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使用机制砂替代一定量的河砂来制备管桩混凝土,根据不同机制砂性能参数对管桩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合生产管桩混凝土生产使用的技术参数,并进行了离心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机制砂细度模数在3.5~4.0时混凝土工作性较好;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越高,混凝土需水量越高,导致强度偏低,当机制砂石粉含量小于5%时,对混凝土强度没有太大的影响;机制砂中石粉化学成分对混凝土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当CaO含量越高、SiO2含量越低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越小;机制砂可以改善混凝土集料的级配,对混凝土离心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03省道复线高架南延工程为依托,进行了机制砂替代河砂的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工作,试验采用细度模数、石粉含量不同的7种机制砂进行C30混凝土试配,并选取混凝土工作性能较好的样品5机制砂配置了C35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当石粉含量在6.0%~7.0%时,混凝土的包裹性、保水性良好。当石粉含量小于6.0时,混凝土的包裹性和保水性较差,增加砂率并不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包裹性和保水性。当石粉含量为11.8%和12.3%时,混凝土包裹性良好,但是保水性较差。用机制砂配置的混凝土强度整体优于河砂配置的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3.
路面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与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灰比、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洛杉矶磨耗等因素对路面机制砂水泥混凝土强度与耐磨性的影响,并与河砂混凝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耐磨性与强度密切相关,强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同等水灰比下机制砂混凝土的耐磨性优于河砂;机制砂石粉含量在20%范围对混凝土的强度与耐磨性无不利影响.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磨损量减小;机制砂适当大的细度模数有利于混凝土的耐磨性;耐磨性越好的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磨耗值越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洗机制砂与石粉复配得到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并与天然河砂对比研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体积稳定性(弹性模量、干燥收缩、受压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较河砂差,适量的石粉(10%~15%)可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并提高混凝土强度;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对于天然河砂,用含石粉的机制砂拌制的混凝土在早期干燥收缩较大(当石粉含量为10%时,收缩值最大);且徐变系数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细度模数、砂率三个因素对机制砂应用于混凝土拌合物中,对拌合物性能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石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耐久性;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4~3.2之间;砂率的选用范围宜在36%~44%之间。  相似文献   

6.
大理岩人工砂对大坝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理岩人工砂,考察其不同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对大坝混凝土力学和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对石粉的颗粒级配对砂浆的性能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岩人工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整体上随人工砂细度模数的增大和石粉含量的减少而增大;极限拉伸值有随细度模数的增大和石粉含量的减小而减小的趋势;人工砂的石粉颗粒级配中,粗颗粒的含量较多时砂浆的流动性和强度均较高;随着人工砂细度模数增加和石粉含量降低,混凝土湿筛砂浆开裂风险降低。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可以减小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试验研究了机制砂参数,如细度模数、级配、石粉含量等对砂浆流动性和强度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弹性模量和干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度模数和级配对砂浆流动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强度影响较小.石粉含量对砂浆流动性和强度影响非常明显保持相同坍落度时,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混凝土需水量逐渐增大,强度逐渐下降,但混凝土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石粉含量小于10%时,其对混凝土干缩影响较小,当其超过10%时,混凝土干缩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8.
