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核壳型醋-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醋-丙乳液,研究了聚合过程中软硬单体比例、乳化剂含量及其在核壳阶段的比例以及功能单体比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65∶25,乳化剂用量为3%[并在核壳阶段的比例为(1.5~2):1),功能单体(HEMA/N-MA/AA)质量比为2∶1∶5,可以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核壳型醋-丙乳液.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原料,选用反应型乳化剂SW-102和DNS-86代替普通乳化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比例和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用DSC及TEM手段对核壳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选用两种带双键的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且比例为SW-102/DNS-86=2∶1,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时,乳液综合性能较好;通过DSC及TEM的表征,可以看出丙烯酸酯乳液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使用阴、非离子型和反应性的复配乳化剂体系,采用种子预乳化和半连续聚合工艺,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弹性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方、聚合温度、乳化剂、功能单体、引发剂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核层玻璃化温度为-19.7℃、壳层温度为4.3℃、核壳单体总量比为3∶2,成膜稳定,连续性好;采用丙烯酰胺基异丙基磺酸钠(AMPS)、十二烷基苯酸钠(SDB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乳化剂体系且比例为1∶1∶1,用量为单体总量的3%,引发剂用量为0.5%,NMA和MMA的用量分别为1%和2%,核壳聚合温度分别为52℃和80℃,能制备出耐沾污性、耐水性、延伸率等各性能良好的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弹性乳液。  相似文献   

4.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甘孟瑜  刘娟  杨治国 《涂料工业》2005,35(6):5-8,62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软硬单体配比、引发剂、乳化剂及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比例为1∶1.25~1∶1、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分别为0.5%和3%~4%、聚合温度为(80±1)℃时得到的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采用FT-IR、TEM、DSC对聚合物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核壳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环氧树脂和乳化剂分别制备核、壳预乳化剂,然后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乳液。以环氧树脂E-44和有机硅氧烷KH-570对聚合乳液进行改性,制备了印花涂料用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和核壳单体的配比以及不同改性剂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和成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乳液的较佳条件为:复合乳化剂[m(十二烷基硫酸钠)∶m(非离子型乳化剂OS-15)=1∶3]的质量分数为4%,核单体组成为m(MA)∶m(EA)∶m(BA)=1∶1∶3、质量分数为30%~40%,壳单体组成为m(MA)∶m(EA)∶m(BA)=2∶1∶1,改性剂环氧树脂E-44和有机硅氧烷KH-570的用量分别为2%和6%。当烘焙工艺条件为140℃/3min时,制得的印花涂料涂膜在弹性、手感、牢度等性能指标方面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及反应型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并通过酮肼交联进一步提高乳液性能。借助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仪考察了乳胶粒的结构,讨论了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加料方式等对乳液及成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乳化剂用量为2.0%~3.0%,核壳两阶段乳化剂用量的配比在10∶1,交联剂用量在4%~6%时制备出性能最佳的乳液。  相似文献   

