷射角度、喷嘴直径和喷射压力对电化学射流加工的速度影响较小,电解液浓度(电导率)对电化学射流加工的电场强度没有影响,但对电化学射流加工的电流密度影响很大,电解液浓度对电化学射流加工速度的影响很大。然后进行不同工艺参数下电化学射流加工材料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电压、喷射距离和电解液浓度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很大,与电场仿真结果一致。最后以SKD11模具钢为例进行NaNO3和NaCl电解液的电化学射流加工的表面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采用NaCl电解液的电化学加工后工件表面存在"微裂纹";而采用NaNO3电解液的电化学加工后工件表面不存在"微裂纹",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有Cr析出,加工区域氧化膜厚度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3.
金属管环扩张试验是钢管型式检验的一个重要项目,但ISO 8495:2004中对于如何测量扩口试验后管环试样的尺寸却没有规定。在大量钢管环扩口试验的基础上,针对有的钢管扩口试验后断口无法并拢的情况,提出了计算断后管环尺寸的修正公式,并对钢管环的扩张率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对于扩口试验后断口无法并拢的试样,直接采用DIN 50137:1977中的扩张率公式计算得到的扩张率偏大,通过对断后管环尺寸和扩张率公式进行修正后,计算得到的管环扩张率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和草酸溶液为电解液,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出高度长程有序的纳米孔氧化铝(AAO)模板,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观察和表征.通过研究不同的氧化电压和电解液浓度对AAO模板纳米孔形貌(孔径、孔间距、面密度和长程有序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氧化电压和电解液浓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孔间距与电解液、温度和氧化电压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现状。指出孔间距受电解液种类和氧化电压的影响最大,而电解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甚微,模板的孔间距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调整电解液和氧化电压可制备所需孔间距的模板。制备大孔间距模板可采用磷酸做电解液配以较大的氧化电压。制备孔间距小于10nm的模板可采用硫酸做电解液配以较小的氧化电压,但当电压很低时阳极氧化反应可能无法进行,可以用较高的脉冲电压代替;也可先采用H2SO4和Al2(SO4)3混合液做电解液辅以较小电压或脉冲电压进行氧化。  相似文献   

6.
含铜量高的 Al-Cu-Mg 系铝合金很难阳极氧化形成厚膜,原因是铝合金中析出的 S(CuMgAl_2)相及 CuAl_2相在常用硫酸电解液中阳极氧化时比铝溶解更快,引起电流集中,造成局部烧损。作者测量了铜在四种不同硫酸浓度(100g/1,200g/1,300g/1 和400g/1)电解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证明了电解液中硫酸浓度增加有利于抑制铜的阳极溶解。作者也测量了铜在上述四种浓度电解液中的阳极击穿电压,确定了 LY-12铝合金(含铜3.8~4.9%)在400g/1硫酸电解液中阳极氧化获得70~80μm 均匀厚膜的工艺规范。本文还研究了 LY-12铝合金热处理状态对阳极氧化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Crl2MoV钢进行表面高频淬火后超塑性焊接,选用的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为800℃,焊接时间t=5min,预压应力σ0=56.6MPa,初始应变速率ε0=2.5×10^-4s^-1。对接头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焊接区局部高频淬火后的Crl2MoV钢在其超塑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范围内,经短时间超塑焊接,其接头抗拉伸强度可以达到母材值。  相似文献   

8.
刘丽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8,44(10):579-581,584
一批柱塞套在磨削加工后发现其中有十几件出现裂纹。采用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开裂柱塞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柱塞套在淬火加热过程中局部过热,引起显微组织及奥氏体晶粒粗大,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导致在柱塞套淬火过程中引起淬火裂纹。最后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Cr12MoV钢进行表面高频淬火后超塑性焊接,选用的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为800℃,焊接时间t=5min,预压应力σ0=56.6MPa,初始应变速率ε0=2.5×10-4s-1。对接头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焊接区局部高频淬火后的Cr12MoV钢在其超塑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范围内,经短时间超塑焊接,其接头抗拉伸强度可以达到母材值。  相似文献   