唐凯靖  刘来宝  周应 《混凝土》2011,(12):62-63,66
研究了不同母岩岩性对机制砂自身特性及其配制的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岩性的机制砂在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及微观结构等物性差异较大.不同岩性机制砂对C50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明显,形貌和级配差异是导致工作性下降的原因;玄武岩机制砂混凝土的3d抗压强度仅为河砂混凝土的61.3%,但28 d龄期时...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石粉含量对不同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对低强和高强混凝土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对于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随着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提高,而抗冻性能降低,尤其是当石粉含量高于10%(石粉与水泥体积比超过1∶3.47)时,混凝土劣化明显;但对于高强混凝土而言,仅当石粉含量大于7%时,石粉使混凝土工作性出现劣化,而对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性能等耐久性,石粉含量从3.5%提高到14%,均未使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出现劣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级配探讨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国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对机制砂级配、石粉含量限值和细度模数规定的差异。在对比国内外机制砂标准的差异及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生产的69种机制砂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和细度模数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制砂生产控制的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和细度模数的I、II区级配范围。并通过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试验,确定了一个机制砂全级配标准,同时对配制不同强度混凝土用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和细度模数的要求进行了规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机制砂MB值等参数确定了适合桥梁泵送混凝土的机制砂,确定机制砂细度模数2.8、石粉含量10%、MB值1.3以下;优化混凝土配比,选择混凝土水胶比0.43,经过现场试生产和混凝土性能指标跟踪,所得的混凝土泵送性能良好、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在桥梁泵送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机制砂在预拌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为例,对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以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混凝土抗渗性能表征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不超过5%时,对于高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几乎没影响,当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超过10%时,混凝土的扩展度明显降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在10%以内对于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没有影响,当石粉含量超过10%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机制砂石粉含量对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抗压强度类似,当石粉含量超过10%时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  相似文献   

13.
对4种不同性质的砂对干混抹灰砂浆的性能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细度模数2.8的机制砂抹灰砂浆不好施工(分层度大),但强度最高;细度模数1.6的细砂抹灰砂浆好施工(分层度小),但强度最低,收缩率最大;当河砂和混合砂细度模数均为2.3时,混合砂抹灰砂浆比河砂抹灰砂浆施工性更好,强度更高,这可能是混合砂比河砂的级配和表面性质更好的原因。结论是作为抹灰砂浆中砂应该级配良好并且细度模数在2.3左右为宜,并且混合砂比河砂更好。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机制砂的细度模数、级配、石粉含量等技术指标对全机制砂C60高性能混凝土的和易性、保坍性能、强度等影响,并与天然中粗河砂配制的C60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长期性能(抗碳化性能、干缩)的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技术指标适当的机制砂完全可以单独作为细集料配制C60高性能混凝土,其长期性能(抗碳化能力、干缩)与天然中粗河砂配制的相当,并在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实际工程取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天然河砂资源日益减少,使用机制砂代替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已成趋势。以机制砂作细骨料,考虑原材料选取,通过配合比设计,设计出了C100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并研究了不同原料形态以及不同石粉含量(3%、5%、7%、10%)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工作性和收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且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泵送阻力测定仪,测试了石粉含量、MB值、掺合料和外加剂对不同强度机制砂混凝土可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中,随着石粉含量和MB值的增加,泵送阻力逐步减小,石粉含量20%时,泵送阻力最小;粉煤灰和引气剂能有效降低泵送阻力。高强机制砂混凝土中,随着石粉含量和MB值的增加,泵送难度增大;MB值0.25时,5%~7%的石粉含量不影响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泵送;相比粉煤灰和矿渣粉,硅灰更能够有效降低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泵送阻力。超吸水树脂是一种有效降低机制砂混凝土泵送阻力的外掺料。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选择天然河砂以及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设计了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C50混凝土,分别测试其强度、收缩性、抗渗性、抗冻性等性能。研究表明:适当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水泥混凝土比天然河砂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18.
依托肯尼亚蒙内标轨铁路工程,试验分析了砂岩机制砂石粉含量对中等强度等级混凝土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及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处于一定范围时,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具有提高效果。对C35及C45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当石粉含量分别不超过9%和8%时,28d龄期后的机制砂混凝土干燥收缩与普通河砂混凝土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试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质量分数)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以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孔隙率与孔径分布分析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下降,强度及抗冻性能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下降,最佳掺量在10%左右,当石粉含量高于10%时,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工作性及耐久性能劣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机制砂不同于河砂的性能特征,结合C50管片的生产工艺,针对性地设计了试验配合比和蒸汽养护制度,研究了机制砂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和MB值对管片混凝土的脱模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掺入7%以下的石粉可以明显提高机制砂管片混凝土的脱模抗压强度和28d抗压强度,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也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而提高。MB值的增大对管片混凝土的早期脱模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但对7d和28d抗压强度不利;MB值大于0.9时,则会大幅降低管片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