7.
《广东化工》2021,48(11)
以丙烯酸酯为聚合单体,采用多次预乳、分步滴加的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具有三层结构的丙烯酸酯转移胶。研究了核壳层数、各层单体比例及璃化转变温度、乳化剂、引发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三层核壳结构,内到外单体Tg点分别为15℃-45℃-30℃、单体比例为60∶30∶10,用0.3%的复合乳化剂及0.3%过氧化钾为引发剂时,转移胶具有最佳性能。并采用了TEM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采用分步滴加法合成的乳胶颗粒为三层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8.
核壳结构涂料印花黏合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为主要单体合成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黏合剂。探讨了核单体配比、壳单体配比及聚合条件对黏合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十二烷基磺酸钠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配比为1∶2,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5%,核中软、硬单体质量配比为30∶70,壳中软、硬单体质量配比为7∶3,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时,合成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核壳乳液聚合合成硅丙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型核/壳乳液聚合技术,首先合成种子乳液,然后以种子乳液为核,加入壳层单体预乳化液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硅丙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类型、用量、比例,乳液pH值,有机硅类型、用量、加入方式等因素对硅丙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以阴离子型乳化剂(F-20)和反应型非离子型乳化剂(X-03)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丙烯酸酯微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当m(F-20)∶m(X-03)=3∶1、m(釜底乳化剂)∶m(预乳化液中乳化剂)=3∶1、m(核层中乳化剂)∶m(壳层中乳化剂)=1∶1、w(复合乳化剂)=9.0%、w(引发剂)=0.20%、固含量为25%和w(AA)=6%~8%时,相应核/壳型微乳液的综合性能良好,其平均粒径为29.1 nm,PDI(粒径分布指数)为0.223;将该乳液作为皮革填充黏合剂时,其填充性能优于单层微乳液,并且接近于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及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LS)、OP-10和正辛醇的复合物为乳化剂,当m(BA)∶m(MMA)∶m(AA)∶m(HEA)=50∶50∶3∶10、w(乳化剂)=13%、反应温度为80℃及反应时间为3h时,合成了可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粘合涂层的水乳型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单体转化率为99 8%,乳胶粒径为30nm,乳液膜的玻璃化温度为-28℃,应用工艺简单,涂层粘附性好、柔软、耐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具有高有机硅含量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浓度对有机硅/丙烯酸酯壳核乳液性能与乳胶粒径、分布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所合成的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SDS与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复配使用时,随OP-10质量分数的增加,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降低,化学稳定性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增大,分布变宽,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随复合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加快、转化率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减小而分布加宽.通过改变乳化剂加入方式可减小乳胶粒子的粒径分布.为减少壳层聚合物新粒子的产生,需严格控制乳化剂的浓度,使加入的壳层单体处于“饥饿”状态,在乳胶粒子表面富集、引发聚合,形成表层“过渡层”,最终形成核壳结构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13.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及其木器封闭底漆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福安  黄贵  谢浩 《中国涂料》2011,26(5):36-39,5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单体质量在核壳两阶段聚合中的分配、长链丙烯酸酯单体及交联单体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乳化剂在核壳两相分配比例为4∶3最佳,单体质量分配比例为4∶6最佳;长链丙烯酸酯单体与交联单体能提高涂膜耐水性和耐溶剂性,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用该丙烯酸酯乳液及合适助剂配制的水性木器封闭底漆,对底材封闭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马英子  肖新颜 《化工学报》2011,62(4):1143-1149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在可聚合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体系下,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的纳米SiO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等为核相组成,以MMA、BA及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壳相单体,合成纳米SiO2/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考察了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将未经表面处理的纳米SiO2引入到聚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纳米SiO2的引入方式、乳化剂在预乳液与釜底的分配、种子乳液的来源等对其分散性的影响。TEM及粒径分析表明,纳米SiO2能有效地被分散成为初次粒子并以纳米量级与原位生成的聚丙烯酸酯复合,纳米SiO2因界面作用被吸附嵌入到乳胶粒子的表面,使粒子具有“草莓”般的形貌。  相似文献   

16.
姚志钢  喻希  胡艾希  陈学伟 《精细化工》2008,25(2):147-150,154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在可聚合乳化剂十六烷基烯丙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Ⅰ)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烯丙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Ⅱ)存在下,合成了聚丙烯酸酯纳米乳液,探讨了可聚合乳化剂种类及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TEM和DSC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可聚合乳化剂参与了与丙烯酸酯的共聚反应,所得聚合物乳胶膜的玻璃化温度为23.5℃;与传统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比,可聚合乳化剂可提高乳胶膜的耐水性;当m(Ⅰ)∶m(Ⅱ)=1∶2,乳化剂质量分数2%,聚合温度85℃,引发剂质量分数0.5%,聚合时间2 h时,所得乳液的固体分质量分数为32.70%,平均粒径72.3 nm,分布指数0.143,吸水率4.57%。  相似文献   

17.
刘德峥 《现代化工》2002,22(5):34-3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单体的投料方式及配比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得到了含氢聚硅氧烷/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PHMS/BA/St/MMA/MAA)共聚物复合乳液,乳液性能稳定,该乳液所制得的胶膜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核壳型复合聚合物乳液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涌深  曹同玉 《化工学报》1991,42(6):683-689
以乳化单体加料的种子聚合技术,合成了聚丙烯酸乙酯/聚苯乙烯核壳型复合聚合物乳液.确定了种子聚合过程中乳化剂补加量与聚合单体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合理的单体加料速率.该体系所得聚台物乳液的乳胶粒是“翻转型”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9.
高固含量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法制得具有高固含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其乳液固含量达到41%。研究了引发剂、反应性乳化剂、乳液的软硬单体配比与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和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液聚合体系中,引发剂用量为0.5%,反应性乳化剂用量为0.5%,软硬单体配比(MMA/BA)为2.0:1,聚合温度为80℃时,制备的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最佳性能以及对木材良好的封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