10.
循环加热淬火对高应力弹簧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循环加热淬火处理对50CrVA钢强度,塑性和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加热淬火能够提高强度、断面收缩率和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1.
李计珍  王树青 《工程力学》2001,(A02):418-423
通过对稀土微合金钢轨中频感应加热,喷风冷却淬火工艺试验及淬火 后钢轨各项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微合金钢轨经热处理后,硬度分布均匀,综合机械性能比未处理钢轨有明显提高,达到甚至超过进口淬火钢轨性能指标。现场铺设使用表明,喷风冷却淬火钢轨比未处理网轨的使用寿命提高一倍以上,满足了线路铺设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梁合意  彭朝晖  唐志英 《硅谷》2012,(6):124-124,172
针对27SiMn缸筒热处理后变形较大而导致的尺寸超差、椭圆、歪扭等产品报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试验,采取降低淬火加热温度,缩短加热时间,降低淬火冷却速度,并对原材料组织与晶粒度进行严格控制,改进吊具焊接方法等措施,油缸缸筒热处理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并节省原材料与能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淬火温度对Fe - 18 Mn - 5Si - 8Cr - 4Ni 记忆合金回复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变形后加热时产生的最大回复应力σh 和加热后冷却到室温时的回复应力σc 都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50 ℃达到最大值;随后随淬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快速下降,但是σc 下降的程度要比σh 大得多;当淬火温度高于850 ℃后,淬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对它们几乎没有影响;任一淬火温度下,加热后冷却到室温时的回复应力 σc都远大于加热时产生的最大回复应力σh。  相似文献   

14.
在910,930,950,970℃下对WDL690D高温加热,分别保温20,40,60 min,加热保温后选择正火和淬火热处理工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的均匀性和晶粒大小等,研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正火与淬火热处理组织的作用和影响。综合分析正火组织和淬火组织的特征及晶粒大小,确定其最优的淬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为950℃和40 min。  相似文献   

15.
管子组件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气和扩口裂纹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对不锈钢细管扩口工艺进行研究,通过管端壁厚计算、扩口力的计算及扩口应力的理论分析,为管子组件扩口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有效避免了管子组件压力试验漏气及零件扩口裂纹问题,不锈钢管材供应状态及平管嘴口部转角对管子组件的成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许宁  刘旭俐  陈嘉琳  陈小芳 《材料导报》2011,(Z2):358-359,377
以草酸为电解液,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有序氧化铝模板,研究了氧化电压、电解液浓度、去一次氧化膜时间和二次阳极氧化时间对多孔氧化铝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在60V电压、0.6mol/L的草酸溶液中、去一次阳极氧化膜5h、二次阳极氧化15h制备的膜结构孔洞均匀有序、孔径达80nm、孔密度达8.2×109个/cm2。  相似文献   

17.
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参数对成膜效果的影响和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电解液浓度、电流密度、氧化时间等参数对生成膜性质的影响.发现在不同的电解液浓度、电流密度条件下,电压都具有峰值平台,但峰值的大小及持续时间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若采用分阶段提升电流密度可使得在电压-时间曲线上获得多个峰值平台,同时控制氧化时间,从而能获得更好的膜层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分析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微型车半轴杆部裂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轴高频淬火时,由于感应加热时间过长,引起过热;淬火冷却液浓度偏低,使得淬火时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增加,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从而引起淬火微裂纹.  相似文献   

19.
溶液浓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失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制微弧氧化设备,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试验。制备出了致密、光滑的陶瓷层。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镁合金微弧氧化处理所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SiO32-浓度、F-浓度和OH-浓度对电解液失效前最大处理面积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离子浓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最大处理面积有较大影响,影响程度按照大小次序排列分别是:OH-浓度>F-浓度>SiO32-浓度;最佳的电解液组成方案应该是OH-:7 g/L;F-:8 g/L;SiO32-:15 g/L。  相似文献   

20.
使用Simufact软件对大直径高压无缝气瓶淬火加热、保温及冷却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质点追踪法研究了不同壁厚处的温度、等效应力、组织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等效应力与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有直接联系;气瓶外径经淬火后略有变化,模拟计算淬火冷却后钢中的铁素体含量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淬火模拟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