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氧对厌氧氨氧化菌有毒,但在颗粒污泥和生物膜中的厌氧氨氧化菌对氧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并且聚磷菌能消耗影响氧氨氧化菌生长的氧。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无需有机物的参与,聚磷菌释磷需要吸收有机物,少量有机物的加入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影响不大。亚硝酸盐是厌氧氨氧化菌氧化氨的电子受体,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反硝化聚磷有抑制作用,但合适浓度的亚硝酸盐(该浓度可以通过驯化来提高)可以作为反硝化聚磷菌吸磷的电子受体。厌氧氨氧化过程中有硝酸盐生成,反硝化聚磷菌能利用这部分硝酸盐。另外,两类菌都适宜于中温略偏碱性的环境。因此,通过创造同时对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有利的微生态环境,发挥两者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协同耦合作用,达到高度脱氮除磷,是极有前景的废水厌氧(缺氧)处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硝酸盐浓度及缺氧好氧时段对反硝化聚磷诱导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厌氧 缺氧 好氧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中 ,通过改变电子受体———硝酸盐的浓度、缺氧好氧时段 ,研究了反硝化聚磷菌的诱导条件及反硝化聚磷过程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聚磷菌 (PAOs)包括仅以氧作为电子受体的非脱氮聚磷菌 (non DNPAOs)和既可以氧作为电子受体又可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脱氮聚磷菌 (DNPAOs)。影响脱氮聚磷菌所完成的反硝化聚磷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电子受体浓度和缺氧好氧时段。  相似文献   

3.
考察厌氧-缺氧SBR(A2SBR)工艺中主导生化反应过程及聚磷污泥的特性,为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应用提供运行控制参数.在稳定运行的A2SBR系统进水中分别投加NaAC和葡萄糖作为碳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进水中的有机物越容易降解,反硝化除磷菌(DPB)厌氧释磷速率越快,后续的缺氧吸磷效果也越好.同时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CODCr、NO3--N、不同类型电子受体对DPB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00 mg/L、NO3--N为60mg/L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同时缺氧段瞬时投加NO3--N利于驯化DPB对NO2--N的适应性,可以实现DPB利用不同类型的电子受体进行吸磷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除磷作用可以明显节省脱氮除磷过程的碳源需求和能耗。为研究不同电子受体下的反硝化除磷效果,利用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经过厌氧释磷后在不同电子受体下进行反硝化除磷试验,结果表明NO3-—N和NO2-—N均能参与反硝化除磷过程,在NO2-—N初始浓度高达30mg/L的条件下,除磷率仍在93%以上,未对反硝化除磷过程产生毒害作用。在工程应用中应加强短程硝化反硝化与反硝化除磷作用的耦合,在提高脱氮除磷效率的同时,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实验室培养的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活性污泥在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不同MLSS条件下进行缺氧批式试验,研究了NO-2-N作为电子受体时对反硝化脱氮除磷的影响,并与NO-3-N作为电子受体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MLSS对反硝化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NO-2-N可作为电子受体被DPAOs利用,但是过量的NO-2-N会对吸磷产生抑制作用;NO-2-N作为电子受体可能同时参与了反硝化除磷和常规的内源反硝化。此外,增加活性污泥浓度(MLSS)可提高缺氧吸磷速率,但过高的污泥浓度会导致单位污泥的吸磷速率降低,因此需合理控制反硝化除磷中的MLSS。  相似文献   

