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制备了Flax-g-MA接枝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并趋于平衡。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与单体质量比为0.12,单体与亚麻质量比为1.2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最高。加入MA单体接枝改性的亚麻纤维后,有效地改善了PVC/亚麻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将甲基丙烯酸(MAA)熔融接枝到ABS树脂。纯化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A接枝ABS产物在1721.67cm^-1处出现了C=O基吸收峰,证实MAA已成功地接枝到ABS树脂上。实验研究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螺杆转速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单体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将ABS-g-MAA接枝物应用于ABS/膨胀型阻燃剂(IFR)/蒙脱土(MMT)无卤阻燃体系中.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将甲基丙烯酸(MAA)熔融接枝到ABS树脂。纯化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A接枝ABS产物在1 721.67 cm-1处出现了C O基吸收峰,证实MAA已成功地接枝到ABS树脂上。实验研究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螺杆转速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单体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将ABS-g-MAA接枝物应用于ABS/膨胀型阻燃剂(IFR)/蒙脱土(MMT)无卤阻燃体系中,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CO2的保护下,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尿素为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絮凝剂,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以及特性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0∶1.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60℃反应4 h时接枝率达到最高,为135.8%,此时单体转化率为99.9%,接枝共聚物的特性黏数为951 mL/g。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接枝共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硝酸铈铵引发纤维素与AM及AN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单体种类,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对转化率,聚合速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体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大,初始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增大,随单体浓度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先增大后减小,随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温度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增大,在纤维素大分子上AN比AM更容易进行接枝链增长。  相似文献   

6.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反相乳液体系中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质量比、油水体积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较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50℃,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为1.5:1,引发剂浓度为3.287mmol/L,油水体积比为1.4:1,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单体转化率92.60%、接枝率54.06%、接枝效率79.41%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  相似文献   

7.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e^4 为引发剂,研究了玉米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形成的条件,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的接枝率和单体聚合率有很大的影响,当淀粉用量为5.0g,引发剂用量为1.0mL,温度为60℃,单体用量为8.0g时,单体聚合率最大,另外,还研究了淀粉用量,Ce^4 -S2O8^2 复合引发剂对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采用等离子体对亚麻织物进行处理,引发接枝改性,采用混合丙烯酸和苯乙烯为接枝单体。确定了较优工艺条件:苯乙烯与丙烯酸的体积比为3∶7,接枝温度为60℃,接枝单体质量分数为80%,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 min。结果表明,接枝亚麻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从接枝前的22.4%提高到55.7%。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采用等离子体对亚麻织物进行处理,引发接枝改性,采用混合丙烯酸和苯乙烯为接枝单体。确定了较优工艺条件:苯乙烯与丙烯酸的体积比为3∶7,接枝温度为60℃,接枝单体质量分数为80%,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 min。结果表明,接枝亚麻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从接枝前的22.4%提高到55.7%。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光对亚麻织物进行接枝改性,提高染色性能并实现同色深浅染色效果。通过测试亚麻织物的上染率,研究了遮挡材料、紫外光照射时间、紫外光光源波长、接枝单体质量分数、光引发剂用量等对亚麻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接枝前后的亚麻织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接枝到亚麻织物上,硬纸板为合适的遮挡材料,紫外光光源波长365 nm,紫外光照射时间3 min,光引发剂用量2%(o.w.m.)和丙烯酸质量分数60%时,染色效果良好,同色深浅染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上染率表征亚麻纤维的改性程度 ,从而确定了亚麻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 :亚麻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 :改性剂浓度 40g/L ,NaOH 15g/L ,浴比 1∶2 0 ,温度 6 0℃ ,时间6 0min。  相似文献   

12.
亚麻的染色改性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上染率表征亚麻纤维的改性程度,从而确定了亚麻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亚麻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浓度40g/L,NaOH15g/L,浴比1:20,温度60℃,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3.
Li  Yan  Wang  Di  Ma  Hao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2015,58(10):1745-1752
In this research, unidirectional flax fabrics reinforced epoxy laminates were interleaved with randomly oriented chopped flax yarns at various yarn lengths and contents. Mode I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laminates was evaluated via 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de I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increas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opped yarns. With moderate yarn length and content, the best toughening effect(31% improvement in Mode I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was achieved. It was observed with the aid of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opped yarns resulted in more tortuous in-plane crack propagation paths as well as the "trans-layer" phenomenon and fiber bridging effect of both the unidirectional yarns and the chopped yarns. These hindered the growth of the crack and led to more energy dissipation during delamination progress. Excessive yarn length or content would induce unstable crack propagation and thus weakened the toughening improvement. No remarkable change was found i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and the Charpy impact strength for the interleaved laminate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is interleaving method was effective on interlaminar toughening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laminat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化学改性改善亚麻染色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亚麻化学改性,即在亚麻大分子上引进季铵基团,可改善其染色性能。研究了亚麻季铵基改性的化学机理,利用呼应面分析法优化了亚麻改性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吸尽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季铵盐的质量浓度为40g/L,NaOH的质量浓度为15g/L,浴比为1:20,温度为60℃,时间为60min;焙烘法改必珠最佳工艺为:季铵盐质量浓度为46g/L,NaOH的质量浓度为25g/L,温度为130℃,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K-510,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工艺条件:FK-510用量为60 g/L;氯化镁用量为6 g/L;预烘温度90℃,时间5 min;焙烘温度160℃,时间1 min.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优良,且对织物强力、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K-510.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工艺条件:FK-510用量为60g/L;氯化镁用量为6g/L;预烘温度90℃.时间5min;焙烘温度160℃。时间1min.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优良.且对织物强力、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亚麻针织物的舒适性能,探讨用生物酶整理工艺来提高其柔软性。选取酶剂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作为正交实验的因子,进行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生物酶整理工艺条件。工艺参数分别为:酶整理温度为50℃,整理液pH值为5,酶剂浓度为2%,整理时间为60min,亚麻针织坯布经过这种优化的酶整理后柔软性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X衍射法、铜氨溶液法等测试和分析了亚麻纤维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对其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亚麻纤维结晶度 70 %左右 ,棉纤维 5 0 %左右 ;亚麻纤维的取向度 90 %以上时 ,棉纤维6 0 %左右 ,亚麻纤维的取向度远高于棉纤维。纤维的结晶度越高 ,取向度越高 ,纤维溶胀越困难 ,染色时染料渗透越困难 ,上染率越低 ;另外亚麻纤维含有较高的杂质 ,也对亚麻的上染率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X衍射法、筒氨溶液法等测试和分析了亚麻纤维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对其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亚麻纤维结晶度70%左右,棉纤维50%左右;亚麻纤维的取向度90%以上时,棉纤维60%左右,亚麻纤维的取向度远高于棉纤维。纤维的结晶度越高,取向度越高,纤维溶胀越困难,染色时染料透越困难,上染率越低,另外亚麻纤维含有较高的杂质,也对亚麻的上染率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