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正交实验的研究方法对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混凝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混凝效果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依次为酸浸时间、聚合时间、pH值、焙烧时间,优化值酸浸时间为30min、聚合时间为2 h、pH值为3、焙烧时间为24 h,此时对市政合流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8%.此外该产品和其他市售混凝剂相比具有出水浊度低,混凝沉淀快,处理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及其与PAN-DCD复配混凝剂将某染袜厂染料废水中的溶质胶体或悬浮物颗粒混凝沉淀,并考察了水样的pH、混凝剂的质量浓度、混凝沉降时间对混凝剂性能的影响,以水样的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变化来评价混凝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混凝剂;复配混凝剂处理该染料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剂最佳质量浓度为10mg/L、混凝沉降时间为25min、pH为7。在最佳操作条件下,色度去除率为97.7%,COD去除率为67.2%。  相似文献   

3.
采用K2FeO4预氧化复合高岭土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处理了含颤藻和腐殖酸的混合水,并探讨了对处理后水中残留铝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4.0 mg·L-1K2FeO4预氧化就能使混合水样的浊度、腐殖酸和藻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05%、91.67%和90.78%,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单纯的PAC处理效果;水样的pH值对K2FeO4预氧化有显著的影响,在pH=6.5时效果最好;K2FeO4预氧化影响处理后水中残留铝的含量和形态,在最佳条件下总铝浓度降低了51.8%,特别是对人体毒害作用最大的溶解态铝降低了43.9%。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混凝除磷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混凝除磷与除浊的关系,考察混凝剂品种、pH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对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研究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助凝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以有效提高混凝除磷的效果;聚铁混凝除磷效果明显好于聚铝和聚铝铁;3种混凝剂除磷最佳pH分别为:聚铁7.5,聚铝6.5,聚铝铁6.0;溶解性磷的去除总体上来说更加困难,但是当混凝剂投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溶解性磷也能得到有效去除;PPC与PAM均具有一定的助凝除磷效果,但PAM的用量和投加时间必须很好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油化工废水含有大量油类物质,且以乳化油形式存在难以去除的问题,根据混凝气浮联合处理工艺原理,研究了多种混凝剂对石化废水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高分子混凝剂PAC效果最佳,在投加量为50g/m3,pH为8~11时,浊度去除率可以达到95%,COD去除率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6.
将磁絮凝技术用于高浊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中的浊度去除.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设计实验,以浊度去除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烧杯实验,确定在该海水水质条件下混凝剂以及混凝剂与磁粉复配时的最佳投加量.响应曲面法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投加混凝剂时,在Fe Cl3投加量为31.15 mg/L时,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5.9%;加载磁粉强化混凝时,在Fe Cl3投加量为28.74 mg/L、Fe3O4投加量为6.02 mg/L时,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2.8%.通过加载磁粉,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剂用量,而且对于海水浊度的去除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硫酸铝、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3种混凝剂对制浆中段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表明:硫酸铝、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混凝pH值范围为6.03~6.35,此时3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300、350、250 mg/L.在最佳pH和投药量条件下,硫酸铝对该制浆中段废水CODC r、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0.8%、96.2%、90%;三氯化铁分别为90.1%、98.0%、87.5%;聚合氯化铝分别为85.4%、97.9%、93.8%.硫酸铝是处理该中段废水的最佳混凝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混凝破乳-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对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进行处理,探究了反应pH值和混凝剂用量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及pH值和芬顿试剂投加比例对氧化去除COD效果的影响。原丙烯酸废水COD为5 470mg/L,浊度为14 904.1NTU。结果表明,混凝破乳的最优条件为pH=8,PAC用量为0.9g/L,PAM用量为4mg/L。Fenton氧化处理的最优条件为pH=3,H_2O_2/COD(质量浓度比)=2,Fe~(2+)/COD(质量浓度比)=0.075。经混凝破乳-Fenton氧化处理后COD去除率为96.5%,浊度去除率约为99.6%,出水COD下降为190.3mg/L,浊度约为60NTU,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传统净水工艺下的处理出水水质,通过对水厂原水的烧杯混凝试验,采用多种混凝剂,以及投加助凝剂,改变水力条件等,取得了进一步提高水质的操作条件。试验发现,增加投药量,有机物的去除率伴随浊度去除率的提高而提高。投放助凝剂可得同样效果,并可使药耗降低。pH值的降低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但生产上不易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以洗浴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铝盐、铁盐及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洗浴废水中的LAS去除效果,筛选出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处理效果较好,进而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混凝剂的投加量,废水的pH,静沉时间,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LA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45mg/L,废水pH值为6.0~8.0,静沉时间为15min,中速(150r/min)搅拌3min,慢速(50r/min)搅拌10min时混凝效果最佳,对LAS的去除率达44.75%。  相似文献   