6.
A2/O工艺的固有缺欠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分析了A2/O系统的固有缺欠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矛盾和竞争,阻碍着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应用.为此各国水处理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研究,新工艺层出不穷,但至今仍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营养盐去除的整体效果没有显著提高.在深入分析研究基础上,指出应以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磷菌的生物特性研究为基础,开展以PHB为碳源的新工艺和硝化菌与反硝化除磷菌相分离的双污泥系统的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泥龄对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中,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是两个相互独立、相互竞争又相互交叉的生理反应过程,存在着硝化菌与聚磷菌的不同泥龄之争。应用数学模式分析了泥龄对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就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单、双级污泥系统的泥龄进行了探讨。推导出以下结论:缩短泥龄可以提高系统的同化除磷能力;长泥龄的生物除磷系统单靠生物作用以期达到完全除磷是几乎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NPR工艺是将A2/O和BAF工艺经改进后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更为高效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通过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了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好氧段硝化菌与聚磷菌对泥龄的不同需求、厌氧段反硝化释氧与聚磷菌释磷之间矛盾的难题;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6%、68.3%和82.4%,同时CODCr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93.4%、95.8%,且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可持续性的污水脱氮途径。但厌氧氨氧化用于城镇污水时却遭遇到亚硝酸盐难以获取的困境。为此提出将反硝化进行到一半,积累亚硝酸盐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电子受体。据此提出了以短程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联用为核心的城镇污水脱氮除磷新工艺。对该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调研了4座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能、污泥活性以及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出水总磷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但污泥性能差异显著。活性污泥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范围分别是0.224~7.77mg/(gVSS.h)和0.386~7.9mg/(gVSS.h)。聚磷假丝酵母菌(Accumulibacter)比例较低,为3.8%~8.7%,聚糖假丝酵母菌(Competibacter)为3.2%~9.1%。进水乙酸含量和乙酸吸收率,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间都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污水中可利用碳源的数量和磷素的比例极大影响污泥除磷性能。故控制工业废水排入,适当添加碳源,或设置独立的前置反硝化池有望增加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能。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电站首台机组于1968年10月投产发电,经过数十年的运行,机组设备老化,部分机组已陆续改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正常蓄水位由目前的157 m提高到170 m,对机组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机组运行现状,从机组强度、能量特性、空蚀特性、稳定性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对机组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机组改造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尼尔基发电厂自投运已来,发现了机组LCU一体化工控机长期运行时存在的问题.随着监控系统硬件的发展及设计理念的日益成熟,提出采用MOXA通讯控制器和MOXA交换机等设备取代原工控机.在不改变机组监控系统主体结构基础上,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机组LCU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在检修时一般采用机械和电动两种盘车方式。机械盘车较简便,通常在定,转子回路断开后采用;电动盘车转速易控制,受务均匀,可控性高,一般在测量及调整机组轴线及研磨乌金轴瓦时采用。这两种盘车方式都应具备一定的条件,采取合适的工艺,并严格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SJ-500型机组现地控制单元LCU的结构配置及主要功能特点,总结了木龙滩水电站实现机组自动监控的几个值得借鉴的经验。南瑞自控公司SJ-500型机组LCU由于采用了先进可靠的设计技术,为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可以采用设计估算、限额设计管理、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加强跟踪监控等措施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投入资金及工程造价的控制,以达到用最节省的资金获得最佳效益的基本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水轮发电机组在大修时老机组推力头与主轴配合较松,摆度值较难处理合格,采用有台阶的卡环压紧推力头,机组摆度值较易处理合格。  相似文献   

17.
单位线的建立及其发展,并得以成功应用,是水文科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寻觅、回顾了单位线的起源,论述了单位线在处理复杂、特殊的流域汇流现象时的创新性,以及半个世纪以来水文学家为揭示单位线实质采用系统论、物理学、概率论等途径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分析和使用单位线所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由于建立在"网格水滴"概念上的流域汇流计算方法,既能保持单位线法和等流时线法的优点,又能克服这两个方法的缺点,因此有可能在数字高程模型(DEM)支撑下成为新一代的流域汇流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梁洪波 《小水电》2007,(6):39-40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主要用于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其设计水头的选择方法与中、高水头电站有较大差别。结合实例介绍了灯泡贯流式机组的主要参数选择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全国小流域数据集,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回归非线性模型进行了小流域分布式单位线的综合分析,并以全国30个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区的中小流域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小流域不均匀系数、加权平均坡度反映了小流域汇流非均质分布特性,小流域属性与单位线特征值(洪峰流量、汇流时间和峰现时间)之间存在中度-强度相关关系;单位线洪峰流量、汇流时间和峰现时间最优公式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4~0.75 m3/s、3.16~7.21 min和3.15~7.33 min,合格率分别为86%~100%、85%~100%和65%~100%,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9、0.89~0.99和0.83~0.98,构建的单位线特征值综合公式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区洪水集中度和汇集时间的差异性。研究可为缺资料地区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算和山洪早期预报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