11.
针对GD油田含聚含油污水黏度高、 含油量高、 悬浮颗粒多的特点, 而常规单一絮凝剂用量高、 絮凝体 松散、 成本高的缺点, 以除油率和去浊率为评价指标, 采用烧瓶实验对3种无机絮凝剂和2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 絮凝效果评价, 优选出了质量浓度为1 0 0m g / L的无机絮凝剂聚氯化铝铁和质量浓度为4 0m g / L的有机高分子絮凝 剂P AM - 4为单一絮凝剂的最佳试剂。将两者组成复配体系后, 优选出最佳的絮凝剂经过复配絮凝剂体系处理后的 污水除油率和去浊率分别为9 2. 3%和9 0. 7%, 并评价了絮凝温度、 污水p H 及沉降处理时间对复配絮凝剂体系絮凝 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絮凝剂体系在4 0~6 0℃, p H为6~9及较长的沉降时间下, 处理效果最好。该体系在同 类含聚含油污水处理中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哈尔滨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原水为研究对象,以静态烧杯实验为研究方法,根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不同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投量,考察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投加方式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壳聚糖(CTS)投加量、投加方式等因素对其助凝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对高锰酸钾与壳聚糖联用强化混凝的净水效果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水质,单纯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会使浊度升高,也无法持续提高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高锰酸钾预氧化和壳聚糖助凝均具有一定的强化混凝作用,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低温低浊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使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较常规工艺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体中特征性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目标物,阳离子混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与聚丙烯酰胺(CPAM)为混凝剂,对含DMP的水体进行强化混凝处理,混凝处理后水体中DMP的残余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研究内容还包括混凝剂的投加量、pH值、静置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PDMDAAC与CPAM复合使用后的去除效果优于单一混凝剂PDMDAAC的去除效果,当水体中DMP浓度为0.50mg/L,PDMDAAC与CPAM投加量分别为50mg/L与2.5mg/L,pH为6.0及沉降时间3h时,DMP最大去除率可达99.87%。采用混凝法去除水体中PAEs操作简便,如将该方法用于实际供水中有利于将水体中的PAEs与浊度同时去除。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水库水为原水,选用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和氯化铁作为气浮工艺的混凝剂进行分析处理,选择出适合深圳水库水的最理想混凝剂.试验结果表明:PAC、硫酸铝、氯化铁三者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1.25、1.25、4mg/L;在各自的最佳投药量下,PAC对浊度、色度、CODMn的去除率都要优于硫酸铝、氯化铁,且使用PAC生成的浮渣量最少.因此选用PAC作为此气浮工艺的混凝剂进行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通过中试考察了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并与原水直接超滤和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没有影响,原水直接超滤和在线混凝-超滤出水浊度均低于0.1 NTU,出水细菌总数均不超过5 CFU/mL;与原水直接超滤相比,混凝剂投量为20和30 mg/L时,在线混凝-超滤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1%和14.3%,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4%和26.5%;与原水直接超滤相比,在线混凝-超滤工艺在混凝剂投量低于水厂常规处理投加量的条件下即可明显减缓膜污染,进一步提高混凝剂投量对膜污染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湖水质,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臭氧-混凝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臭氧(O3)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和停留时间为影响因子,CODMn去除率、浊度去除率和运行成本为目标响应,利用Box-Benhnkendesign(BBD)进行3因素3水平实验设计,研究各自变量间的单独与交互作用及对响应值的影响.根据拟合的线性二次回归方程得到臭氧-混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硫酸铝作混凝剂时,O3投加量0.9 mg/L,混凝剂投加量35mg/L,接触时间17 min;以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时,O3投加量0.9 mg/L,混凝剂投加量24 mg/L,接触时间17 min.该条件下可使臭氧-混凝过程中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同时运行成本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在处理低温低浊水源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采用实验室静态试验方法,考察投加量、pH、阳离子絮凝剂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独使用CBF时,当投药量范围在5~17.5mg/L以内,CBF可有效地去除水中浊度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最佳投加量为7.5mg/L.CBF在弱碱性条件下絮凝率较高,最佳pH为8.0.在混凝过程中投加阳离子絮凝剂可有效提高CBF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并减少投药量.在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复配使用时,最佳投药量分别为4mg/L和10mg/L,此时浊度去除率为73.0%,CODMn去除率为60.7%.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难处理高浓度乳化液废水,提出了隔油–破乳–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液废水静浮20 min除去上层浮油,在废水pH值8.0,PAC投加量8.0 g/L,0.1‰PAM投加量10 mL/L的条件下破乳效果较好.废水继续通过Fenton试剂氧化及混凝沉降处理,当Fenton氧化初始pH值3.5,H2O2(30%)投加量12 mL/L,[H2O2]/[Fe2+]=4∶1,一次性投加FeSO4·7H2O,反应时间45 min及混凝沉降pH值8.0,混凝剂投加量0.3 g/L时,处理效果令人满意.采用该工艺处理高浓度乳化液废水,其COD去除率为99.91%,浊度去除率为98.96%,石油类去除率为99.97%,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小试,比较了3个品种复合聚合氯化铝(PAC)对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除磷与除浊的关系,同时观察水温、pH值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对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对PAC与聚丙烯酰胺(PAM)联用的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PAC混凝除磷的效果最好;强化混凝可以有效提高给水除磷的效果;PAC混凝除磷的最佳pH值为7;水温升高有利于提高混凝除磷的效果;溶解性磷的去除更加困难,但是当混凝剂投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正磷酸盐也能得到有效去除;在混凝中速搅拌5 min后,投加PAM可达到更佳助凝除磷的效果,最佳投量为0.7 mg/L。  相似文献   

20.
对昆山傀儡湖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的中试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剂PAC投加量在30 mg/L的情况下,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通过膜前在线再混凝,对CODMn的去除率有所提高,但对UV254没有明显影响;本中试对水中颗粒数也有较大的去除,去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